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禅话4~6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老剑 于 October 23, 1999 10:06:56:

野狐禅话(四)----两个生命
两条命
其实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我们不懂得“翻”。俺的野狐禅来也!说了半天人生啊烦
恼啊,人有几条命?一条啊,死了就没啦。不对,我说有两条。哪两条?一条是生
存意志主宰的命,一条是心灵意志(生活意志)主宰的命。哦?我不知道,我一直受
生存意志的主宰,奔命嘛。是啊,人活了一辈子,到死前一刹那,才知道原来我还
有一条命哪,原来那条命如此美好啊,于是安祥极了,高兴了,甚至回光返照了,
看来是没活够。于生前不悟死前安祥的人,实在是与佛法有缘的人,真可惜了。如
果早认识佛,怕是会多活出下半辈子来。一个人的生存意志主宰了一生,这个人是
可悲的。佛是什么?佛就是从生存意志中摆脱出来,解放了心灵意志的人。佛是人,
不是神,更不是什么“东方神”,小乘时认为佛就是老和尚,印度叫老比丘,只是
个修行中人罢了,没啥特别的,佛也有漏,佛本凡人。大乖因为要普渡众生,要更
多的人来接受佛法,于是开始吹牛,说佛无漏,无漏就是完美的化身啦,这叫什么,
这叫“高推圣境”,其实佛是人啊。这里有个相对的立场问题。认为我们是凡人,
是平凡而且正常的人时,那么佛有神的色彩,因为他大彻大悟并且无烦恼,一切本
源了如指掌,这和咱人不一样。如果说我们是些迷途的羔羊,那么佛就是人,是一
个最正常的人,正常得很自然,什么叫自然?就是本来的样子。他本来就应该是那
样子,只是人在世上积习太多,追求生存意志太多,所以畸化了,我们应该就是佛
的样子才对,应该活出另一半生命来,应该作个心灵解脱无烦恼的人,这个要求过
份吗?如果你有这个愿望,发自内心,这就是发愿了,如果再肯于修习佛法,你离
佛就不远了。没那么玄,就是这个!
再说明白一点,从降生到一定成熟的年龄,我们在追求物质,比如从一个月到三十
岁之间罢,这段时间我们受生存意志的控制,需要为这个肉身的生存打基础。之后,
就不能再受这条命的摆布了,要挣脱出来,把另一条命激活!我们的心灵意志,要
顺从它的意志,让它安祥,安心,这样我们才能无烦恼。再之后呢?以两条命为基
础,以心灵的命为主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这才是真正的
生命啊!这才是我们为什么生的理由啊!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啊!
原来我们都没有错,生存与生活都是需要的,这才是佛的思维。有个问题出来了,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要奔命呢?受生存意志的摆布?然后产生了诸多的痛苦和烦恼,
再费劲巴拉地去试图抛开以往受生存意志摆布时的旧识(如理性,感性甚至是意识,
潜意识里的所有的东西)而得到心灵的解脱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绑上再琢磨怎么
解开吗?这就是劫!在劫难逃。基督教说这是因为人有罪啊,生下来就有罪,所以
上帝给你们丫带上的夹锁,只有归于上帝才能得到罪赎。基督教有自己的法门,我
们这里不讨论,只侃佛教的。问题在于,意识到劫难后,产生了摆脱心或者叫皈依
心以后,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真正得到心灵的解脱呢?这个你别想,如果你没学习
佛法,不用琢磨,不用想,因为你现在想的,是依靠你生存意志支配时所得来的全
部经验和体验、思维和知识,这些对于心灵意志根本用不上!逻辑用不上,概念用
不上,情感用不上,情绪用不上,分别心用不上,什么都用不上。原来活了大半辈
子,要翻过来看问题,抛开几十年的积识,才能认识佛法吗?是这样的。就这一点
来说,是很难办到的事情。所以说,这是一门功夫,要修,要炼,具体的方法,佛
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方法非常多,甚至有人没有认识佛法,自身却有相当的修炼程
度,有相当的解脱程度,因为他“无意”中走进了某个法门。但要想最终走到终点,
走到“寂灭现前”“寂灭常乐”的终点(这个终点在佛学名称太多了),则必须要修
习佛法。
另一个问题比较头疼,既然我现在是凡人,那么我所依仗的只有旧识,你现在突然
让我学习新识,我拿什么去掌握它?这个问题不单是你我,连佛祖也头疼。传法四
十五年,徒子徒孙一大堆,又是开会又是答辩,最终佛说终生未曾说一字,说了一
字就是谤佛。绕人哪?没有啊,他老人家也犯难啊。因为佛这东东用语言甚至是行
为是无法表达清楚的,当然用逻辑更完蛋,它是属于另一面的,另一条生命的(可
不是李大师说的啥异次元空间你的复制品,这生命就在现刻的你中,就是心灵意志)
,可是不说你丫又不懂,咋办?于是一蒙二带三放手,这是我野狐的佛家经典手段。
一蒙就是先把你骗来,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是你自己的根器好觉悟高自发来修
佛的,还是我用轮回说、福报说、甚至是意生身的神通等广告手段给你蒙来的,总
之要想方设法把你引到佛门之前;二带就是试图用似是而非的旧识中离真识或者是
佛性最相近的方法(比如语言、文字或者图案,行动等)让你有所领悟,这个领悟一
定不是逻辑的,是要有飞跃的,所以佛家的悟虽然是明白的意思,但它具有突然性,
这个突然性是相对于逻辑道理的明白而言的,对于修行人来说并不突然,在咱用逻
辑看来是真突然,有时开悟得简直没有道理,没有什么道理?没有逻辑道理!逻辑
知识的理解和明白,是渐进的,有了公理A,我用判断和概念导出定理B,再由B导
出C,非A即B,非B即A,(禅的思维方法是A即B,B即A,这可以说是修心的逻辑,有
兴趣再侃)然后混一块儿再导出一大堆,从小学的应用题一直上到到初中的一元一
次方程,再到高中的多元多次,再到极限导数,再引出大学的微积分,不着急,慢
慢来。从小学的阿欧饿衣无愚,到汉字的单字,再组词造句,到初中的写记叙文,
高中的议论文,再到大学的论文,研究孔子的二大爷姓不姓孔的问题,这也是渐进
的。佛家的见地就有突然性,刚才还跟一傻瓢似的跟师傅掰概念呢,一语话音未落,
看师傅不着四六地胡说一通立马儿有所悟,一句话不说就跪下磕头,佛就是这么有
意思。:)佛也有渐循的,啥?修证,禅宗叫修行。于见地上,也就是对佛的认识
上,可以是突然性的顿悟,但对于怎样达到佛的境界是需要慢慢来修的,怎么修?
听师傅的,我是野狐瞎掰,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听,不过我真的是瞎说。首先一点,
佛法的修行是个性化的,具有不确定性,这个人修的经验你用来修未必合适,就算
是佛祖自己说的经验也未必合适,这就是佛不同于常理的逻辑科学知识的地方,牛
顿说的三大定律你说不合适?那你学啥呢?其实是目的不同,一个是为了掌握逻辑
知识,一个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心灵和自性。所以张三大师说要如何如何,我觉得如
何如何,我感到如何如何,你依着觉,依着感,并不如他所说,别以为自己错了,
其实是人的根器不同,或者说是迷失程度不同。有的迷得深,执着狠些,有的迷得
浅,执得弱些,小马过河,冷暖自知。那我凭什么就认为自己走对路了呢?这个是
向下兼容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修过比现在境界还要高的境界,那么你就能看出离佛
远一些的人的毛病,虽然同等修行的人相互不着四六,但是你师傅一定看得出你来。
这要有个信心问题。遇到这种问题,修行人会说,啥也别说了,自己去修去悟罢,
这就是三放手,佛家称这种不可说为密,密的意思不是不可说,是说了也白搭,说
了不但不能帮你,还会把你引起歧途。我自己可以说没怎么修,这是门功夫甚至是
个技能问题,不自己练光听别人说是没用的,所以我说了自己对怎么修的理解也是
白搭,还需要你自己修。说修这个字很别扭,说修行呢又象是出家剃秃子的,说修
炼又好象深山里的老妖精,其实还有个比较实在的似是而非的字眼儿,就是“练”,
你自个儿练去!比如弹钢琴,你认识了五线谱子,了解了音乐家的文化背景,甚至
理论上知道哪只手指先动哪个键,你就会弹了?那些是见地啊,不是修证。你还要
自己练才行。开始练的时候生涩不堪,一个手指来回蹦,最后练得比较熟练,可以
连贯地弹出曲调来了,再就是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奏出一段作品了,最终,还需要融
进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重新演绎作品,最后,你可以开演奏会了,你成音乐家了。佛
法也是如此,你成佛了。当然,在练的同时,你自己也有一些感悟,自己对音乐的
理解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升华,这又是见地,于是见地与修证不断地同步进行,理论
和实践最终取得了统一,然后你成功了。终于成佛了,生命之花开放。这里还有两
个问题,一是修证问题,一是见地问题。修证问题是说,在你在某个程度上练得很
熟的时候,是否能再向新的台阶迈进,这需要挑战自己的胆略和灵性,佛叫愿力和
悟性,所谓“无所住”,就是不要住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你永远要向前进,最终生
命不息,进步不止,有个真如自性在等着你,你到了那里,自然又有见地上的飞跃,
再也没有分别心,没有前进与挑战之心了,那时才是佛境,其它途径很危险,这也
是学佛的副作用,在炼的过程中,除了成佛之外,其余的路是通向成魔的道路,无
论是你停在那里还是走火入魔,你都会被魔纠缠,魔是啥,就是你以前的妄心,贪
嗔欲,那东东力量很大,象对试图摆脱引力的火箭一样的在把你往回拉,往意识区、
感性区、理性区去拉,最终会拉回你到烦恼心中来。修到某个阶段时,就需要有师
傅来印心,看你到了什么阶段,还得使多大劲儿去修,如果这时候没有师傅来招唤,
是很危险的事。伽叶跟着佛祖也有年头儿了,直到拈花的那一刻,他才笑了,说明
他离佛很近了,只差这一步了,他修证得不错了,可是见地上冲不破这一关,终于
被佛祖帮了一把,过了难关。另一个见地的问题,佛家将修行者相互前的考查称为
印心,除了我们前文说的境界高的见地者对低境界者的帮助之外,两个同境界的人
印心,在低境界者来看有些摸不着头脑,如果他们是用语言和行动相互印证的,则
对我们未修行者而言,简直就是胡闹,扯蛋,满嘴里跑龙套。但他们之间是相互了
然的。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人看禅宗的故事(称为话头或者公案)总是乱七八糟的不知
所云。有的人似是而非的好象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然后还引用,甚至故作玄妙地解
释,那他一定是胡说八道,跟那儿乍乎呢,别理丫的。现实中不懂装懂的人很多,
这个毛病我也改不了,不过这个毛病还不太突出,之所以有这个自信,是因为我目
前的认识状态比较坚信自己是对的,虽然很可能是错的,但至少有坚信这个胆量罢。
比虚着胆子明知道自己不明白还乍出来的人颜面上要好看一些,五十步笑百步,哈

由上可见,修证和见地是相辅相成的,修唯识的人(怎么会有人自称研究佛教而不
知道这个名词的?)在修证与见地上是交互进行的,实践一段再理论研究一段,于
思想觉悟上有了提高,在生产第一线上也会取得好的成绩嘛,修禅宗的人则是修证
与见地同步进行的,禅宗的特点是不执两边,与龙树的含摄两边的中观还不同,我
觉得禅宗要鲜活得多,先进得多。这个先进没有好坏的意思,与人的根器不同有关。
我说学佛的人分为北派根器与南派根器,北派重视实修,南派重视见地,注意,只
是重视,并没有放弃另一面。如果根器对头,则事倍功半。否则,可能一事无成。
这一点是大家回避的。因为五祖将衣钵传了六祖,尤其是神会大书特书了禅宗的经
典,也是我国唯一一部佛教经典《坛经》之后,认为六祖的南派根器法门比北派牛
B大了,所以崇拜者很多,但依此修成正果的人很少。这好比有的人擅于逻辑思维,
本是学理工的好材料,却偏偏写起文字来,干瘪得一时见不到丝毫灵气;而有的感
性非常好的人,本是学文艺的好材料,却硬着头皮学C++,弄得自己也苦,毕业也
成问题。血型不同,要慎相互输血,当然也不乏O型血者,根器也有持中者,但大
部分人是有偏向性的。

野狐禅话(五)----佛法在做什么?
修行的人在忙活些什么?
其实写这个系列,我最想说的,也是最想野狐的,就是这部分了。修行者在修啥呢?
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想知道的。可是这在佛家是密,也就是说出来没用,而且说出
来似是而非,根本不是那东西,只有自己练了才知道弹钢琴不是弹棉花,自己读到
博士才发现原来中学老师说的也对也不对,自己修到那个境界才知道原来佛说的也
对也不对,因人而异啊,没办法。何况虽然小时候练过一些功夫,但早就绝缘了很
久了,现在算不上修行中人,没有修行对人家修行的东东指指点点的做啥?没弹过
钢琴,你非说人家弹钢琴要多少多少步骤,需要多少多少小时的练习,每小时练哪
个小节,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没想想有天赋好的,根器好的,一步跨过你几个小
节的指派?没想想有笨点儿的,一练十几年还在弹那罗曼死?八岁小孩儿可以下围
棋得全省冠军,六十多岁老头儿下了一辈子棋是屡败屡战?野狐嘛,禅话嘛,掰呗:
)
话题回到前头,人的心灵活动分为潜意识,意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些是全
部吗?如果是全部,佛说的自性,真心,真识,真如自性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各个
法门都可以寻到答案,我们来看唯识宗。唯识最可爱的地方即在于此,它学问多,
见地多,非常容易被知识分子所接受,尤其是学理工科者。而禅宗容易被感性认识
者所接受。这是指咱凡人。啥是凡人?《坛经》中六祖说“不修即凡。一念修行。
自身等佛”,我最不爱引用经文了,这里要说人家六祖说的啥,先引一下,意思是
说,不修行的人就是凡人,明白了?什么是修行的人呢?我们前面说了,了解到心
灵意志这条生命的重要意义,有解脱它的愿望的人,并且亲身开始实践如何解脱的
人,就是发下佛愿要修成佛的人,就是修行中人,他们就不是凡人了,凡人就是咱
这种旁边儿瞧热闹,该干嘛干嘛的,该受罪接着受,该喝酒接着喝,该骂娘接着骂
的人。至于“一念修行,自身等佛”,这是禅宗对佛的认识论,是指导修行用的,
具有禅宗特点的,咱就不起哄了。如果硬要解释,后面我们可以聊到。
佛的东东分为佛教、佛法、佛学三大部分。佛教是一种宗教形式,包括教义和组织
与存在形式,比如寺庙啊,和尚啊,尼姑啊,佛像啊,佛珠啊之类的,还有一些规
矩和戒律,这是任何宗教都有的。佛法是指修成佛的方法,其中就包括见地和修证,
见地具体体现在佛经和师傅的对话上,修证体现在修行者的“练”上。佛学,将佛
理当作一种学问来研究,这与佛法无关,是将它当成人类智慧结晶的一门学问来看,
看看它对人有哪些益处啊,它行的果有嘛现实意义啊什么的,或者从其它科学的角
度比如哲学的角度下手来琢磨。前一段时间瞧了一个日本人的有关天台观的书,前
言里丫就说他有一好友,正在从哲学的角度在研究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和统一问题,
这就是玩儿学问的,他们不是修行者。就好象场外评球的,看热闹的,呐喊的,他
们不是场上队员,跟着起起哄,他们对球的见解毕竟只是见解,让他们上场一踢,
一律地脚软。我感兴趣的是佛法的见地部分,虽然有着诸多的佛经,但我们是否能
从另外的角度看?禅宗不是说不执两边吗?不是说无所住吗?何必只住在经书上,
我的野狐禅分析一下也无妨啊 :)
好了,现在引入了佛法,我们来看佛法在精神世界中的位置,有了潜意识,意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些我们凡人已知的意识之外,在佛的境界的意识在哪里?他
们追求的真识在哪里?佛说有个东东是世界的本源,是我们认识一切的本源,它是
永恒不变的,它叫真识,真性,如来藏识,阿赖耶识,看来这个识是自有永有的,
不依我们的肉身所接触的识的改变而改变,佛说要有大有情心,大慈悲心,大愿力,
才能成佛,如果这个真识也是有情的呢?咦?自有永有,还有位格,万物本源?上
帝乎?有人说心即上帝,其实有误,生硬地扯着说也应该是真识即上帝,这是另一
篇论文了罢,这里不管。不然野狐得忒没边儿了,有兴趣的琢磨琢磨 :)。反正佛
就是这个意思,有个永恒不变的真识,它才是我们的本性,这个真识本是空的,真
空生妙有,这里的空不是没有的意思,也不是虚无的意思,是啥意思?还是那句话,
自个儿炼去!
这个真识野狐地可以把它放在潜意识前面的,也就是说它是最深最潜的最难以察觉
的识。比潜意识还邪乎,一切人类的意识发自于它,而它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人
刚生下来时,大概是只有潜意识的,连带有分别性的意识都没有,我们称为本能,
人说我一听本能这词就烦,什么叫本能啊,就是不能解释呗,它有没来源?有啊,
它来自于真识。这就是唯识宗的理论核心。唯识宗的两部代表经典是《楞伽》和《
楞严》。楞严异常复杂,我看着就眼晕,巴巴地从中看出什么七处征心,八还辩见,
五十阴魔,乱七八糟一堆,但如果掌握了唯识的核心,用这个真识的思路一提落,
一切居然历历可数。不过唯识不是这样的,《楞严》中将人的识分为八个,前七个
是眼耳鼻舌身意心,由第七识生出前六识,再由第八识真识生出心。现在有问什么
是心的人知道佛家的心指什么了?这是佛家最主要的心的内函,当然有时候是借用
心这个字,直指到真识本性,但大多时候,佛家的心是指第七识,是具有分别功能
的识,其实这本是无顺序的,有没有顺序是无所谓的,因为佛家认为这八识都是人
与生俱来的,而第八识真识是永恒的,而且是真空的,真空生妙有,对境生心,有
了对境的需求,才有了心,有了心,就有了分别功能,有了分别功能,就有了对万
物的妄心,妄心具体体现在前六识上,即从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来体验到的世界,
这是妄心体验到的世界啊,我们要找到真心才行,找到真心才能找到其出处,真识
真性,明心见性?这回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我也是野狐的,意即明白真心是啥,才
能找到真性啊,而真性又是本空的,真空是真性的属性,这看上去与其它东东有矛
盾嘛,其它东东存在的形式是“有”,这个真性存在形式真独特。废话!禅师要棒
喝了,对境才生心,“有”也是由心生出的,那生心的真识怎会还是“有”?这要
玩儿学问了,别钻进去,不然您又回到理性认识区,理真识差了五站地咧,一站差
多少?少说十万八千里 :)
介绍八识,尤其是前六识,又叫六根,因六识而产生的六种感受:色声香味触法,
称为六尘。还要介绍一个五蕴,也叫五阴:坐受想行识。这五个东东是修行时要注
意的,也是《楞严》的精彩之处,每个阴含有十魔,就是十种不正确的修行感受,
五阴就有五十阴魔,这五十阴魔如果仔细列出来,这世上妖魔鬼怪无出于此,连李
大师也在内呢。不信?有兴趣咱再找机会继续野狐 :)
《楞严》的八识有些麻烦,第七识心也叫末那,其实心可能就是潜意识了,而前六
识是由潜意识生出的意识了,具有分别功能了,再由这意识进一步衍生出来感性认
识,之后,就不关佛家的事了,是人类另一个智慧的结晶,理性认识,用来认知物
质世界的,与心灵世界无干。
《楞伽》比较简化了,是对大慧菩萨的对话,因是对大慧菩萨,就不必这么麻烦了,
他比《楞严》中的阿难要好对付多了,阿难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大慧是修行者的代
表。所以《楞伽》中对识的分类就比较简化了,只分为三识,即真识、现识与分别
事识,现识有现量,分别事识有比量。啥意思?再野狐地总结,现识就是八识中第
七识心哦,分别事识是前六识的总称,这下够简单了罢,也明白多了。反正前六识
是平等的关系,没有谁生谁的问题,干脆绝称为分别事识,也就是意识喽。心呢,
在潜意识那里,按理说应该包含潜意识,而且还横跨一部分真识,得,我也玩儿进
去了,TMD这理性咋就扔不掉呢?倒也是,扔掉不就成佛了?:)
现在总算大致明白了佛将人的心灵划成了啥部分,至少是三部分,真识,现识,分
别事识,就是真识,潜意识和意识,这是人最基本的意识,再加上我们后天为生存
意志烦忙而形成的人生经验所产成的感性认识,和将感性认识抽象化出来用概念、
判断和逻辑推理组成的理性认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精神世界!
佛家的任务,修行的目的,就是从理性认识逐步往回走,一点一点地感受和寻找它
的上一级来源,从理性到感性,从感性到意识,从意识到心,再从心到真识,到达
真识以后,依靠真识为武器,再来观量这个世界,会发现以前不明白的道理是这样
的清晰,一切是这样的美妙无比,生命的真缔原来在这里,种种的烦恼都不见了,
种种的妄心都平息了,那种喜悦不是用爽呆了可以形容的,所以伽叶笑了,这哪里
是情感、概念、逻辑所能感受的把握的?这就是佛家的任务,这就是修行人整天忙
的东西!
咱说的是道理,是见地,致于具体咋往回整是个大难题,前面那么多大哲都折在那
儿了,连真识还没找到,没有理论基础,所以只好到意识就觉得到站了,连心都没
整明白,如何解决问题?更何况,他们没有驾驭心灵的功夫,这是门功夫啊,得练。
佛家各种法门讲得很明白,先不谈方法,说说时间,咱打小从一无所知的潜意识出
生,到现在理性认识一脑门子官司,有了学位,有了文章,容易吗?不容易啊,六
岁上学,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再弄个两年硕士三年博士,合着咱
走到理性的高峰需要27年啊!那往回走呢?估计也得这个数儿 :(所以要修佛的赶
紧罢,三十而立之后是人的黄金期,一切生存意志基本满足,而立了嘛,有家有业
的,古人说除了吃睡色,人生无大事,如果再加上传宗接代,那吃也吃了,睡也睡
了,老婆也娶了,孩子也有了,生存意志该作茧了,心灵意志该化蝶飞翔了,再晚
了怕理来不及喽,哈哈,毕竟两条命只有一条长,是重叠状态的,想活得轻松安祥
幸福萧洒,不用往别处寻嘛,找自己的心即是。佛法还有个好处,就是你不用修到
佛处,每往回走一步,就会觉得多一分幸福感,少一分烦恼。边修边享福呗,闲着
也是闲着,玩儿嘛。:)野狐味道甚矣,嘿嘿。你就忍心让人你的另一条性命受苦
吗?活得没人样儿吗?当然喽,上学时还有上少年班儿的呢,24岁博士可毕业,跳
级嘛。看起来够聪明了,这比起禅宗大师来还差得远,六祖惠能跳得更快,往回走
的连少年班儿都没上,直接从一砍柴的上了大学,“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
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
悟”,好家伙,真快!没准儿咱这里就有人有这悟性呢?:),不过惠能读博士时
间又长了,在五祖那里扫了八个月地后,一首后人传诵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的禅诗得到衣钵,转身就跑,结果在猎人堆儿里混了十五年,直到博士毕业,
才出山传法。看来这时间总是要花的。佛祖呢?花了六年零七七四十九天,也不短
了。他们咱不比,这时间还是花咧。好在禅宗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
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生活禅,不用去寺庙这个象牙塔了,也不耽误正经事,该
干嘛干嘛,可以在家当居士,自学成材,当然还得请家教,还得有老师带着。

野狐禅话(六)----修练历程
往回整整
这节侃侃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佛家的魅力所在,即他提出这么好的理论,用啥办
法能达到呢?没办法达到,不又是一座无路的金山?这又回到了开篇我们引的佛经
上,《楞伽》中
观世音菩萨与佛祖印证修习之法,他修的是耳根圆通,所以名为观音,观就是观注
修习的意思,音就是声音,是从六识中的耳识修的。唯识的修法,都是从感性区下
手的,意识区一开始比较难以控制,禅宗可以直接从意识区开修。观音菩萨的修习
心得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
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超,世出世
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
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本来这就是译文,我也不知道谁译的,
如果再从文字解释入手,难怪人家不爱听。人家想听这观音说的修习心得到底是个
甚?不用你解释成白话说,这也是许多佛教注解的通病,至少我不满足于此,也不
爱看。参考有修行者的解释,我们来瞧瞧观音啥说。
“初于闻中,入亡流所”。这是第一步,就是刚开始往回走的功夫时,练耳根圆通
这一法门时,先打听开始练,反正殊途同归嘛,万法归宗就是这意思,早晚是个回
真识成佛。刚开始练时,就是傻听,什么东东都听,听到什么程度呢?听到没有分
别心了,在很清醒的状态,耳这个识明明是在听,而且也确实听到声音,意识能分
别出这听的是些声音,可是不起分别心,听不出是汽车还是鸣笛,听不出人说话说
些啥,就是进入HEAR的状态,不要LISTEN,一LISTEN就有分别心了。反正是在听就
是了。我们都有过这种类似体验,专心于某事,别人叫你没听见。可是,明明是能
回忆起刚才有叫声出现的。但与佛家的修行不同,我们是走神儿了,心执在别的事
情上了去了。而观音是说要专心地听,听着听着就没分别心了。这是第一步,可别
睡着喽 :)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第二步,就是这样没分别心地听下去,
就会慢慢地听不到声音了,聋了?不是啊,是听不到了,这时猛地收功,还是能听
到声音的嘛,没聋。说了这是一门功夫,得练了才知道。那从第一步听到无分别,
再听到无声音要多久呢?如果没练过,也不知道要多久,我有一哥们儿用了半年时
间,每天听上半小时。听到后来听不到了。这时无声与有声合为一体,无声即是有
声,有声即是无声。到了第二步,那么每次再练功时,就快了,从无分别心地听到
听到无声也就是五分钟左右即可。我这是野狐,你可别信 :)。武侠书里常说武学
的最高境界是以无剑胜有剑,诗里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看起来境界很高哦,在
学佛的人眼里,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初中没毕业嘛,也敢喷粪了?:)没办法,那
是文人的境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时已没有分别心了,进入到心的状态,
潜意识状态。潜意识状态比较难以控制。
“如是渐增”。这是第三步,就是第二步的状态要继续下去,因为潜意识难以控制,
所以要勤加练习,每天都要练到这个状态,而且越来越纯熟才行,往那儿一坐,五
分钟没有了分别心,再用五分钟听不到声音了。这种纯熟状态需要多久呢?不好说,
据说有人修了二十年,一天到晚还“如是渐增”哪。也许有人悟性好,一年搞定呢?
“闻所闻尽,尽闻不住”,意思是说,能听的东东都听不到了,这个状态没到头儿
啊,不要住在这里,停在这里,还要继续。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了,
比较难熬,佛家讲忍,不是忍别人打你不还手,别人骂你不怀嘴,忍就是要忍这里
啊,这时啥都没了,生灭这种相对性都不存在了,一切空荡荡的,有点儿无依无靠,
别怕,有佛性在保护你,有你的真识在等着迎接你,快到站了哦。万物皆有佛性也
就是说万物皆有真识,只是由真识升出来的东东不同,人嘛,就有了感性和理性,
别的物体也不是闲着的啊,世界都在运动嘛,星球在动,原子在动,佛说的道理即
此。那是他得到真识以后来看世界的结论,我们跟他不同,我们还是理性科学的思
维,我们看世界还是要有分别的,至少我情愿想,我跟电线杆子比,我比它有佛性。
寂灭现前,这个状态就是《楞严》中说的五十阴魔容易出现的状态了,甚至是必然
出现的状态。这时人心无凭借,魔心自来扰,把你往回拉了,你都到真识门口儿了,
越接近它,魔性来拉的力量越大。这时候就要忍,要忍住不能往回,这时候就要无
所住,不能停在这里,要继续走,依着真识自性走,我没修行,不知道这时的感觉,
蒙着来呗。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
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时终于到终
了,真性有如被弹出一样,突然出现了,这是菩萨再修行并得到大悟后的感受。从
“初于闻中”到“十方圆明”得花多长时间,这个可说不好了,人家观音菩萨还是
专业修炼者呢。是不是太难了?太长了?这有个愿力问题了。如果要你花二十年的
时间做一件事情,结果会给予你十亿美金,你干不干?如果花三十年做一件事情,
给你全人类的财富,你干不干?这就是愿力啊。观音菩萨是有大慈悲心发大愿的人,
咱如果见地到了,知道佛的最终含意的美妙比全人类的财富还要有诱惑力时,咱修
不修?这也就是我野狐的目的,一来佛普一下,别误会,不是佛光普照,是佛学普
及,二来就是看看我们愿接受的见地能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见地,就有多大的
愿力,有多大的愿力,就能到相应程度的见地,这是相辅相成的,敢想才能敢干嘛。
问题又来了,这佛开悟后,人找到真识以后,还要不要修行?我野狐的结果是要的,
看了许多佛家经典和有关修成正果者的革命事迹,看起来还是需要的。那我们有个
推理,就是刚见到真识以后,认识真性以后,还不会把握它,还会退回来,下次再
修到这个状态止不定啥时候呢。必须要将真识和自己全部自如地融合在一起,才算
是真正地成佛,要能透过真识了解所有的世界本源的真相,才算是大彻大悟,所以
佛祖开悟后还传法四十五年,边教着自己还边练着,慧能开悟后还练了十五年,就
好象你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了,还得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行,直到著书立说自成一家,
开宗立派广收门徒,直到真识自性完全地依从于它,用它来驾驭心灵。想什么时候
有就什么时候有,或者24小时都是真识状态。这样两条命才同时存在,肉身和心灵
才会同时结合得最完美状态,人才会常乐。。。。。。

后记:
还有许多有趣的佛家问题可以玩味,这里总算有了一结,有始有终,提出问题,提
出解决方案,并将方案细致化了。也算佛普完毕 :)
有兴趣的还可以讨论,比如禅宗的真如自性是啥,是不是真识;禅宗的世间修炼是
咋回事?就挺有意思的。

最后一首著名的《醒世诗》劝作一结:
急急忙忙苦苦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
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
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
万万千千不肯修。

我念着念着一口气没有喘上来。:D
送交者: ditto 于 October 12, 1999 14:08:57:

回答: 野狐禅话----后记 由 老剑 于 October 12, 1999 12:16:37:

别的没有看仔细了,就看到你说
应该学文艺的人不该去学C++,会
痛苦万分。:D
俺的感觉是,人自己在很长一段时
间里面不太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和应该做什么。
除非一些特殊领域的天才,我基本
以为人的可塑性很强,很多事情都
是可以试着去做的。
比如我在学电脑之前在学校里想混
COMMUNICATION的学位,结果实在不
能忍受那些枯燥的东西逃了出来。
去CIS只念了两门课就觉得有些意思,
于是就坚持下来了。
我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PROGRAMMER,
但是学CODING却可以打开另外一面的
思路,尤其是逻辑。另外对美国的商
业的了解恐怕也不是学一些理论的文
科能够等到的。
其实文科转理工的例子少些(现在计算
机发展快,这样转行的人也就多了),
但理工转文的就很多。网上这些人,
你老剑,红墙等等都是学理工的嘛。
施雨是学医的,跟鲁迅差不多了。:)
那个李安,也是理工的底子,所以跟
那些傻波衣导演的思路就不同。
讲了那么多,想说的大概就是:
在信息社会里,文理的界限会越来越
小,懂得多种技术领域的人的需求也
越来越多。所以不用那么“烦”,其
实条条大路通的都是罗马。有朋友说
她当年就没有考好大学,喜欢文科的
人偏考了理工,可是没有这“理工”
她恐怕来不了美国,当不了硅谷工程师,
也实现不了她将来的理想:
做二十年,存一些钱,然后靠投资和写
作为生。:)
说了些题外话,算是对老剑文章的一点
点“反馈”。:)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