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唐朝的科举制度简介,BY张钊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苦哈哈 于 September 25, 1999 08:53:34:

送交者: 苦哈哈 于 September 11, 1999 09:43:42:

~{              唐朝的科举制度简介~}

~{                ·张 钊·~}

~{  汉语的白话文化和汉字的简化割断了文化的发展,使学习和研究中国的政治、~}
~{历史、文学、风俗等成了绝学。加上基础知识的缺乏和心理、思想的隔膜,几千年~}
~{来形成的典章制度、政治系统对今天的大陆同胞如同上古的童话,遥远而陌生。我~}
~{业余闲下来,努力把《新唐书》所记载的唐朝的科举制度整理出来,简化了介绍给~}
~{大家,希望于建设中国未来的政治体系能有所裨益。鉴于我的能力、学识和材料的~}
~{匮乏,其中讲不透彻乃至于理解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抛砖引玉常常是句客气话,~}
~{在我这里,是梦寐以求的希冀。~}

~{  科举是考试人的道德和才能,看他配不配做官、能不能做官的重要手段。一个~}
~{完善的科举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品质低差的侥幸小人走上占据重要职位、~}
~{掌握重大权力、危害人民、危害国家的道路。科举制度是千百年来中国特有的文官~}
~{政治的基础。当然,单有一个科举制度还远远不能保证政治家的聪敏、廉洁,但有~}
~{制度好过没制度,没制度的结果就是大陆五十年来的乱政。~}

~{◇ 回顾一下历史~}

~{  品德好、有才能的平民被推举、考核,授予官职,参与国家的行政是中国文官~}
~{政治的特点。上古出名的尧帝年纪大了,一直没找到接班人,心中很忧虑。听说有~}
~{个人叫做舜,爸爸待他不好,弟弟常欺负他,而他依然孝顺父亲,友爱弟弟。尧就~}
~{把他叫来,委以重任,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来观察他在家和在外的为人与~}
~{能力。舜赢得了尧的信任,把天下国家的政治接管起来。等到尧死了,舜就接替他~}
~{作了帝。明末的王夫之甚至认为,上古的时候,置相就是立储:帝选拔贤能的人,~}
~{把他们立为相,来辅佐政治,而这些相就是帝的继承人。后来,夏、商、周三代,~}
~{贵族与平民做官掺半。到了战国的时候,各诸侯国争相网罗人材,养士、用士,蔚~}
~{然成风。~}

~{  汉朝以后,举荐和选拔贤能的人做官执政逐渐制度化。当时,地方向中央进贡~}
~{,除去物产、珍宝,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人材,所以叫做贡举。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
~{后代。地方推举出来的人,随着每年的进贡被送到京城,由皇帝和中央考核、录用~}
~{。隋炀帝大业年间,开始有了进士科的考试。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把科举发展~}
~{、完善,使它成了唐朝政治家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大~}
~{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方其取以辞章,类若浮文而少实;~}
~{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然为国名臣者,不可胜数,遂使时君笃意,以谓莫此~}
~{之尚。”~}

~{  宋神宗时,王安石认为唐朝用诗文考进士,引导天下学子看重辞藻声律,而忽~}
~{略对道德和政治的学习。他自己把古典的经籍注释好了,发行到全国,要求今后考~}
~{试都要以此为依据。从此,科举考试就主要考经义(对古典经文的理解与阐述),~}
~{而不再考诗赋了。明朝以后,朱熹和他的门生考定、注释的“四书五经”渐渐成了~}
~{权威,而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后来,随着唐宋古文在文学评价中的地位~}
~{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了科举考试中论文的特别格式,这就是直到今天为人诟病的“~}
~{八股文”。从隋朝大业年间开设进士科到清末光绪年间废除科举,一千多年间,科~}
~{举考试屡经改革,为国家政治提供了无数人材。~}

~{◇ 唐朝的官学~}

~{  唐宋以前的人大都相信《尚书》、《礼记》一类的书是古代圣贤所作。其中讲~}
~{到为政,首要的就是要兴办学校,用以培养人材、移风易俗。《宋史·选举志》记~}
~{载:“既而,中书门下〔宋朝宰相的官名〕又言:‘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
~{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今欲追复古制,则患于无渐(渐进的~}
~{道路)。宜先除去声病偶对之文〔唐朝考进士的主要科目〕,使学者得专意经术,~}
~{以俟朝廷兴建学校,然后讲求三代〔夏、商、周〕所以教育选举之法,施于天下,~}
~{则庶几可以复古矣。’”~}

~{  所以,有远见的政治家每每执政伊始,就大力兴建学校。唐高祖一进长安,天~}
~{下未定,就下诏设立学校,安排宗室子弟和其它青年上学。唐朝从中央到地方,都~}
~{设有官办的学校,用来劝导和奖掖青年人学习上进,谋求仕宦。这些官办学校都归~}
~{国子监(类同高教部)管,大约有这样几种:~}

~{  一,国子学,学员规定为三百人,专门招收高干和京城干部的子孙;~}
~{  二,太学,学员规定为五百人,招收中、高级干部的子孙和近亲;~}
~{  三,四门学,学员规定为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普通干部的孩子,另外八~}
~{百个名额是专留给老百姓中优秀青年的;~}
~{  四,此外有专科的律学(法律)、书学(书法)和算学(计算)等,招收小官~}
~{和平民子弟;~}
~{  五,京都及各都督、都护府(类同今天的军区)、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
~{、县都分别设立学校,招收学生,人数不等。~}
~{  六,中央政府中和太子宫中又设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各收学生三十名,都是皇~}
~{亲国戚、宰相、一品大官和大功臣的子弟。~}

~{  入学的年龄为十四到十九岁。~}

~{  学生每十天有一天休假,放假前要有小考试,默写经文并背诵先儒对经典的解~}
~{释,答对三分之二的,就算及格了,不及格的要受罚。每年放两个长假,五月间的~}
~{叫做“田假”(农忙);九月又有“授衣假”(换冬衣)。家住得远的,还特别加~}
~{给路上往返的时间。年终要考一年的学业,口试一百条对经文的解释,答对百分之~}
~{八十的得优,对百分之六十的得中,百分之五十以下得差。~}

~{  上学不听话、旷课超过三十天、事假超过一百天、因父母生病请假超过两百天~}
~{的,或者年终考试得过三次差、在学校羁留九年而学业无望的都要退学回家。而且~}
~{,还要记录下来,送到相应的管理部门。大官的孩子们,送到兵部(专管武官的部~}
~{门),看看能不能借上爸爸的光,当个武士。~}

~{◇ 教学内容和学制~}

~{  唐朝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和史书为主,根据他们的难度和份量的不同分~}
~{成所谓大经、中经和小经。《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和《~}
~{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和《毂梁传》为小经。学业~}
~{有“通二经”、“通三经”和“通五经”的分别。所谓通二经,要能学好一大、一~}
~{小二经,或者两个中经;通三经的,要大、中、小各学通一经;通五经的大经全通~}
~{,还要中、小经各能一通。除此之外,还要能兼通《孝经》和《论语》。~}

~{  因为秦始皇把秦地的文字、方言强行定为官方语言,所以,大部份用齐、鲁方~}
~{言写成的古典经文的阅读和理解都成了很大的问题。两汉以来,注解、诠释这些经~}
~{典成了知识分子们最重要的功课,成就巨大,著述众多。唐朝的学生除去学习经典~}
~{的正文,还要同时学习这些注释。~}

~{  《孝经》、《论语》两经加起来,限期一年学完;《尚书》、《公羊传》、《~}
~{毂梁传》分别为一年半;《易经》、《诗经》、《周礼》、《仪礼》各限两年;而~}
~{《礼记》和《左传》可以长至三年。除去学这些经典,每天还要练写一篇字,学习~}
~{时事政治的处理方法,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和《尔雅》等~}
~{书。其它专科的教学内容和学制也类似,不过总的年头短一些。~}

~{  《尚书》主要记载从尧、舜、禹到春秋以前的大事记和帝王、公侯、贤良大臣~}
~{们的命令、文件等,有中国最古之书的称号;汉朝以后,《易经》被看作阐述儒家~}
~{哲学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诗经》号称是孔子删定,通过它可以学习语言文字,还~}
~{可以陶冶性情、考鉴周朝政治的得失;《周礼》、《仪礼》和《礼记》都是战国以~}
~{后的学者们凭借着古史资料和自己的想象,整理出来的周朝的礼仪制度;《春秋》~}
~{相传是孔子所作,记载了春秋时代的政治事件。但因其书文字简洁、难懂,所以,~}
~{后来读《春秋》的人,都得参考注释书。西汉末年以后,《左传》被认为是与孔子~}
~{同时的左丘明写的,定为《春秋》最权威的注释著作,与《公羊传》和《毂梁传》~}
~{并行(所谓“传”,是注释的意思,与今天“传记”的传不一样);《论语》虽说~}
~{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但在唐朝显然还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孝经》原来颇重要~}
~{,后来被宋儒判为伪经,失去了经典的地位。~}

~{  唐朝科举,还有一样教材,《新唐书·选举志》没有提及,就是梁朝的昭明太~}
~{子编的《文选》,选了很多古时候优秀的诗文。而唐朝考诗、赋,全要参照《文选~}
~{》。杜甫曾说“《文选》烂,秀才半”。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对进士深恶痛绝,~}
~{声称“家不置《文选》”,以示不屑于作进士。~}

~{◇ 报考的资格和程序~}

~{  今天把人民分成工、农、商、学、兵和知识分子。数十年来,工、农、兵社会~}
~{地位最高。古代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因为当兵是为国家服役,兵役期满,就回家种~}
~{地了,不构成一个阶层,也没有特别的权力和利益。学生也是类似。那时候,人民~}
~{分为士、农、工、商四等,其社会地位,士最高,因为都是作官的;农民的利益最~}
~{受重视,名誉最好;工、商两个阶层最没有社会地位,而以商人为尤。除此之外,~}
~{还有吏(衙门里的办事员、警察、执行刑罚的人等)、和尚、道士,加上犯过罪被~}
~{流放的人(按照中国古代的法律,没有剥夺人身自由的惩罚,监牢里关的全是等待~}
~{审判和执行的人。惩罚大致有罚款、肉刑和流放,等等)。在这些人中,只有士与~}
~{农的子弟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其它阶层的人都不许做官。另外,品行不好、臭名昭~}
~{著的;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人的直系亲属也都不能入仕。在农业社会,农民当然是~}
~{绝大多数,而其他类人,常被视为社会的边缘现象。~}

~{  每年深冬,中央及各州、县的官办学校要把学员挑出来,进行初步考试,把优~}
~{秀的推举到尚书省(类似国务院)应考。不是从这些官办学校毕业出来的人,叫做~}
~{乡贡。先由邻里、乡亲保举、推荐,地方长官验证后,也一起送到尚书省。地方保~}
~{举不当,不仅被错举的人不能予试,就连他的所有同乡都要受到牵连,被剥夺考试~}
~{的资格。到了省里,要把名字、年龄、地址、籍贯等重要数据写在牒子(个人履历~}
~{)上,由户部(管理户口的部门)核查过了,印证了推举人的推举,交给吏部(人~}
~{事部门)的考功员外郎(专门考核下级官员的功过劳苦,以定其升迁的),进行考~}
~{试。~}

~{  “既集〔于贡院〕,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缌麻以上亲〔直系亲属〕,及诸不~}
~{孝、不弟,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
~{乡贡,不得曾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将试临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与~}
~{状佥同而定焉。……凡诸州长吏〔首席官员〕举送,必先稽其版籍,查其行为;乡~}
~{里所推,每十人相保,内有缺行〔品行缺德〕,则连坐〔连累受罚〕不得举。故事~}
~{,知举官将赴贡院,台阁近臣得荐所知之负艺者,号曰‘公举’。太祖虑其因缘挟~}
~{私,禁之。”(《宋史·选举志一》)~}

~{  “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不由馆、学者,谓之~}
~{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既至省,皆疏名列到,~}
~{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考功员外郎试之。”(《新唐书·选举志一~}
~{》)~}

~{◇ 考试的科目和评卷标准~}

~{  科举本来是分科考试选举的意思,后来到宋神宗以后,经王安石倡议,才渐渐~}
~{归一了。唐朝科举考试,学生按所选专业特长不同,分科报考,分为秀才、明经、~}
~{开元礼、三传、史科、进士、童子科和明法、算学、书学等类。~}

~{  考试方法有帖经,就是默写经文;大义,就是背诵或默写先儒对经典的注释;~}
~{策,是依据经典或考量时政,对具体问题提出解答;论,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
~{价;以及诗、杂文、赋等。十岁以下应考的称为童子科,只考朗诵。~}

~{  秀才考五道方略对策,按照文字通顺与否和道理讲得好坏评分。行文通顺,道~}
~{理透彻的为上上第,其次为上中、上下和中上第,这四等为及格,其它为不及格。~}
~{明经先要默写经文,然后背诵经典注释,再回答时事政治三道题,也是头四等为及~}
~{格。考历史的叫史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
~{口试对文辞的注释一百条,然后问对策三条。口试对百分之七十,对策答好两条的~}
~{就算及格了。十岁以下的孩子应童子科,以朗诵为主,考一部经典,再加上《孝经~}
~{》和《论语》。~}

~{  唐朝初年,秀才科等级最高。贞观年间,有一个州被推举应考秀才科的,没有~}
~{一人及格,太宗大怒,处罚了州长,并废除了秀才科的考试。后来时有时无,到了~}
~{玄宗天宝年以后,就名存实亡了。从此,知识分子仕进,就以进士与明经两科为主~}
~{,而最看重进士。进士考试的科目、方法屡有更改:开始是先考五道对策,然后默~}
~{写大经一种。经和策全通,为甲第;对策答好四道,默写经文对了百分之四十以上~}
~{,为乙第。继而要求进士先写两篇杂文,文辞通顺、熟悉格律,才考对策。到玄宗~}
~{天宝年间,要求进士先考经文,然后做诗、文和赋,全通过了,再考五道对策,对~}
~{策全好,才算是及格。后来时而要考官书文章、时而要考经文、经义,最后定为:~}
~{第一场考诗和赋;第二场考论议;第三场考对策;第四场考经文。后世批评唐朝以~}
~{诗取士,就是这里来的。~}

~{  “宝元中,李淑侍经筵,上访以进士试诗、赋、策、论先后,俾以故事对。淑~}
~{对曰:‘唐调露二年,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以进士试策灭裂,请帖经以观其才。~}
~{自此延以为常。至永隆二年,进士杂文二篇,通文律者,始试策。天宝十一年,进~}
~{士试一经,能通者试文赋,又通而后试策,五条皆通,中第。建中二年,赵赞请试~}
~{以时务策五篇,箴、论、表、赞各一篇,以代诗、赋。大和三年,试帖经,略问大~}
~{义,取精通者,次试论、议各一篇。八年,礼部试以帖经、口义,次试策五篇,问~}
~{经义者三,问时务者二。其后变易,遂以诗、赋为第一场,论第二场,策第三场,~}
~{帖经第四场。’”《宋史·选举志一》)~}

~{◇ 登第以后所得品位~}

~{  唐朝官员的等级叫做品位,共有九品。一到三品中又分正、从,正在从之上。~}
~{四品到九品,除去分正、从,还各分上、下,如五品中就有四阶,分别为正五品上~}
~{、正五品下、从五品上和从五品下。总计起来,共为三十阶,用来区分贵贱、高下~}
~{、轻重和优劣。皇亲国戚和立了大(军)功的有爵位和勋、封,文武职事官有官衔~}
~{,但所有这些官员都必有相应的品位,这个品位或称本位、或称散位,意思是尽管~}
~{没有职务时,也还不失这份资格。~}

~{  入仕做文官叫作“选”,就是在有资格的人中,选出适合某职务的人员的意思~}
~{。参选大约有几条路径,第一是有爵位的人,他们按爵位高低论出身。有出身,就~}
~{可以参选。嗣王、郡王的出身为从四品下,以下至公、侯、伯、子、男依次类推;~}
~{第二,五品以上的大官们的孩子有“荫”,就是乘爸爸这棵大树的荫凉,借光作官~}
~{的意思。一品官的孩子,得正七品上的荫,从五品官的孩子得从八品下的荫。但这~}
~{个荫凉不是家中所有的孩子都能乘得上的:皇帝、皇后的直系亲属,一家荫两个人~}
~{;一、二、三品官家,只能在指定的两人中荫一人;而五品官家,只能荫及一人,~}
~{而这个人还必须是上边指定好的。其他的孩子要作官,就得走第三条路:科举。《~}
~{红楼梦》里宝玉的父亲贾政就是把荫让给了哥哥,而自己要靠科举入仕。~}

~{  考试及格在唐朝叫做“入等”,表示仅仅有了作官的资格,是入仕的开始。随~}
~{着所考的科目难易及成绩优劣不同,所入的“等”也不同。秀才上上第为正八品上~}
~{,明经上上第为从八品下,而进士考试获甲等的,为从九品上,以下类推。考书学~}
~{和算学的,则在九品之外。~}
~{◇ 制度越琐细,施用越方便~}

~{  上边讲的都是文官的科举制度,武举不系统,随时代、武器和武艺而变迁,所~}
~{以省略了。除了科举,还有所谓的制举,就是在科举之外,皇帝随时诏特别的人材~}
~{、山林的隐士、世外的高人,亲自考试,其名目不一,也没有惯常的制度,也一并~}
~{省略了。~}

~{  看一看唐朝的科举制度,从设立学校,制订教学内容,规定学制,到报考资格~}
~{,考试方法,考试及格以后的等次,规定明确,审考定人,反复检查,详尽琐细。~}
~{欧阳修在《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始就说:“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
~{易行。”正因为制度精密,实行起来才简便易行。假如没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则~}
~{人人有权,都可以任着自己的好恶、利益,为所欲为,带来的麻烦无穷。唐朝官学~}
~{所学的经典,从历史、政治、典章、制度到思想、哲学,包括巨大,内容繁多。这~}
~{些书教人做人、做事、做文章,正是政治家必需的品质和能力。这当然与我们今天~}
~{所熟悉的、欧洲的教育体制不同。欧洲教育是要培养做事的人,而中国古代的学校~}
~{是要培养做官的人,目的不同,体制各异,既没有很多的可比性,恐怕也难互相借~}
~{鉴。~}

~{  今天的人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家都是“上边”选定的,这是个误解。做官~}
~{和升迁全靠上级决定,是大陆这几十年的新发明,是“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
~{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有专门的部门、专职的官员管。宋朝初年,因为主持贡举的~}
~{官员涉嫌优惠自己的同乡,太祖把落第的考生们叫回来,再次出题考试,开了殿试~}
~{的先例。后来,富弼上疏说:“历代取士,悉委有司〔专门主管部门〕,未闻天子~}
~{亲试也。至唐武后始有殿试,何足取哉?”他的意思是说,武则天为了收买人心,~}
~{恐怕主考部门定的标准太高,而破格亲自考试提拔,是不足效法的。真宗听了虽然~}
~{不大高兴,还是下诏停止殿试。唐朝科举考诗、赋,宋人总觉得不妥当,但因为诗~}
~{歌格律上错误明显,评判客观,拖了好多年都没改。所有这些都说明,正常的科举~}
~{不是“上边”随心所欲定人作官,而是有专人、专职管理,依照专门的评分标准选~}
~{择人材,是专家治举,是个很客观的过程。~}

~{  至于说是专家选得好还是百姓选得好,这是个哲学理念问题。我们今天倡行民~}
~{主,政出于民,由老百姓评价政治和政治家的好坏。中国传统的政体,假定有一个~}
~{好的政治,标准比较恒定,每每拿来衡量就可以了。这样的政体奖励谨小慎微、循~}
~{规蹈矩的政治家,而压抑标新立异、热衷创造的人。古代把最优秀的政治叫作长治~}
~{久安,就是强调政治的延续性,让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而这几十年的~}
~{政治,自称是“摸着石头过河”,总结起来,叫作“唯恐天下不乱”。毛泽东喜欢~}
~{说:“乱了敌人。”他是把老百姓当作敌人来统治的。历史地评价,不同的政体,~}
~{各有优劣,难以一概而论。假如政治家既不由民主选举,又不经科举考试,既不必~}
~{学习道德,又不必学习行政,而一概看他“人事斗争”的本领,则下流、恶霸、奸~}
~{佞小人得逞其志;而勤劳、诚实、耿直的人材陆沉下位。长此以往,人人都以为非~}
~{要做不亲、不义、无道德、无忌惮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吃得开。这是劝导~}
~{全民为恶的系统,是筛选坏人的系统。只要这个没有制度的制度不去除,则不管是~}
~{否共产党,中国的政治永远没有希望。~}

~{参考书目〖略〗~}

~{□ 原载《莱茵通信》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