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关于金庸著作之争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蛮人 于 November 08, 1999 09:33:19:

送交者: 蛮人 于 November 07, 1999 07:47:45:

  金庸先生的东西,很早曾读过几本。几个月前碍着朋友强力推荐的面,
硬着头皮又干咽下了一本。以我的观点,王朔说的都没多大离谱的地方。当
然,我的观点只是我的观点,王朔的观点也只是王朔的观点,正如所有的金
迷们可以有他的观点一般。不过比较让人莫名其妙的是,金迷们何以对有人
冲金先生说几句不太恭维的话,就要如此过敏,大有“风生白下千林暗”是
势。如此阵势,大抵只有大法弟子们为了向李大师傅表忠心而包围中南海可
堪一比了。

  即便是鲁迅、托尔斯泰等等那一级别的作家,生前身后尚且容许被很多
人不喜欢,关于他们之争议迭出,大相径庭者随处可见;甚至那么多人去恶
意毁谤似乎大多数人也见怪不怪。而我以为,金庸从创作角度上看,还远谈
不上大作家之列。逝去的伟大的作家尚容许人杯葛,他还在世,何以说他几
句就会引起如此之轩然大波?难道还要给他建些生祠,把他供上神龛,好里
说如孔圣人,惨里说如李大师傅,那般用冷猪肉供起来,才是正理不成?

  三、四十年代之后,文学日趋没落,到了今天,真正称的上文学大师的
,大概只有到冷猪肉堆里去找了。江湖寂寞,庸人何堪重任?世无英雄,遂
使竖子成名。现在是连王朔金庸这样的作家,也可被人堂而皇之以大师供养
起来而似乎不自以为不自然,大抵如今大师不值钱,连个粮店职工李洪志先
生,也可以正大光明地以大师身份技术移民,还让那么多人给他心甘情愿地
为其进贡冷猪肉,何况他们呢?

  有人提到要评金庸先需读遍金庸著作,这是十分可疑的说法。因为金庸
写的是称为小说的原本虚构的东西,而不是扎实的历史著作。文学作品和历
史不一样;历史立足于事实,因为它就是由一堆事实串起来的;刻意去违背
事实虚论是妄言,不刻意而无意则尚可说是治学不力。而文学作品首先谈的
是人的境遇和感受,因为它想表达的也不过就是大抵从现实中抽取出来的虚
拟的人的情感,或者再加以有人的情感联结而成的社会的情感。因此,如果
读者认为它表达的是一种很虚假的情感,或者情感是以一种拙劣的技法被表
达出来,则他当然就可以不喜欢甚至厌恶。如果说要说金庸几句话就必须先
把他的东西“读通了读全了”,否则就是乱评,就是妄言,那图书馆里的书
堆积如山,读一本书大抵就要花几天的时间。世间值得读的书多得无法胜数
,而人的精力却可怜的有限。若要想说几句关于鲁迅的话,就必要把他几千
万字的文章全都读遍了;要想谈一两句历史,就要把历史都读遍;要想说两
句哲学,就要把哲学史全都读遍;那谁能读的完呢?而况单读遍著作还不行
,还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作者就要了解作者所处身之时代,因此要了解那个
时代之历史;而历史又是千头万绪一串终始的,不知古则无以知今,那就必
要把历史也从头到尾过一遍;但历史演进背后还有历史的逻辑支撑,还有所
谓的历史哲学的东西在指导,还有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形式、意识形态、及
存在于社会之中之人的合作形式,等等等等。。。这样说来,要想评一部著
作,大抵就需要把从哲学历史经济一直到吃喝拉撒睡,全都了解清楚。但光
了解了这些东西还不够,因为这还只是提供了素材,“读遍”还不等于“读
透”、“读通”、“读懂”--假如真有所谓的需要让人读透、读通、读懂
的东西藏诸于作品背后的话,因此还要看评论家本身是否有读通读透读懂的
本事和造化。如此则谁还能评?谁还敢评?

  一本书可以适合一群人、一大群人、特大一群人,但它仍然不见得会适
合所有的人--事实上也没有适合所有的人的书。即便从这个最浅显的角度
来说,任何一个作家的东西,都必然会有一群人、一大群人、特大一大堆人
不喜欢,这也是很正常的。

  有人可以喜欢,就应该容许别人不喜欢甚至反感甚至极为反感甚至一见
就想吐。如果一部作品人见人爱,那它大概不是潘郎,就是圆圆了--而况
就是他们两,终于也是不得善终的。

  CG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