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一)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spk 于 July 16, 2000 00:05:24:

送交者: spk 于 June 30, 2000 20:43:45:

闲话三国:失荆州与隆中对

SPK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很多人
都耳熟能详。关羽曾“策马刺(颜)
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
诸将莫能挡者”,是一员勇将。樊城
之战,利用汉水流域十月份的快行冷
锋天气所造成的“大霖雨,汉水泛溢
”,“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
镇华夏”,智谋似乎也不在古今名将
之下。不过关羽性情过于骄傲,不仅
拒绝以“虎女”嫁孙权的“犬子”,
而且对属下官员过于严苛,“骄于士
大夫”,最后被徐晃拒之于前,吕蒙
蹑之于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
场。

人们大都将丢失荆州的原因归之于关
羽的刚愎骄傲,没有恪守诸葛亮所制
定的“东和孙权”的战略。但假如我
们更深一层地去考察魏蜀吴三家之间
的关系,那么似乎可以认定,在诸葛
亮为刘备定下鼎足三分的“隆中对”
时,其战略计划中已经埋伏下一个非
常致命的内在矛盾,荆州之失不过是
这个矛盾的爆发而已。

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所建议的战略计
划是:“将军......若跨有荆、益,
保其岩阻,......外结好孙权,内修
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
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
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个计划
的要点是占据荆、益两州,巩固汉中
、襄阳两大战略基地,时机成熟时,
两面钳击洛阳。而此案成败的关键又
在于“结好孙权”,如能与孙权联盟
,则不仅入据益州、汉中时可无后顾
之虞;且当条件成熟进攻洛阳之时,
可使孙权出合肥侧击,收分敌势之效
。这从刘备方的角度来说,不能不说
是个完满的计划。不过,过于完美的
计划往往被证明是一相情愿的,这个
计划也不例外。这一战略构想最大的
内在矛盾在于:作为须要拉拢的同盟
者会心甘情愿地让刘备占据荆州,“
居国上游”(《三国志吕蒙传》),
先击垮曹操,再挥师东向吗?!也就
是说,“跨有荆、益”和“结好孙权
”是互相矛盾的。在这个“统战关系
”之中,诸葛亮只考虑了己方利益而
没有考虑到友方的利益。这样的“联
盟”的稳固性就大可怀疑了。

以后的事实证明,孙刘两家的“联盟
”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脆弱状态。当
来自曹魏一方的压力增大时,双方则
联合对曹;而一旦这种压力减弱,双
方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就增大,直至
孙权夺取荆州,并在彝陵之战击败刘
备的反击为止。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推刘琦为荆州刺
史,刘琦死后,刘备获得孙权的同意
,领荆州牧。不过此时荆州牧治下八
郡中,刘备只占有武陵、长沙、桂阳
、零陵四郡。其余四郡,南阳、章陵
为曹操所占,南郡、江夏则落在孙权
手中。刘备以联姻为手段,要求孙权
将南郡仍拨归荆州牧节制,孙权听从
鲁肃的建议,答应了。不过,将南郡
交给刘备,不但经历了苦战方才夺得
江陵的东吴宿将们有意见,孙权本人
似也有后悔之意。后来孙权致陆逊的
信中,认为鲁肃“劝吾借玄德地,是
其一短也”(《三国志吕蒙传》)。
其实,鲁肃的这一建议在当时是极富
战略眼光的一着,即“曹公尚存,祸
难始构,宜相辅协,不可失也”(《
吕蒙传》)。从军事上讲,当时曹军
调集二三十万之众,集中于合肥前线
,准备进攻孙权。如果长江中游至江
陵防线也由东吴军队设防,不仅备多
力分,而且让刘备的军队居于长江以
南之长沙等郡,坐观成败,乘时而动
,那实在是非常不智的。鲁肃劝孙权
让出南郡,也就是让出了江陵的防务
,将刘备推上了与曹军对抗的第一线
。而孙权一方,不仅得以集中兵力,
东御曹操,而且借此巩固了与刘备的
联盟。这是一石三鸟的妙手。所以曹
操“闻(孙)权以土地业(刘)备,
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
传》)。

一旦曹魏方的压力稍减,双方在荆州
问题上的固有矛盾又激化起来。建安
二十年,刘备甫得益州,孙权就出兵
夺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还打
算进攻关羽所驻守的南郡。刘备因曹
操已进兵汉中,不得不同意和孙权中
分荆州,双方以湘水为界,江夏、长
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和
武陵三郡归刘备,算是暂时达成妥协
。但如此一来,也伏下了丢失荆州的
隐患。

有人认为关羽不应该在后方不稳的情
况下冒险进攻襄阳、樊城。其实尽管
关羽比较骄傲,但以他的将略,不至
于不知道防备东吴。从他进攻樊城时
“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吕蒙传
》),就可以证明他是有警惕的。而
之所以不得不冒险进攻襄阳、樊城,
因为“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势同唇
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不立故也”(
《南齐书州郡志》)。尤其是中分荆
州后,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落入孙
权手中,江陵后方极其虚弱,只有北
取襄阳、樊城,才能依阻汉水,改善
三面受敌的态势。

刘备、诸葛亮在战略上始终坚持拥有
荆、益两州,势必造成兵力分散的结
果。明人于慎行在《读史漫录》中指
出:“荆州本借之于吴,屡索不还,
势将用武,会曹操攻下汉中,先主惧
失益州,始割长沙以东,与吴讲和。
权不能一日忘荆州故地,情也。吴都
秣陵,荆州据上游以临之,非吴之利
,其日夜谋取之,亦势也。善守者,
备其所攻,吴之所必攻,即蜀之所必
守。......迨汉中即拔,先主称尊,
张、赵、马、黄诸名将,皆环卫成都
,按甲不动,曾无一人出屯南郡以西
,为壮缪之犄角者,而以糜芳守江陵
,傅士仁守公安,要害之地,付于庸
奴,壮缪扬威于襄、樊,糜、傅内溃
于肘腋,讵不惜哉!”刘备既要坚守
荆州,又要稳定刚到手的益州,还要
与曹操争夺汉中,兵分三处,自然无
力面面俱到了。

失荆州之后,为继续贯彻《隆中对》
所确定的战略计划,刘备发动征吴战
争。朱大渭在《六朝史论》之“彝陵
之战与隆中对”一文中认为,彝陵之
战是刘备、诸葛亮君臣在隆中对所确
立的战略的必然后果。此役结果以蜀
军大败,精兵猛将一时丧尽,不但再
也无力东出,即以后诸葛亮、姜维的
北伐,也仅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悲剧行动罢了。

当然,诸葛亮作“隆中对”时,荆州
还在刘表的手中,后来出现如此错综
复杂的形势,不可能要求他未卜先知
。但战略计划应该是因时而变的,死
守原先确定的“跨有荆、益”,两路
进军洛阳的计划不变,致使始终在荆
州问题上和同盟一方纠葛并导致矛盾
激化,诸葛亮得无咎乎?

刘备、诸葛亮如能对己方、友方(孙
权)、敌方(曹操)三者的实力、关
系作正确的分析,认识到曹操仍然是
孙、刘两方共同的威胁所在,并且以
刘备当时实力,即不能东向发展与孙
权争斗而不顾最大的敌人,也不足以
在同时保有荆、益两州兵力分散的情
况下与曹操争夺汉中,则不如借平定
益州的时机,倾巢西向(当时令诸葛
亮、赵云增援,独留关羽,荆州已成
难守之势),索性放弃荆州,退保彝
陵,保留将来东出的门户。如此,不
但能迅速解决益州的刘璋(实际花了
一年之久才夺取了益州)。而且能争
取到宝贵的时间以夺得汉中,同时也
能巩固与孙权之间的联盟关系。此后
如力量有余,自然可以一部出子午道
威胁长安,主力出嘉陵道或褒斜道夺
取陈仓或武功,以取得北上的出口。
如果实力不足,也可以南郑为基地,
以(建安)二十四年对付曹操的办法
,“敛众据险”,不与正面交锋,消
耗对方,以待时机。如此,蜀魏之间
的斗争将更趋复杂,对蜀汉一方来说
,机会也许更多一些。


--------------------------------------------------------------------------------
所有跟贴:

这个观点很新颖 - 留香 (130 bytes) 22:46:17 6/30/00 (4)
所以说蜀一但失去荆洲,其战略颓势就显露出来了 - 施仁 (453 bytes) 23:20:21 6/30/00 (3)
好象不能作为反例? - 临时 (208 bytes) 07:43:33 7/01/00 (0)
再补充一个问题 - 施仁 (236 bytes) 23:40:39 6/30/00 (1)
老蒋忘了八字真言前四句----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 一老中。SR (0 bytes) 01:04:05 7/01/00 (0)
关羽实盛名之下难符 - 老狐狸 (337 bytes) 21:17:10 6/30/00 (10)
非也,非也。 - spk (338 bytes) 21:38:13 6/30/00 (7)
SPK兄为何提这败走麦城 - 老狐狸 (138 bytes) 22:36:05 6/30/00 (0)
spk兄为何不就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弃荆州谈点看法? - 大江 (180 bytes) 21:46:23 6/30/00 (5)
一点胡乱的想法 - 临时 (564 bytes) 23:01:04 6/30/00 (2)
荆湘九郡乃天下之枢纽,当然是丢不得的了 - 蛮人 (187 bytes) 23:11:45 6/30/00 (1)
半夜乃睡眠之中枢 - 临时 (48 bytes) 23:22:23 6/30/00 (0)
我看荆洲是蜀能否逐鹿中原的根本 - 施仁 (927 bytes) 22:45:54 6/30/00 (0)
我看荆洲是蜀能否逐鹿中原的根本 - 施仁 (841 bytes) 22:40:44 6/30/00 (0)
主要还是诸葛亮的战略错误。。。。 - 大江 (331 bytes) 21:26:02 6/30/00 (1)
DJ is a good strategist, full of cunning tricks and speculative plans, BUT - 冷眼视之 (534 bytes) 23:13:06 6/30/00 (0)
老实说, 从军事上看, 。。。。。, 胜算可疑。 - 大江 (329 bytes) 20:55:03 6/30/00 (0)

我看荆洲是蜀能否逐鹿中原的根本

送交者: 施仁 于 June 30, 2000 22:45:54:

回答: spk兄为何不就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弃荆州谈点看法? 由 大江 于 June 30, 2000 21:46:23:

丢了荆洲,蜀就几乎谈不上有战略进攻的
地理保障。荆洲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可惜
蜀一开始在大战略上就有错误。过于偏重政治
上的考虑,实行联吴抗魏。这样就难以从更高
层次的战略考虑,与吴争夺荆洲。

在刘备未得巴蜀之前,联吴路线是可取的。一
但坐稳巴蜀,荆洲就成了进可功,退可守的门户。
从消弱固本角度看,若向北与魏政治上妥协,向
东南与东吴蚕食领土,蜀才有逐步做大的可能。

诸葛亮在南征云贵一带时,基本战略出发点是
为北征扫除后顾之忧。如能从固本开源战略高度
看,应该不断地向东南扩张,更容易得手,取得最
终统一中国的胜利。

中国的历史中例证很多,谁能得蜀,三分天下有其
一。然要问鼎中原,就看荆洲一带落入谁的手中。
没有战略大后方为倚托,先占荆洲,难免成为各方
的冲折,过早地被迫决战,下场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和围棋的金角银边烂肚皮的道理有类似。


可以这样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如何形成割据
的策略和判断是高明的。其后对如何统一的战略上,
他恰恰犯了以意识形态来指导统一战略的大错误。

一点胡乱的想法

送交者: 临时 于 June 30, 2000 23:01:04:

回答: spk兄为何不就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弃荆州谈点看法? 由 大江 于 June 30, 2000 21:46:23:

我其实部分同意诗人的想法。

如果弃掉荆州,第一,如果汉中稍有不利,真是GAME OVER了:)
第二,即使汉中稳固,蜀若想攻击魏,须赌吴会配合,吴如稍
有私心,则局势比六出略好有限。这样完全受制于人下的战略
合作是不是一个可靠的选择?我以为实在也颇可怀疑。蜀和吴
之间的深层不信任,恐怕不是靠还荆州就可以解决的。在此情
况下,还荆州的利益似乎就打了一个问号。

如果真的据有荆州,则蜀一家已经具有在战略上两路夹击魏的
可能,再谈与吴的合作,资本是不同的。一种是依靠别人的合
作,一种是借助别人的合作,两种局面是完全不同的。

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一点道理?:)


这个观点很新颖

送交者: 留香 于 June 30, 2000 22:46:17:

回答: 闲话三国(一) 由 spk 于 June 30, 2000 20:43:45:

益、荆道路阻隔,并不能协同,钳击之势难成。
但放弃荆州,又状如龟缩。若汉中战不力,则中原
之争蜀汉出局矣。兵家少有作茧自缚者。


所以说蜀一但失去荆洲,其战略颓势就显露出来了

送交者: 施仁 于 June 30, 2000 23:20:21:

回答: 这个观点很新颖 由 留香 于 June 30, 2000 22:46:17:

不知SPK怎么看:抗战时期,民国政府退居两川,在两湖一带
与鬼子周旋是否有异工同曲的味道?当然结局不同。是一个
反例。证明以巴蜀为倚托,在两湖一带抵抗,的确让小鬼子
无法吞下中国。

老毛当年让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也是充分地看外线作战的
战略意义。一招先手棋一出,老蒋就全盘皆被动了。这也是
历史上中原逐鹿少见的高棋。

再看北宋抗元的失败,我认为北宋最大的错误,没有把巩固
大西南上升到抗击北方强敌的大战略来考虑。否则元军绝对
吞不下北宋的。


再补充一个问题

送交者: 施仁 于 June 30, 2000 23:40:39:

回答: 所以说蜀一但失去荆洲,其战略颓势就显露出来了 由 施仁 于 June 30, 2000 23:20:21:

同样是这个蒋委员长,为什么他和小日本打的时候
他知道要在四川建立大后方。长期和鬼子干。为什
么和共产党争天下时,委员长采取了绝然不同的
指导思想。几个月中就在东北,华北,华中决战中
把老本输了个干净。

轻敌?还是共军太狡猾?


荆湘九郡乃天下之枢纽,当然是丢不得的了

送交者: 蛮人 于 June 30, 2000 23:11:45:

回答: 一点胡乱的想法 由 临时 于 June 30, 2000 23:01:04:

南宋所以能偏安半壁达百年之久,和岳飞等当初在收复荆州
六郡、及宋军相近地区打的几个胜仗关系极大。将南宋和三
国作一比较,倒是很有意思的。不过我最近对三国是没有多
少兴趣的了 :-(

CG


主要还是诸葛亮的战略错误。。。。

送交者: 大江 于 June 30, 2000 21:26:02:

回答: 关羽实盛名之下难符 由 老狐狸 于 June 30, 2000 21:17:10:


首先是我前说的, 那样以蜀地区区之力, 作那
种两路出兵以争中原就难有胜算。关于荆州, 则:

1: 未弃荆州固东吴联盟之心并力西向此错一也。
2: 因贪图荆州之小利造成分兵错二也。
3: 因荆州与东吴大起兵争(无论胜败均是败着)大错三也。

SPK所论基本正确。看三国其实可以看出诸葛亮
实乃一小气之人, 实不可为后世王霸者所师法者。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