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殤”和“說不”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蠻人 于 September 08, 1999 04:16:57:

送交者: 蠻人 于 August 24, 1999 17:34:57:

“河殤”和“說不”

  最近又出現了炒作“河殤”和“說不”的文字,遺憾卻大都拘于無聊的
個人意气之爭,這是不應該的。其實如果就“說不”和“河殤”本身作一解
析性探討,無論肯定或是否定,都是不錯的題材。

  這兩部作品從某种角度都代表了各自所處的時代(八十和九十年代)之某
一時期,富于批判精神的年輕一代對民族和個人前途和命運的思考。“河殤
”側重于從民族心理的文化層面作無情的解剖,而“說不”則主要偏重于從
外在視角出發,對民族所處的生存環境及与其之依賴性關系作一情感的批判
性反思。前者具有一定的理性和文化內省的深度,后者則相對耽于情感的宣
泄而難免流于浮淺。

  兩部作品的所以能夠問世,都是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作依拖之土壤。“
河殤”誕生于民族經歷了十年文革浩劫之后,進入了一個思想相對活躍而自
由的時代,因此它既具有更多的在試圖尋找擺脫文化怪圈之強烈愿望所驅使
的對曾經經歷的苦難的理性反思,同時又抑制不住從長期設陷之暗夜的牢籠
中掙脫出來,一下沐浴到燦爛的陽光時必會產生的幻夢般的爛漫光環,以至
于終于頭暈眼花而有所看不清。“說不”則是脫胎于八九風波之后,前代人
曾經精心构建的藍色的夢終于無以避免的走向破滅,青年一代在塵埃落定之
后,更多了些對前輩把希望過多寄托于外在的力量的不滿。同時,九零年代
以來諸如下海經商等之熱潮疊興,意味著中國文人傳統中之經世致用之政治
訴求更難在現實中得以實現。由此所引發的失落感和心靈的空虛,曾經是痞
子文學得以滋生的土壤。同樣的,當這种失落之苦悶和心靈之空虛一旦壓抑
過度,必會与前述之不滿相雜揉于一處,以一定的形式發泄出來,而并無論
以怎么的形式。這正是“說不”所以能誕生的背景。

  事實上,“說不”決不僅僅代表了是對西方,對美國的說“不”,它還
是對八十年代建立起來的思維架构的說“不”﹔同時,它也是對自己所陷身
之空虛和迷惘之掙扎和帶有了几分絕望的說“不”,是預感到在迷惘的時代
的難于全然把持自己之命運的“說不”。

  如果撇幵政治觀點上的正錯論,再來對兩部作品作個比較,則“河殤”
顯然具有更深的文化功力,同時作者也曾試圖為民族的前途指引出一條前進
之路,一种發展之模式。雖然實踐大概已証明這條路是否走的通,這個模式
是否行的通,是需要打問號的:但它至少作了這樣的嘗試。而“說不”則基
本衹是停留在情感的宣泄上,并未提出任何的建設性方法和模式來。這自然
就使其所具有的內涵和社會意義,相對要淺淡的多。實際上,這從一定程度
上也反映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青年一代的不同:前者更富有浪漫主義的
理性情感,這种情感再与其曾遭受的苦難結合,自可產生出帶有夢幻色彩的
特有的文化的震撼力﹔后者則是從八十年代的爛漫中走出,其曾經作的夢一
旦在現實中破滅,自然就從空中樓閣中跌落下來,因而帶有一定的怨恨乃至
几分玩世不恭之痞子色彩走向了情感性的現實主義。

  對“河殤”和“說不”之不同及其所可能具有的意旨作更深層的解析,
我認為現在還不到時候。這樣的工作,大概是我們的下一代,也就是下個十
年的年輕人來作是更合适的。

CG

所有跟貼:

中國眼中的“世界” - 庄之蝶 (301 bytes) 18:16:04 8/24/99 (2)
西化和殖民之間的區別,是要小心的 - 蠻人 (53 bytes) 18:32:19 8/24/99 (1)
有道理,衹是希望西方不要等于世界。 - 庄之蝶 (97 bytes) 18:43:41 8/24/99 (0)
中國眼中的“世界”
送交者: 庄之蝶 于 August 24, 1999 18:16:04:

回答: “河殤”和“說不” 由 蠻人 于 August 24, 1999 17:34:57:

無論“河殤”還是“說不”,其定位都是針對西方。前者是“藍
色文明”(怪怪的名詞),后者是美國。對中國知識分子而言,夠
的上“文明世界”的,似乎衹有西歐和日本﹔所謂“走向世界”
也就成了被西方接納理解的代名詞。這也算是不自覺的殖民地心
態。

還記著如饑似渴看“河殤”時的情景,都是十年前的往事了。

西化和殖民之間的區別,是要小心的
送交者: 蠻人 于 August 24, 1999 18:32:19:

回答: 中國眼中的“世界” 由 庄之蝶 于 August 24, 1999 18:16:04:

否則譬如魯迅錢玄同他們,都是十惡不赦的殖民分子了。

有道理,衹是希望西方不要等于世界。
送交者: 庄之蝶 于 August 24, 1999 18:43:41:

回答: 西化和殖民之間的區別,是要小心的 由 蠻人 于 August 24, 1999 18:32:19:

殖民地心態是過了些,但中國陷在殖民地語境中恐怕是事實。作
為現代化的一部分,多元是不可少的。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