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诗一首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an_an 于 August 31, 2000 14:29:52:

芙蓉花诗一首

送交者: an_an 于 August 17, 2000 07:37:06:

和芙蓉花诗一首


00/08/16


芙蓉丽影摇曳停,洞庭汪洋秋波清.
蓬门无掩和风扫,残月隐隐照离磬.
烛光久望已生饧,晓岸欲明月无晕.
舟子放歌既激扬,还请客人潇洒行.


附原诗(佚名)

芙蓉花叶两轻明,青紫葱咙碧水冥.
倚杖露光沾袖冻,过桥吟影入溪停.
夷犹别浦春波后,仿拂秋风卯酒醒.
翠盖青翰越人有,为君时有棹歌听.


题记:

有关原诗:黎简在粤夏日见芙蓉花,于是拟苦瓜和尚写江
南的芙蓉湾图而作芙蓉湾图轴.灵感亦受益于此诗.和诗
是写湘地名湖洞庭之名花芙蓉.实际上咏的是暗暗的一位
朋友霞和年前同她的别离.

黎简,是广东康乾盛世时的著名画家.才艺多样,诗,书,
画,印均为一时之绝.善画山水.也工人物,肖像.

简,乾隆十二年生于广西南宁.深得秀美山水,岩洞灵性.
10岁能赋诗作文.20岁回粤与梁雪女士完婚.后游至湖南
等地.性高洁自负,不事权贵.顺德县志云:'简负高才,
抑塞不得志,往往好为大言,人以为傲.'其实他自己学
画笔记中流露真性情,文字恳切,毫无疏狂.画风早期受
文征明影响,构图复杂,笔墨温濡,物象丰富.后期嗜好
石涛(苦瓜和尚)的脱俗狂放画风.

他虽笔力稍嫌纤弱,盖因体质多病,而嗜好鸦片,却有不
同凡响的功力和气韵.自创面貌,博采众长,大胆操为.
仿古仿得及其概念,不拘泥于大江南北四王影响.不顾空
气远近,喜爱赋皴于远山.爱好描画假山.被认为有一代
掌门的风范.

...

想象一下评论家的反应.
老插道:'例例书上抄,一睡一朦胧.夜货偷不尽,匪窝炊又盛.'

...

好不容易憋出一首,老插请一定来评.粉老师也是.谢谢.

所有跟贴:

插哥,老中兄都发话了,俺也跟着表个态吧。 - 施仁 (3801 bytes) 23:05:43 8/17/00 (1)
:-) - an_an (68 bytes) 06:58:31 8/18/00 (0)
评不动, 挑挑毛病 - 插一腿 (1156 bytes) 20:27:15 8/17/00 (1)
老叉 - an_an (156 bytes) 07:07:22 8/18/00 (0)
SR老插请进。 - 暗暗 (10 bytes) 07:47:45 8/17/00 (3)
哇,把洒家嫉妒疯啦!!!!老插你可千万别进去 - 一老中。SR (214 bytes) 19:34:32 8/17/00 (1)
SR GG, - an_an (244 bytes) 07:03:34 8/18/00 (0)
待有空再回你。现在不方便 - 施仁 (0 bytes) 11:41:40 8/17/00 (0)

插哥,老中兄都发话了,俺也跟着表个态吧。

送交者: 施仁 于 August 17, 2000 23:05:43:

回答: 芙蓉花诗一首 由 an_an 于 August 17, 2000 07:37:06:

引子

[留香的话]

现在人写古诗就不多,写得好就更罕见。这里应该用捧,不要棒。

其实古人爱写诗,也爱评诗。古往今来的“诗话”、“词话”,几
百种都不止,里面有各说各话的,也有众口一词,其精彩程度不亚
于文复掐架。这些本是过去读书人的常识,现在竟知者了了。一个
原因是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后,世上再无有力度的作品(钱
仲书的“通感”是一个小贡献)。另外,“科普”的作品也少见,
我出国以前只见过周振甫的《诗词例话》。

平仄格律只是诗词的一部份,文复评诗似乎总是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其它方面,也仅提到过用典。古人评得多,天长日久就有一些成了
定式:在美学上有意境、精练、形象、神似等;在技巧上有赋陈、
白描、写实、用典、比兴、顿挫、层递、点染等;在风格上有婉约、
豪放、讽喻、含蓄、理趣等。如果我们都知道了这些,一首诗好坏
并不难见。

===========================================================

诗画杂谈


有留香一段话做引子,诗评已经是多余的话了。
从暗暗两首习作诗看,都和国画有关。我猜暗暗是个国画家?至少是位
酷爱国画之人。


有人说好画就象一首好诗,好诗就象一幅好画。可见艺术的灵犀总有一点
可通的。

都说画是形象思维的艺术表现。诗是抽象思维的艺术表现。那么灵犀又是
什么呢?

视觉的艺术效果首先讲究的是焦点,聚焦,突出主题。随之才有背景,有
虚实,有陪衬可谈。所谓画有视点也。

诗,有诗眼,就象一副画的视点一样。

画,是一副静止的场景。动感靠想像产生。

诗,可以造就几副场景 ,想像确在动感中萌生。

套用一下蒙太奇的概念,同样几个定格的场景,经过不同的次序组合就产生
完全不同视觉效果。

同理,诗也一样,有个如何开头,如何引向高潮,如何转折,最后收尾的讲究。
这是写诗的人首先要搞清楚的。当然,写朦胧诗,写超现代诗可反潮流而动。我
想,暗暗想学的是写近体律诗,所以大脉络大框架先要理清楚。

画的艺术考究于色彩的运用,透视的运用,笔法的运用,这些都是绘画的基本
技巧。

诗的艺术考究在于它是韵的文字,有练字,有对仗,有平仄,有韵脚。这些都是
诗词的基本技巧。

无论是诗是画,光有技巧的美是不够的。技巧的美是流于形式的美,它没有活力。
没有灵魂。好诗好画都讲究意境,就是这个道理。


==================================================

多余的话


>>芙蓉丽影摇曳停,洞庭汪洋秋波清.

看门见山,‘芙蓉丽影’破题还不错。停,清两字能在意思上前后呼应。
此处汪洋两字破坏了和停,清两字的和谐。

第一句写景,从花园?写到湖边水中, 由近到远,气氛凝滞。


>>蓬门无掩和风扫,残月隐隐照离磬.

再写门无掩,风来扫,残月隐,进一步烘托气氛,再由近到远,不但气氛凝滞,
又加了点愁怅。悲情乍起。

>>烛光久望已生饧,晓岸欲明月无晕.

再进一步写烛光,月光,晓岸,第三次把视角从近推向远。把凄凉气氛造。可只
听楼梯响,不见归来人。主角是谁?是花,是人?无论你要虚写还是实写,总要
让人视觉上能找到一处落点。否则前三句就显得太拖泥带水,不成聚焦,反成散
光了。

还有,明月和残月不仅累赘而且相互矛盾的。如果引入时空的交替,倒也可以说
得通。但此处看不出这三副景致描绘是三个不同的时空。留给读者的视觉形象相
当混乱。


>>舟子放歌既激扬,还请客人潇洒行.

万籁之中,忽听一声高歌,主角上场了,马上就谢幕了。 气氛一下子从悲哀到潇
洒。180度大转弯,高潮没有起,嘎然而止,就匆匆结束了。读者自然没有共鸣。


提个建议。在整体机构上把前三句压缩成两句。一句写景,第二句传入写情,
或情景交融。气氛还是按你原来的构思,以别离凄凉为基调。此处芙蓉应该
成为诗眼。要抓住特别的视角下手。老蛮的手法可学学,描写中用典,不仅信息
量很大,并可轻易为后面留下一个伏笔,起到点题作用。最晚第三句就要引出
你的主题来。推向高潮,一定要把意境写出来,或者说为后一句留下一个衬托和
包袱也可以的。 第四句,你的转折用德还是挺有新意的。文字上理顺些后,我觉
得这种结尾有不落俗套的效果。


其他技巧上就不多说了。这些东西比较死,看看书,多揣摩名家的作品。古人
写花的作品好很多。整体感觉上比你那首小令好。注意到了韵脚,有对仗的意思,
个别动词用得还有诗味。形容词就显得乏。平仄自己找本书对一下就好了。这是
死的东西。

顺便问一句,石涛和黎简哪个你更推崇?石涛有许多画论挺精譬的,可以移植
到写诗上。至少可帮助形象构思。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