《郭蘭英》觀后小感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阿里老郎 于 August 18, 1999 22:24:46:

送交者: 阿里老郎 于 August 11, 1999 23:03:48:

從小就粗枝大葉,學了很多東西,沒有一樣是精的,這次把郭蘭英
搞成劉蘭英,就足以証明舊習難改。
郭蘭英播完了,許多朋友給我詳細介紹了樣板戲的歷史背景和
,不能不表示感謝,那些帖子解除了我許多疑惑,對增進兩岸關系的
文化交流,有決定性的貢獻。:)
如果,二十多年前。沒有在日本看過紅色娘子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郭蘭英連續劇,也不會引起我太大的好奇。連續劇的片頭大部分都是
她演白毛女的劇照,讓我這呆胞以為她就是那女主角,這是最大
的誤會。沒分清楚芭蕾舞劇和歌劇,是最大的原因。現在回想起來,
紅色娘子軍那舞劇海報上的英姿,迄今難忘。白毛女也是那個時候,
留下來的印象。
十二集的郭蘭英,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有二:
1。郭蘭英從小就有超強的企圖心,對政治也很能适應。她受周恩來賞識
紅起來以後,跟毛澤東也相當接近。連續劇片頭,她跟江澤民的合照
也出現過兩次。文化界人士要想出人頭地,沒有政界的背景,原本就
不容易,郭蘭英運用得很好,絕非凡女,她當人大代表,更是好証明。
2。郭蘭英為了唱戲,為了事業,一輩子東奔西走,离了婚,最後,為了
藝術學校的公演,雖然人在山西,也沒能見到病中老母的最後一面,
真是個女強人也。凡夫俗子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能為國家,為後代做
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留芳百世的人,都是這种人,我衹能敬佩而已。
-----------
八大樣板戲,我知道的有六、七個,沒聽過的也有。將來有机會的話,
我會去找來看看的。
提到大陸的這些文化歷史,知天命的呆胞都不十分懂,小呆胞怎能了解呢?
中國要統一,一定要做好文化交流,需要時間,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
事情。現在,兩岸的緊張,歸根結底,就是文化交流工作沒有做好,台灣對
大陸認同的人還太少。
由于李大總統的大嘴,大陸方面似乎很難忍耐。但是,統一是不能急的,
文化交流先做好,溝通感情以後,什麼事都好辦。鄧小平先生不也說,可以
等五十年嗎?等五十年干什麼?干好交流呀!
以前,要見面才能交流,現在,在網上就能做到,方便极了。
如果,兩岸的人都能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來做文化交流工作,
鄧小平先生必在天上含笑說:《你是我的好孩子!》。
感謝天主!

所有跟貼:

溝通和小洋鬼子. - Tenten (821 bytes) 20:47:36 8/12/99 (0)
“溝通”:說起來易,作起來難哪! - 土廟山客 (826 bytes) 17:15:06 8/12/99 (0)
溝通的唯一辦法 - ditto (809 bytes) 13:41:05 8/12/99 (12)
不要小看了后生 - 草頭 (698 bytes) 16:59:10 8/12/99 (2)
瞧瞧,漏怯了不是? - ditto (403 bytes) 19:22:42 8/12/99 (0)
不去捧自己同代人的場,跟著上一代瞎攪什么 - J-Girl (224 bytes) 17:48:02 8/12/99 (0)
知道,“花籃的花兒香~” - J-Girl (97 bytes) 15:24:10 8/12/99 (4)
好象我不看飛碟科普一樣.:) - ditto (54 bytes) 16:17:02 8/12/99 (3)
知道你們在說什么了。。 - J-Girl (273 bytes) 17:34:29 8/12/99 (2)
真的呀? - ditto (53 bytes) 19:35:05 8/12/99 (0)
咦?小妹你咋跟俺看法一樣? - 宛云 (22 bytes) 18:59:34 8/12/99 (0)
那就把你嫁給老郎吧 - 巴依 (26 bytes) 15:01:26 8/12/99 (3)
不妥,老郎夫人會生气的。 - 風清揚 (129 bytes) 15:35:35 8/12/99 (2)
沒見滴大小姐說嗎? - 巴依 (85 bytes) 16:13:24 8/12/99 (1)
慢慢來,等你們商量好了再擇良辰吉日不遲 - ditto (46 bytes) 16:20:07 8/12/99 (0)

溝通的唯一辦法
送交者: ditto 于 August 12, 1999 13:41:05:

回答: 《郭蘭英》觀后小感 由 阿里老郎 于 August 11, 1999 23:03:48:

依我看來就是一個:通婚.

我看真要"獨"了,李大嘴不被共軍的飛彈射死倒先要被島民們的唾沫咽死.
上有老兵要回鄉祭祖,下有小資要去大陸包二奶.這一割斷還不把死的活的
都得罪了?
台資撤不撤?還是跳樓价大甩賣?
等五十年?老鄧等得起,江總可是等不起的.:P
仔細想想,咱們小老百姓能做的,也就呼喚通婚,最好江李聯姻,讓小兩口在
枕邊商量定了誰大誰小,改不改國號的問題.:)

文化的問題比起中港之間的隔閡,台陸之間要好說話得多.但是在這方面,似乎
台灣更加怕被"赤化",大陸有那么多台灣同胞幵的三溫暖KTV,可是咱們就去了
一個小燕子就被嚇到了.:P
再查查歷史,趙薇据說和港人訂婚了,所以不就成了"港屬"了么?嫁雞隨雞,一點
也沒有問題了嘛.

不過話說回來,別往再小的一輩身上指望,就跟我這般年齡的,要小台北們看"郭
蘭英",那也會被他們笑掉的--再再退一步,問問J-G,知道郭蘭英么?:)
還都住一北京城的呢.

時代不同了,也就靠小燕子她們了.:P

知道你們在說什么了。。
送交者: J-Girl 于 August 12, 1999 17:34:29:

回答: 好象我不看飛碟科普一樣.:) 由 ditto 于 August 12, 1999 16:17:02:

那個電視劇吧?
饒了我。。蓋姊姊不知哪里搭錯線拉(2)了
對死魚眼,那么大歲數還去演18小女孩,肉麻
沒看綜藝節目里蓋麗麗畫著大濃妝,瞪著對大眼,
穿條到腳踝的絲質長裙去和人比賽走獨木橋,
大呼小叫的做作透了,一個字:假
我還不如去聽段西皮流水來得賞心養耳。。呵呵

不要小看了后生
送交者: 草頭 于 August 12, 1999 16:59:10:

回答: 溝通的唯一辦法 由 ditto 于 August 12, 1999 13:41:05:


有志不在年糕。

不要因為大多數無知青年不懂得愛惜,
欣賞父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衹知到跟著憨呆所謂文化團團轉,
就一棒子把有志,無志青年打死。

老毛在延安土山上指著自己鼻子說:誰說中國沒有浪漫主義
詩人?這里就有一個。
我也指著自己鼻子說:誰說年青人不懂寶貴文化?這里就有半個。
還不敢說一個。

生不逢時,沒看到原版舞台上的表演,但是vcd上的片段還是看過的。

像什麼紅燈記的"奶奶,你聽我說。" 或"聽奶奶吹牛B"

林海雪原里的"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摸啊,摸啊"
臉怎麼這麼白,風吹的
怎麼有這麼黃,天冷涂的蜡。

海港里的"大吊車,真厲害,成吨的鋼鐵,它輕輕一吊就起來。"

我都知道嗎。


郭蘭英我聽說過,但還是更知道上海"逢博酒家"的白毛女朱逢博,
她的"回娘家"也不錯。

不去捧自己同代人的場,跟著上一代瞎攪什么
送交者: J-Girl 于 August 12, 1999 17:48:02:

回答: 不要小看了后生 由 草頭 于 August 12, 1999 16:59:10:

人家還不領你的好
我們的本分就是把我們這一代的特色文化
發揚光大,老了好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教訓
小輩人
不比哪個好哪個壞,衹看有沒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是不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東西
我不認為衹要是老的就是好的

瞧瞧,漏怯了不是?
送交者: ditto 于 August 12, 1999 19:22:42:

回答: 不要小看了后生 由 草頭 于 August 12, 1999 16:59:10:

唱"回娘家"的可是東方歌舞團的朱明瑛,次朱非彼朱,小弟你年輕了不是?:)

其實"文化"兩個字最惱人了,抓不到模不著,你說有就是不能當飯吃,
你說沒有少了它就象沒空气.飄飄忽忽,大家靠它吹牛吃飯外加打擊
异己.你說,這文化不是味兒,人家說,老兄,有BUG么?你倒給我DEBUG
一下?:)

所以呢,知不知道都一樣活著,該干啥干啥去,衹有說明天比今天好的,
哪有說要讓咱"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這話聽過?:))

J-G,你把我當九斤老太呀?:P

“溝通”:說起來易,作起來難哪!
送交者: 土廟山客 于 August 12, 1999 17:15:06:

回答: 《郭蘭英》觀后小感 由 阿里老郎 于 August 11, 1999 23:03:48:

我有几個台灣出來的“老”朋友(都是六、七十的老先生們),
在一起時,經常抬杠,因為溝通太難。舉兩個例子:
某次談論抗日問題,說到共產党的“百團大戰”。朋友說,那時
共產党自己吹牛!我說是書上寫的,朋友講那是“誤導百姓”。
他此小學的就是“共產党沒有打過一個大戰。國共合作抗日時,
共產党才有兩、三千人的紅軍,怎么能打百團大戰?”因為我
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也沒辦法“溝通”。衹好說:若是真的
共產党當時衹有2、3千人,八年翻八翻也衹有几十萬人,打敗
了800萬軍隊!衹能說明當時共產党好!有本事!

再一次,談起傳統文化,說大陸的傳統文化都讓共產党給破壞
了,沒有傳下來,衹有在台灣給傳下來了。我也無法与朋友
抬杠,衹好大家一起大談傳統。從堯舜禹到孫中山﹔從《易經》
《三海經》《內經》到錢穆、顧頡剛、沈從文、熊十力﹔從過年
到紅白喜事。大家談了個天混地暗!衹是以后這些朋友再不說
“台灣保留了傳統文化”。

溝通和小洋鬼子.
送交者: Tenten 于 August 12, 1999 20:47:36:

回答: 《郭蘭英》觀后小感 由 阿里老郎 于 August 11, 1999 23:03:48:

能象老郎這樣看郭蘭英的同胞太少了,能這樣從
身邊找找兩岸差距的就更少了.貢獻雖小,意義重大.
溝通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怕的就是越說越僵,
最后騎虎難下才最糟糕,網上最近台灣問題吵和炒的太厲害.
兩邊掌權的別弄得太僵就行.唉,希望不要發生更大的麻煩.倒霉的最后
還是中華這個民族.
另外阿郎說到文化交流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這話沒錯.
但是地緣環境差异不是表面的交流能彌補的.
記得看過王伯慶的"我家的小洋鬼子",對照身邊的"小洋鬼子"
看看他們對中國文化領悟,理解上的差异,就能想象現在小台胞們
的本省意識會有多強.畢竟也是"鄉土情深",找落葉歸根的還是
第一代第二代進台的(個人觀點,沒去過的猜想).
所以說統一,要么很久以前就打進去,要么等大陸太強大了.
拖得越久越不利.但近十年或二十年動武都是下下策.唉,難辦啊.
現在唯一希望的就是兩邊掌權的這种拱火的事少干些.
李燈灰就不說了.盡量不多談政治,但不扯真難啊.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