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荒原】及其他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Mark 于 April 02, 2000 09:57:13:

送交者: Mark 于 March 17, 2000 13:43:18:

近俩天稍闲,准备写一点介绍性的文字,谈谈艾略特及其【荒
原】。但没有很详细的资料,就信马一回,游到什么地方算什
么地方。

(一) 艾略特是中国现代朦胧诗歌的鼻祖

在网上,很多对中国现代诗歌(包括朦胧诗歌)起源和继承的评
论是似是而非的。这可能是由于一些国内不懂外文的评论家的
错误导向所致,也有可能是由于自己就没有理解好中国的现代
诗歌,而混枭了自己的观点,也误人子弟。中国的现代诗歌,
究其源泉是由于五四时期由胡适等人发起的白话文运动,白话
诗也就应运产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著名的作家严
肃的学者并没有留下多少白话诗歌,只有一些类似嘻皮士的文
人们,象刘半农,徐志摩等等,为了和女人的打情骂俏而留下
过一首半首。

中国早期的现代诗歌应该是继承于欧洲而不是美洲。这得益于
一些留学欧洲学人的推荐和传播。象卞之琳,徐志摩,李金发
等等,所写的诗歌继承了欧洲维多利亚式的风格,并没有多少
的创新,节奏的和谐和词澡的华丽是其主要的特点,但并没有
什么心灵的震动,是沃斯瓦斯和波尔莱特在中国的翻版,甚至
从中可以看到雪莱和拜伦的影子。从中很少看到美洲惠特曼的
影子,大概惠诗歌中的自然和平民的形象和这些留学欧洲的没
落贵族的口吻不太合适所致。很多人把这几个人归结为现代朦
胧诗歌的起源。其实是不当的。这时候的诗歌还只能是现代诗
歌而不是朦胧诗歌,当然,相对于旧体诗歌意象和词汇的运用
已经有了朦胧的感觉。

中国诗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有一个特别辉煌的复兴
时期。一批经过文革,上过山下过乡的知识青年们用在煤油灯
下的知识积累,带着对生活的感性体验,在马可雅夫斯基和莱
蒙托夫的指引下开始中国诗歌的新一轮革命。这期间杰出的诗
人有北岛,舒婷等。在八十年代的中末期,中国诗坛终于迎来
了大爆炸的时期。在理论领袖谢冕的指引下,一批批锐意的具
有现代意识的中国诗人们以严辰主编的诗歌报为阵地,纷纷打
出旗号,成立山头,一时间中国的诗歌流派竟然有几十家之多
。所写的诗歌讦曲骜牙,常人难以读懂。这就是后来广被非议
的现代朦胧诗。


为什么称为现代朦胧诗?这是为了区别于以唐朝李商隐为代表
的古体朦胧诗歌。中国的现代朦胧诗直接继承于艾略特,Pound
等人的诗风,摈弃了近代诗歌徐志摩等人所提倡的维多利亚的
模式。 (Ezra Pound 是和T。S。 Eliot同一时代的诗人。他
有一首特别著名的诗【在一个地铁站口】,短短两句,却成为
美国60年代诗歌革命的启动之作。)。对艾略特,国内的文学史
书鲜有介绍,他们多数倾向于介绍19世纪末的20世纪初的文学
大家和诗人。记得有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诗】,
好象是收录了艾略特的【荒原】,没有什么介绍,似乎国内对
他的地位不是特别的推崇。因此,不揣简陋,在此将T.S. Eliout
介绍一番,并将其长诗“The Waste Land" 翻译一部份。

(二) T. S. Eliot 简介


在诗歌和文学评论上,作为一个诗人,Thomas Stearns Eliot
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不仅仅是靠写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对定义所谓的现代派的风格和趣味也有着莫大的帮助。他们
摈弃了叙述性的方式及贵族式的维多里压风格,代之于精确聚
焦而又让人惊奇的意象来表达,那种圆滑的充满诱惑而又有讽
刺韵味的语言对美国现代诗歌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
不是直接正式的而是从思想和哲学的高度来影响的。他的作品
中弥漫着一种寻求人生意义的味道;这种对意义的寻求使得他
在1922年创作了形容现代文化为一种荒原的著名作品:“The
Waste Land." 在此诗中,他把各种意象进行了对比排列:过去
的高贵和现代的腐烂,远期和近期的文明,并用圣经的,神话
的以及佛教的幻象去呼唤一个复杂焦灼而又脆弱的现代灵魂。
作为一战后表现文化危机的里程碑式的作品,Eliot在这首诗歌
中采用的对精神的内视及在形式上的创新成为符号主义诗人们(
是视觉艺术家和手工艺艺术家合而为一的人)的传统特征。

英国和美国都声称艾略特是他们国家文化的一部份。1888年9月
26日他生于St. Louis 的一个书香世家,在Harvard University
接受了他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并于1915年移民英国,1927年
获得公民身份。在哈佛大学期间,他受反浪漫主义的人类学家
,哲学家和美学家的影响较大,并撰写了博士论文去研究
F. H. Bradley的”表象和现实“。1908年后,他接触了法国的符
号主义艺术,对其采用的幻象,潜意识及似是而非的语言倍加推崇
,并把他们实践于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搬到英国后,他继续他
的诗人生涯,并开始写评论,散文,和戏剧,同时还再作编辑
。1948 年他获得了Nobel Prize.

【荒原】是艾略特最著名的一首长诗。他是把他献给Erza Pound
的,因为他帮他修改了手稿。在诗歌中,他用典的范围极广,从
Shakespear,到但丁,波特莱尔,瓦格纳等。还引用了佛
经,民歌以及许多人类学家的作品。在【荒原】中,他描写了
处于精神和文化危机中的现代社会以及从现代社会中寻求到的
支离破碎的经验和相对稳定的文化遗产的的冲突。从这方面说
,【荒原】是一部寻求精神上的家园的诗歌,并使得艾略特斐
声中外。

说到【荒原】,就不能不说说其技术上的创新。断句的技巧让
人感叹, 并故意地运用了一些承转起合的段落和语言以期读者
自己想象从而把这些话所隐含的意思构成一个整体的图画。在
诗歌中,他摈弃了直来直去的写法,采用了突然的断句并在此
加入一些完全迥异的场景的介绍或者解释,可能是优美的描写
突然转到一种酒吧式的交谈,可能是从爱丽莎白的古典突然转
到当代的场景,也有可能是从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到了口语。这
些帮助他表现了诗歌所要表现的文化的不完整性,使得他可以
探讨符号主义或者幻象所承载的意义上的重担---吸引注意力到
其本身,并昭示现代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意识。


三) 【荒原】(The Waste Land)译文

【荒原】共有五节,分别是:

I. The Burial of The Dead
II. A Game of Chess
III. The Fire Sermon
IV. Death by Water
V. What the Thunder Said
--------------------------

待续,
翻译部份将续贴上来。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