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并答貝勒,苦雨和蠻人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17, 1999 18:00:09:

送交者: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更正并答貝勒,苦雨和蠻人

謝謝貝勒指出丞相和宰相之間的差別,我改正了下文中一些錯誤.

宰相是百官之首長官的通稱,而不是職稱.丞相卻是一個官職.

CG說的宰相和丞相,宰輔,宰衡,三公是同一個概念也是有道理的.
尤其在文學作品中,甚至在史載中,統稱和特稱不加以嚴格區別的
例子很多.

苦雨問到的宰相弄權,挾天子令諸候者是否大多為軍人出生?其實
不然,文人弄權的例子也不少.秦檜就是文人.孔明也是個文人,人都
說阿斗扶不起, 可有一种觀點倒認為阿斗是大智若愚明則自保.有孔
明這樣的"強人"當政,他不愚也得"愚".劉備當年托孤,正是知人善用,
巧用士大夫的倫理信念,假意讓諸葛取阿斗而代之,實為逼孔明在眾臣
面前發個"決不篡位"的重誓.以后又有孔明前后出師表為証,就是君臣
之間對是否應該對外頻頻用兵的一場大爭論.結果如何,是家喻戶曉的
故事了.CG和訥訥在做明史"史普"同時,有興趣不妨說說張居正.也是個
皇帝怕文人宰相的例子.所謂弄權,其中即有忠有奸,有善有惡,有君子
和小人,難以一概而論.

-----------------------------------------------------------------------

小議中國封建制度下的內閣制


說到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權力机构构成,還是要從秦朝幵始。在戰國時,秦悼武王二
年幵始設立左右丞相.秦也設過相國. 曾有個叫蘇秦的人,一度同時兼七國相職, 真不知道
是否真正有什么軍政實權.自秦統一中國起,標志集權的中央政府真正建立, 并設郡縣制.
在皇帝之下,設“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制。

漢初基本保持秦制,初設相國,后改為丞相.西漢末改成大司徒﹔原來的“三公”改成大
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即所謂“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物。漢成帝時幵始設尚書五人,實
行“分曹辦事”,幵始了中央集權下的首長責任分工制。東漢幵始設尚書省,又稱尚書台,
中台。尚書省的出現,說明尚書權力增大,三公權力的削弱。秦漢時代,雖然皇權有絕對權
威,但三公或三司的權力也十分顯赫,几乎是制約皇權的唯一体制上的約束。比如趙高,李
斯和謀扶持胡亥上台,謀害扶蘇就是“三公”謀逆的一例。還有漢高祖欲廢太子盈,立如意,
就是因受到重臣反對而擱淺。后來呂雉稱制時,雙管齊下。不僅大封异姓王以加強外勢,同
時把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削權,并任命呂產為太傅,才控制了中心權力机构。三國時代,又
出現董卓進京和曹操弄權,生動地寫下一幕又一幕的宰相挾天子以令諸候的歷史。到了魏文
帝曹丕時,為了遏制權力過大的尚書台,幵始另設中書省,首席長官稱為侍中。拿現代的術
語說明,中書省相當當今的總統祕書處,是皇帝的第二權力班子。后來逐漸地中書省成了決
策机构,尚書省反到成了執行机构。這种架构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晉朝一度把中書省改成門
下省,但是職能上基本上還是皇帝的決策班子和祕書班子。漢平帝時,王莽封稱宰衡.意思是
殷盪時伊尹官職叫阿衡,周武王時周公的官職叫大宰.王莽的居心何在很明顯的.

到了隋唐時期,幵始形成決策,審議和執行三套馬車并立式的國家体制,即分權而立,設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大体系。其首席執行官分別稱為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其地位和
職能就是宰相,統挾百官。三省之下又分六部,史,戶,禮,兵,刑,工。部下設司。當時的
部長稱為尚書,副部長稱為侍郎。三省六部的國家机构体制,從隋唐到明清雖然每個朝代有些
改變,但基本架构未變。

三省制到了唐太宗手中,廢中書令,改成左,右仆射。一方面凸顯了“總理”職能,另一
方面分左右兩套体系,分權加以約制. 唐太宗是個不肯輕授人官職的人,所以在他手中,常常在其
它官職上加上"參議朝政","參知政事,""參議得失"的名義行宰相之權,但并不封官品.這种形式一
直沿續到宋代,演變出"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正式宰相官銜.


五代沿用唐制,不同的是增設樞密院,其主要職能是集中處理軍机大事,同時參与內政。

北宋時代,在中書省加設政事堂,又稱中書,其職能和樞密院平行,分掌內政和軍事,從而
有“二府”制更趨完善.在宋神宗時,正式廢除平章事,改尚事,左右扑射為宰相.宋孝宗時,又改左
右扑射為左右丞相.至此,宰相又复稱丞相.

元代廢除尚書和門下省。以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分掌內政,軍事和督察三權。基本上還
是三省的框架。

明洪武時代,廢中書省,也就是廢了宰相一職。由皇帝直接指揮六部。為了能應付繁重的政
務,明太祖仿宋代殿閣學士制,設大學士,直接成為皇帝的決策顧問,形成了大“內閣”。事實
上明代的大學士“內閣”的實權高過歷代宰相。值得一提的是,自明代起,國家机构中出現特別
机构---特務。中國最早有規模有實權的特務制度,并成為國家机构中的一部分,幵始在明代。
明代的東厂,西厂,錦衣衛就是特務制度下的產物.

清代繼續沿用“內閣”制。并演變成“議政五大臣會議”,五大臣取代了大學士的職能。為
了保密和處理重大軍國大事,雍正幵始設立“軍机處”,直接向皇帝負責,處理要務,任免官員,
發布命令。大學士的大“內閣”也就名存實亡。清代的大學士并不具有宰相的權力和地位.軍机處
才是名符其實的宰相小內閣。

所有跟貼:

張居正政績不錯,盡管于大局無補,多少給明朝吊了口气 - 訥訥 (630 bytes) 15:53:24 9/09/99 (0)
有人點我的名字,嚇了我一跳 - 苦雨弟子 (457 bytes) 14:45:12 9/09/99 (0)
給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實是有的--- - 蠻人 (883 bytes) 14:17:25 9/09/99 (11)
都沒那么好吧 - 臨時 (475 bytes) 15:14:50 9/09/99 (3)
不是翻案,是矮子里面拔高~ - 蠻人 (581 bytes) 15:36:44 9/09/99 (2)
是鄧艾吧?陸遜哪回兒早死了。 - 貝勒 (0 bytes) 19:51:06 9/09/99 (0)
這是三國志里的內容么? - 笑嘻嘻 (0 bytes) 16:05:18 9/09/99 (0)
他用人不疑? - 苦雨弟子 (241 bytes) 14:58:12 9/09/99 (6)
回去再看看。 - CableGuy (111 bytes) 15:12:32 9/09/99 (5)
其實蜀是最小,也是國力最弱的 - 笑嘻嘻 (72 bytes) 15:34:48 9/09/99 (2)
你這老笑,吃了? - 苦哈哈 (71 bytes) 15:37:43 9/09/99 (1)
哈哈,草鍋蓋怎么吃 - 笑嘻嘻 (118 bytes) 16:02:56 9/09/99 (0)
謝謝指正,還有一個想法想求証一下 - 苦雨弟子 (260 bytes) 15:29:01 9/09/99 (1)
身為拖孤之臣,理有固然。 - 蠻人 (0 bytes) 15:37:41 9/09/99 (0)
說說阿斗 - 貝勒 (425 bytes) 14:13:52 9/09/99 (1)
敲錯了,要名還是要命 - 貝勒 (0 bytes) 14:18:08 9/09/99 (0)

說說阿斗
送交者: 貝勒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3:52:

回答: 更正并答貝勒,苦雨和蠻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人都說阿斗扶不起,其實焉知他不是韜光養晦?
當年齊桓得了管仲,不也是一樣躲在后宮跟一
干弄臣尋歡作樂. 阿斗很精明呢,孔明干得好,
一統天下,他阿斗一樣是雄霸之主,青史流名,
孔明干不好,自己不擔干系.衹要拿得穩他不會
篡權(當然拿得穩的),樂得讓他放手去干.
同樣是亡國之君,李昱日日苦吟,一句"故國不
堪回首月明中"送了性命,劉禪"樂不思蜀"遺笑
后人,卻衣食無缺得保首領. 要名還是要名,兩
人選擇不同而已.難說誰聰明誰糊涂.


給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實是有的---
送交者: 蠻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7:25:

回答: 更正并答貝勒,苦雨和蠻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而且事實上,阿斗至少作到了用人不疑--基本如此。不然
如果換個精明點的,如崇禎那樣的,恐怕握有重兵權傾朝野
的諸葛,日子是不會好過的。其實若都三國志,后主還不是
那么笨蛋的人。三國演義人說七分真,其實我看也就六成,
最多六成五,并算不得數。

張居正當位時痛快,萬歷如果淘气,他媽衹要說聲老張頭來
了,立馬就要嚇得不得了。死時也備及殊榮,可不到几年,
就完了,最后就剩下八十老母,神宗還給她留下几母地靠
收租過日子。其他人就慘了。如果他實在作的也還是不是
很差,落給那個“芒刺在背”的下場,完全是可能的。而
如果沒有張居正的十年革新,明在嘉靖四十七年折騰之后,
還能再讓混球萬歷折騰48年?到后來國事不行了,連當初
搞臭張居正的人,也明白過來他的貢獻究竟有多大。有人
說,張居正乃明朝第一官,我看不算過份。可他結果也
不過如此下場,再看看袁崇煥熊廷弼他們,真可謂世態炎
涼,冷暖自知。諸葛能以全身而退出江湖,為后人敬仰如
此,他實在是運气大大的好了。

CG

他用人不疑?
送交者: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58:12:

回答: 給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實是有的--- 由 蠻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7:25:

豬哥靚几出祁山來著,朝里的宦官頭子黃神馬就在阿斗同志的耳朵
邊吹了個小風,結果阿靚乖乖的回來了。是二出還是四出我忘記
了。

中國古代的亡國之君都壞在用人不疑上,他們用的都是些無用兼
變態的宦官,加之不疑,所以壞事。

瞎說一番。

小苦

回去再看看。
送交者: CableGuy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2:32:

回答: 他用人不疑? 由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58:12:

失街亭,郝昭死守陳倉,
張苞之死,黃皓進讒言,
李嚴謊報軍情,五丈原禳星。

六次退兵,衹有一次是內廷讒言。

謝謝指正,還有一個想法想求証一下
送交者: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29:01:

回答: 回去再看看。 由 CableGuy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2:32:

我老覺得孔明在晚年有些窮兵黷武的,六次出祁山,都是沒有准備
得充分就上馬,那次都是相差個兩三年就打一次,結果兵馬都勞
頓得不行,將軍折損太快了。

其實他應該准備五年以上,再一次出擊。他淚死樂,我看活該。

三國里,我最喜歡的人物其實是魯肅,也不知道為神馬。

都沒那么好吧
送交者: 臨時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4:50:

回答: 給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實是有的--- 由 蠻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7:25:

給阿斗翻案似乎也沒什么道理,從前后出師表就可以看出,
阿斗至少階級立場不夠穩,不然他諸葛老叔用不著叮囑些
小兒科的大廢話。軍隊不管,內政還是可以仔細管管的嘛。

至于他老叔,打架怎么樣很難講,反正“益州疲弊”是真
的,有人說自打劉備死后就沒進什么能人,這也是真的,
雖然中間有陸遜一把大火,确實難為了老叔,但燒得不是
庄稼,老叔看起來對得起老爸,但難逃“窮兵黷武”的嫌
疑。在查人至清之余,是否有點刻薄寡恩,都很難講:)

哈哈,越遠的歷史越好翻案,還有要翻的沒有?

不是翻案,是矮子里面拔高~
送交者: 蠻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36:44:

回答: 都沒那么好吧 由 臨時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4:50:

自古皇帝,十有八九是混蛋。在這八九成混蛋里,不太
混或者壞事干的不是太多的那种,就算不錯的了。我看
阿斗大抵算是那里面的那种--而且他也沒多少時間干壞
事。畢竟后來他還是聽了老叔的建議,任命了姜先生。
雖然也有內官搗蛋,姜先生總還一直有得兵帶。姜先生
兵法雖好,腦子卻不太靈光,而況那邊還出了個陸遜。
但后蜀雖是第一個亡的--這和司馬的計划有關系--但
畢竟也是在老叔死后十六(?)年,而這的直接原因我看
還是和姜先生有直接關系--但你想如果鐘會謀反真的成功
了,歷史怎么,還真難說。所以,阿斗還不算太混蛋。

至少,他比那個愛吃人眼珠子孫皓不強多了?~

回了,餓壞了~

CG

有人點我的名字,嚇了我一跳
送交者: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45:12:

回答: 更正并答貝勒,苦雨和蠻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關于秦檜,我倒是覺得有可商量之處,他是宰相級別的人物,但
我一直認為是趙构那害怕他老爸和哥哥回來爭位子,所以殺岳飛
嘍簽降書嘍這樣的勾當都是小趙自己主導的,老秦衹是臨門一腳
功勞大。但三從四德不讓罵皇帝,所以全部的罵名后來都讓老秦
和老秦嬸給背過去了的。

關于孔明,也是文權和兵權交配后的產物,他是文人不假,但出
山后伸手要的第一個東西就是兵權。所以他也是跟操操一樣的人
物。

操操的濕比孔明要好多了,操操才是大文人兼大軍閥。

呵呵,瞎聊。

張居正政績不錯,盡管于大局無補,多少給明朝吊了口气
送交者: 訥訥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53:24:

回答: 更正并答貝勒,苦雨和蠻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他死后悲劇的原因。

張居正不是個廉洁的官員,但也不是极度腐敗。

他對皇帝萬歷就象哄小孩,滿口仁義道德,把萬歷教成象生活在
真空中一樣。

當萬歷發現張居正并不如此純洁時,可以想象他受騙的感覺有多
強烈。

虛偽的教育,必然造成這种后果。

實施這种虛偽的教育,原因有二:

一、中國的大一統制度,和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并不吻合。需要
人為的教化來維持。

二、文官系統通過哄騙皇帝來控制他。

原因一是歷史的責任。
原因二是張居正的責任。
當然,萬歷自己也不夠聰明。這是他爹的責任。

所以,張居正的悲劇,并不全是萬歷的錯。

萬歷后來荒于政務,一是因為斗不過文官系統,二是實在搞不清
是是非非。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