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情怀 - 心弦


Please visit our sponsors.
Advertising Info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ZT 于 October 07, 1998 08:03:07:

恐怕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象北京一样,旅行社专门为它开辟了一条旅行路线。
我想,到北京的游客,即使不被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所感动,也该为那一座
座极尽铺陈的皇宫大院、为磅礴蜿蜒的长城和望不到尽头的长安街发出声声
赞叹吧。
对北京的感情,最早是从书里看出来的。鲁迅、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
俞平伯……的足迹里,他们留下的字里行间,在我心中逐渐筑起了一座文化
的北京;还有老舍,小时候爱看由他的小说拍成的电视剧,天桥下的小人物,
老北京的人情味儿,随着成长越来越令我着迷。每次读到《故都的秋》里那
一句“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
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心弦便会为之一动,喜欢的就是这种很
平民、很生活的日子。
那年暑假和朋友本来说好了去华东的,行前在另一朋友家里看到了她旅游北
京的照片——无法抵抗的美。虽然都知道工作后一定有机会去,可我们还是
迫不及待地更改计划,直奔北京。
那时,我们和其他无数的游客一样,每天起早摸黑,在北京这座大观园里南
征北战,天安门、天坛、故宫北海,颐和园圆明园卢沟桥长城十三陵,看在
眼里的都是一段段凝滞的历史,而到了现在,在杂乱的脚步之外,触景生情
的,更多只是些没落肃穆的感觉。我们留连在它们展示出来的美,却仅能囫
囵吞枣而已。
偶尔,当脚步不那么匆忙的时候,才发觉在游客制造的繁华与热闹背后,真
实生活中的北京有着更打动人的一面,也是我们仅能羡慕、不能介入的一面。
喜欢在伴晚来临时,看这城市朴素的生活:若坐车经过内环的高架路,可以
看到刚吃过晚饭的人们就在楼外桥下的草坪上歇息、玩耍,夕阳的最后一抹
余辉也将散去,车子一闪而过,那情景留在心中却象缓缓的默片一样,安宁、
恒久。而夜幕下的广场灯火通明,三五朋友,选个地方停下单车,便坐到一
起谈天说笑,若在广州,这样的节目,恐怕只能发生在茶楼或酒吧里了;还
有年轻的父母们,牵着小孩的手,就在他们的周围散步乘凉。此时心中简直
有一点嫉妒,他们随时拥有着迷人的广场,而我们却只能四处摆着“到此一
游”的姿势!
有一个早上,没什么计划,坐车在动物园站下,看到了天文馆,和一群群进
去参观的小朋友。于是我们也好奇地随着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拥到馆里,
坐在模拟的星空下,接受了一堂迟到了许多年的天文学教育。
不知道为何我更喜欢描述这些,也许我爱它们更多于那些为游人所注目的名
胜,我甚至对地铁和公车每一站报出的地名念念不忘,觉得整个城市都和它
们一样耐人寻味。
第二次到北京是进修。十月底,恰是深秋,满城金黄,包括阳光,我欣喜终
于看到了这个季节里最浓的色彩。
住在香山路边,每个早晨与下午,在餐后课前或课后餐前的间隙,都可以走
上马路,走到不远的市集上闲逛。对于我这种长在南方的人,从未见过这样
彻底的秋色,所以难免格外钟爱,就连路旁的树,地上的叶,也看得滋滋有
味:银杏叶子一枚一枚地,精致平整,铺着挂着都有一种图案美;而梧桐叶
飘下来,或被风从地上刮起时,象一张张烧成灰的纸片,有些苍凉;倔强的
白杨仍守着一树老绿不肯褪去,叶子在太阳下随着风的方向有韵地摆啊摆,
闪烁着银光。这景况是很容易令人泛酸的,于是猛怨自己来京之前没有多学
几首诗,在情绪呼之欲出的时候却绞尽脑汁都找不到合适的句子使它升华升
华。:((
进修结束后,舍不得马上走,于是独自搬到东四旁的胡同里去住。这一次再
没有特意地往景点里挤,除了刚到京时去了香山看红叶。我更想的只是随随
便便地溜达溜达,串串街走走巷,看一看胡同四合院,因为它们在我心中代
表了北京的生活,是我心中不灭的老北京。
早晨起来,想好了要去什刹海和鼓楼附近,于是揣着地图出了门。走在胡同
里,很静,人很少,空气很凉,呼出的热气都化作了雾,哦,在广州这温度
该是冬天了。远远的街口,卖饼的小摊也蒸起一层雾,把景物都褪了色,连
天也淡了,我慢慢地踱过去,如踱进一幅线条简单的素描画……说不清楚,
我实在是很喜欢这种略带了些孤清,和一点点寂寞的环境,它让思维格外地
清晰与敏锐。
围着鼓楼在胡同里转悠了半天,游手好闲地和买菜的阿姨婆婆混在一起,显
得很不协调——她们在过日子而我在做梦。然后坐在鼓楼的斜坡上,“云淡
风轻近午天”,感到秋日阳光的温暖熨贴着身体,很舒服。我知道这些感觉
完全是因为这里没有我的家,所以我才能用好奇的眼睛,不切实际的念头端
详着楼下的生活,自怡自乐地构造“老梧摇落鼓楼秋”的境界。
午后来到什刹海后海。在地图上就凭直觉认定这里一定美,我对了!不禁有
点洋洋得意,因为想象竟和现实如此吻合!我来来回回地绕着湖走,感觉到
了一点点莫名的幸福,仿佛住在这里的也包括自己。累了才在湖边的木椅坐
下,想着:回家后一定要告诉朋友,让他们有机会也来羡慕羡慕都市深处的
小桥流水人家。
起风了,没穿毛衣,有点冷,然而不愿走,仍然看着,湖边人家出来收回晒
得暖暖的棉被;一群小朋友从身后走过,一本正经地商量着不知什么事;刚
才去过的另一岸边,老人们仍在,也许那盘棋还没下完呢;而桥上,电视台
的主持正在选择拍摄角度,什么节目呢?……所有似乎很琐碎无聊的事,在
我眼里都修饰得津津有味,因为此时我有无法言语的轻松,我享受并且珍惜
这种轻松,因为不知道生命里究竟有多少个日子能象今天这样心安理得地无
所事事。
另一天重游了天坛,两年前那儿古树苍苍的环境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觉得
它比起故宫来,更容易亲近,更适于散散步,歇歇脚,打打太极什么的(而
且门票便宜许多呢)。然后的时间还是消磨在大街小巷上。这个季节赋予北
京太多的光与色彩,和着城市的氛围,历史的底蕴,每一个角度看都有不同
的感受。如走在美院前的街上,仰着脸迎着阳光、透过梧桐亮丽的黄叶望向
高而湛蓝的天空,此时的心情奋奋然欲飞。想起了朋友对这种蓝的注释:触
目惊心!果然很精确。又如走在行人稀少的府右街(?),红墙下看零零丁
丁的单车悠悠而过,便会觉得“人闲桂花落”(应改为“人闲槐花落”)的
恬淡并不只适合滋生于夜深人静的时刻,它也会随着阳光洒在肩上,长成脚
下缓缓的影。
离开时,依依不舍。无论怎么看,看不完北京的秋。
我常想,下一次、下一次去北京会是什么时候呢?我期待着、计划着,也许,
在寻找老北京的痕迹之外,下一次,该去泡泡酒吧、听听摇滚了吧。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