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青年报: 天堂有没有互联网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插一腿 于 October 07, 2000 03:06:36:

转自中国青年报: 天堂有没有互联网

送交者: 插一腿 于 September 27, 2000 00:13:58:

这篇长了点儿, 但对小朱介绍的比较客观全面. 海军同学永远活在互联网上.
俺也是看了李方版主在文中引了俺好一大段话才坚持看完这么长的东东并转过来的. :)
============================================================================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

李方


  中文互联网大地震

  在这个快速阅读的年代,扔万字长文的“板儿砖”不大仁义。好在本文跟“板儿砖”关系密切,因为本文的主人公朱海军同学,虽然在现实世界名声不
著,但在中文互联网上却是呼风唤雨的一号人物,而他的名气,多半是“板儿砖”拍出来的。他说:

  “有人说我是大陆的李敖。而我要说,李敖算什么,他有理论吗?我却有着属于自己的两套理论,它们是我将来跻身世界级思想家之林的资本。”

  你看,这个朱海军同学是不是找板儿砖拍呢?更何况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大家肝火都旺,焉能容得朱同学这般自吹自擂,自然板儿砖
如雨。如果有一个中文网上挨板儿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我想多半要归在朱海军同学名下。只可惜,大概他永远没有机会在此项纪录的证书上签字了。

  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在网络世界的枪林弹雨、板儿砖横飞中,一朵名叫朱海军的野花傲然怒放,最后凋谢的故事。

  我罗嗦了半天,不如给大家抄一篇《朱海军印象》,是一个名叫“插一腿”的网友写的。在网上你会遇到许多千奇百怪甚至匪夷所思的名字。原文如下:

  “小朱同学的帖子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出名。基本点之一是恶炒面对面(李方注:指朱海军一套非常怪异的性学理论),
翻来覆去不厌其烦,真个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直要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其另一个基本点是反着来。你说谁是民族英雄,他偏说那是不仁不智;你说谁是无
耻汉奸,他非说那是大智大勇。总之是要标新立异引人注目。这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如果仅仅是要出名,一定程度上来讲小朱同学还是很成功
的,这一点他颇可以自慰一番。网路上看中文的谁没听说过朱海军呀?至于是好名坏名还是怪名就不好说了。

  “小朱同学有几个明显的优点。其一是因为要创朱海军品牌,所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称得上是堂堂正正的汉子。其二,小朱同学把出名当成头等大事严
肃认真地来抓,所以甚具君子风度,与人争辩不出恶言,也够坦诚大度。第三,因为要标新立异,所以常能言人所未言或不能言。但你不能面对面夸他,否则
他会把你夸他的话广播得响彻中文论坛。

  “一说谁憋着出名,好像人都往贬义上理解。这不好,得扳过来。名这个东西跟商品差不多,一分钱一分货。既然大家都要卖货做生意,都还在乎信誉,
那就公平竞争才好,不能踩鞋子扒裤子,枪打出头鸟什么的。小朱这头鸟无害,很少糟蹋粮食,会哨,很具观赏价值,不能打。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但这个小朱同学的一大优点就是不怕壮,更恰当地讲是只怕不壮,心理素质好。正是:板儿砖拍小朱,小朱挺且直,要知朱强壮,待到对面时。”

  这篇《朱海军印象》本身就是一块板儿砖,只不过造型清新可喜,我倒以为是传记文学里的绝妙文字。若依“崔灏有诗在上头”的游戏规则,关于朱海军
同学,我本不应该再行罗嗦了,只是因为网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才鼓起我狗尾续貂的勇气,就算是为这篇文字做一番注释工作吧。

  网上发生的这件大事,就是“不怕壮”或“只怕不壮”的朱海军死了。

  9月11日,经法医鉴定大致为傍晚时分,朱海军因心脏病猝死于深圳寓所,享年33岁。他所在的一家网络公司,发现他两天没去上班,报案,遂在寓所发
现朱的尸体。那已经是13日的事了。

  明明是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的消亡,为什么说是网上发生的大事呢?实在是因为朱海军这个名字已经跟网络完全融为一体。如果没有网络,他的死亡,不过
就是去公安局销个户口,身边的亲朋好友哭一场,如此而已。这样的事情每年都要发生几千万次。但有了网就不一样了,由于你没一天在网上看不见朱海军的
名字,因此在他死后最初几天,网友已经议论纷纷:朱海军哪里去了?会不会又躲到哪个山洞炮制惊世骇俗的理论去了?

  网友们已经习惯了朱海军在网上大发怪论,从鼓吹人类直立是因为“面对面性交姿势把女人压直的”,到替秦桧翻案说他不是汉奸而是“大智大勇”,直
到他去世前不到一周,还在写给洛阳家中妻子的诗里,大谈去洗脚屋洗脚的经历。总之,如果你上网并且经常去各网站论坛打发时间,你多半会跟这个朱海军
撞个满怀,然后被他的古怪理论撩拨得心头火起,忍不住要找个地方去生产板儿砖,哪怕你从来没有生产经验,也想先垒个砖窑再说。人同此心,于是网上终
于变得砖窑林立,板儿砖如落英缤纷,成就了朱海军在网上成名的宿愿,也成就了互联网世界一道打架斗殴的风景。

  上网干什么去?对于新手来说,多半是浏览各种新闻和信息;而对于网虫,则很多人干脆说“拍板儿砖去”。在网上打架多过瘾啊,又伤不着半根毫毛,
以致连有的留洋博士也放下专业研究不做,竟专以在网上打架斗殴为务,很多人都觉得挺浪费的。而在网上的掐架对手里边,朱海军以其古怪理论,无疑会让
很多人见猎心喜。在习惯了他的方式之后,网友也开始感到这个人有娱乐价值,以致形成一种期待:不知朱海军又要大放什么厥词了。实在讲,在现实社会
里,由于各种规则管着,你想听到像朱海军那样的胡说八道外加自吹自擂的机会还真是不多。这样的人能不具有娱乐价值吗?而且由于你可以拎着板儿砖亲自
参与,这娱乐就变成了真正的群众体育活动,尽管国家体委大概根本不会把该项目列入群体大纲,尽管该项目本身也根本谈不上其乐融融。

  因此,当发现朱海军几天没上网,很多网友就沉不住气了,纷纷打听其下落。终于,中文互联网上的一场大地震在18日下午爆发。先是有网友在网上发布
了朱海军去世的传闻,你可以想象,在多少电脑后面,有多少面孔一下子被炸得目瞪口呆。尽管有人怀疑可能是他的论敌开的一个玩笑,或者扔的一块大板儿
砖。但是,很快就有网友从朱海军生前公司得到证实:一代网络大虾(网语“大侠”的意思)已经不在人世了。

  朱海军死了!

  几乎就在几个小时之内,各种悼念文章糊满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朱海军纪念馆也由网友们自发在网上建立起来。随后一两天时间内,朱海军生前活跃的
各个网站,很多都建立起悼念主页,收集他的遗作,除了网上论战文章,还有他生前的性情文字,讲述他的家庭以及奋斗史。网友们同时也自发地商议,如何
帮助朱海军的家庭。那个家庭由于失去顶梁柱,留下一个农村户口没有工作的妻子,还有一双未成年的儿女,生活也许立刻就会陷入危机之中。

  朱海军过世,甚至又在网上引起争吵。有人干脆把他比作诸葛亮,就算死了,仍能在反对他的阵营中造成轩然大波,继续他未竟的战斗。当然,这是过誉
了。

  不过凡此以上种种,倒也说明了三的问题。

  第一、纯粹意义的网上名人,已经确然存在。他们把整个生命投入到网上,却可以跟现实世界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从朱海军死亡被发现,到网上炸翻
天,中间出现了整整五天的时间差,这说明两个世界平行存在的关系,基本上各自独立运行。

  第二、朱海军生前在网上的叛逆狂生形象很少有人喜欢,但在他死后,却赢得了那么多真诚的悼念。这中间巨大的反差,使我们忍不住重新思考人性的特
点。

  第三、网友的悼念活动,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一度以为的纯虚拟世界,它首先是人类感情的一个载体,而且由于摆脱了现实
的束缚,可以表达得更纯粹更直接,更接近人性。朱海军的死使我们重新思考互联网的性质。

  作为中青在线青年话题论坛的版主,我查看了朱海军发言记录,发现他最后一次在这里留言,竟然是9月11日凌晨1点43分。这个时间,离他猝死只有十几
个小时。

  有网友说,这是一个“为网络而生,也为网络而死”的人。

  

  “我在因特网的强势存在”

  还是要问那个问题:人为什么上网?朱海军说得明白:为了出名。正如前文《朱海军印象》所说:“把出名当作头等大事严肃认真地来抓。”好坏不论,
这个目标的确非常纯粹,也造成了朱海军在网络世界的疯狂崛起和迅速殒落。完全可以不夸张地说,他是累死在网上的。就在他去世之前,还曾经连续几天在
中青论坛上发帖子问“今夜谁陪我聊天”。第二天早晨我上网检视记录,发现他一整夜一整夜地泡在网上。

  除了朱海军,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们,一方面享受着疯狂上网的乐趣,一方面也几乎没有不担心身体的,只是欲罢不能而已。有一次跟他网上聊天,我
问他:

  “人在网络里,总感觉它仿佛露出嘲笑的眼神,说,去死吧你,你死了,葬你在此。可是,难道我们甘心死在网上?”

  那时候我很困惑,由于泡网成性,连书都不读了,觉也睡得奇少,整个人成天腾云驾雾一般,跟人都没两句话,只有对着电脑才来神。我很担心,就向朱
海军请教。没想到不一会儿,他就翻箱倒柜搞出一篇贴上来,题目叫《我在因特网络的强势存在》:

  “将近两年来,我像吸毒一样地迷恋因特网,迷恋网络写作,几近不能自拔的地步。昨天与母亲通电话,她关切地问,在家时饭端到跟前都不吃,不知道
在深圳饿没饿肚子。真是知子莫如母,我真的经常饿肚子,饿得受不了了才下楼去吃饭。

  “我最爱因特网的,是在这里我拥有了发表自由。这自由来得太突然了,也太彻底了,让我都有点措手不及。缓过神来之后,我便一头扎进了网里,要充
分利用这一自由把我过去有的和正在不断产生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一直有人指责我一心想出名,我对此也从不讳言。我以内地一名小学劳动教师的身份上网,经过一年多硬碰硬的网上冲杀,成了因特网汉语写作界数得
着的一号人物,并应聘来到深圳当了恐怕是中国第一名职业网络作家。我的成名之路绝对是一个经典。是因特网使我走了一条成名的捷径。

  “因特网无与伦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我一下子拥有了巨大的发言权。这一发言权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赐予我的,而是我自己争得的,完全是凭写作实
力争得的。

  “我的这两个理论(李方注:一个是指‘面对面性交理论’,朱生前已经在网上遭到广泛批驳和嘲讽,而在临终前则对此有所反思;另一个是指他的‘暴
力之源’地缘政治理论,好像在这个问题上很少有人跟他争论,但以我有限的学识,认为朱不过是在堆砌前人资料,也不见得有什么创见。正是这两个‘理
论’,使朱海军宣称自己要超越李敖,做‘世界级的大思想家’。本文无意纠缠于朱氏理论的细节,倒也不必为死者讳。但可以想象,如果朱还活着,看见我
这样评价他的‘理论’,一定会连夜生产万字长文反驳我。这就是朱海军的风格)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在因特网之外发表,但是,因特网里彻底的发表自
由,将使我的作品终有一天像决闸之水一样冲出因特网。

  “我在网上横冲直撞、左突右挡,就是要以我的强势存在奋力拓展狭隘的思路,提高国人对异端思想的心理随承受力。

  “我在因特网里的强势存在将长久持续下去,即使没有一分钱稿费。我在高度紧张的写作中体验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高峰体验。现在,能让我高高兴兴离
开电脑、离开因特网三个小时以上的,只有做爱这一件事。”

  然而遗憾的是,朱海军的作品还没有“像决闸之水一样冲出因特网”,他本人就永远躺倒在因特网世界里了。网络构成了朱海军的围城。

  在得知朱海军去世的这些日子里,尽管从没跟他“面对面”过,只从网上见过他的照片,电话也没打过几个,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强势存在”吧。总有一幅画面仿佛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朱海军单枪匹马站在垓心,以大无畏的出名精神迎战各路好汉,杀退一批又上来一批。遇上那实在武艺高强的,杀不退,就干脆脱了铠甲下马单滚,还一
边打一边大呼痛快。也许是在凌晨时分,各路英豪纷纷退场休息,朱大虾意犹未尽,仍一个人站在场子中央,脸上露出寂寞的神色,却不知死期已近。

  当一个人把他全部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互联网上,交给一个虚幻的世界,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埃由于朱氏理论实在难以让人苟同,也可以说,朱海军的
“强势存在”完全是拼体力拼时间拼出来的战果。我就看见很多人因此被朱海军逼得免战高悬:老子陪不起了,不像你能成天泡在网上。

  所有人在网上其实都只是一堆符号,而能够把自己这堆符号收拾好的,一般就会被人称为“大虾”。在朱海军“强势存在”之前,大虾之道无非有二:一
个是把自己这堆符号拾掇得风调雨顺,让人肃然起敬;再一个就是揪住对手漏洞穷追猛打,自己风调不调雨顺不顺无所谓,反正不把对手弄得风不调雨不顺不
肯罢休。网络界有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从大虾之道来看,第一种还是拿着现实世界的游戏规则到网上来混,第二种即专门揭短那种,已是典型的网络文
化,可以毫不顾忌面子、人际关系、道德习俗等现实世界的种种微妙因素,把人潜在的攻击性发挥到极致,甚至谩骂说粗口也在所不惜。这类文字杀入纸媒,
就是所谓“酷评”文体,几乎横扫一切固有的文字游戏规则,同时也把人性中恶的成分极大昭示出来,流风所被,便要警惕“文革”大字报卷土重来。

  朱海军无疑也是一个偏执的人,但他基本上不以贬损对手为乐,而是用自吹自擂的方式,一门心思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理论大厦”。他所谓的“强势存
在”,更像是唐老鸭精神的现代网络版。由于破绽太多,屡屡被人抓住硬伤,倒也能大方地低头认错,但随即又神气活现地冲杀上来,一板一眼跟你争论每一
个细节。更让人吃不消的是,他动不动就给你来个万字长文,如滔滔江水滚滚不绝。你若没有抗洪部队那两下子,的确一般很难招架。这个人也真够勤奋,自
称网上论战两年,作品已有上百万字。

  要之,一个是敢吹,一个是量大,一个是仗着体力好敢跟你熬,构成了朱海军网上“强势存在”的三要件。特别是吹牛,朱有独到的见解:我吹牛是为了
吸引火力,你们跟我辩论,我学到你的长处,再把它变成我自己的,将来还不用付给你稿费。

  “其实你们都是在帮我做学问呢。”

  学问怎么做见仁见智,但如果光凭这三要件,恐怕也就是徒留笑柄。朱海军真正动人的地方,在于其真诚,以及攀缘着互联网从社会低层不屈不挠向上奋
斗的精神。互联网不是代表着某种梦想吗,朱海军就是在它的一条岔道上奋力攀登的追梦人,尽管他的道路绝大多数网人都不见得认同。

  

  草根人物的奋斗史

  网友“离乡客”在一篇悼念文章中谈到:

  “在下去年在网络聊天室曾经多次聊过朱海军。当时就曾用了草根人物这么个名词,至今印象颇深。比起网络上众多的博士、教授,朱海军只是一个农民
出身、二流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小学劳动课老师,草根两字应该相当形象。然而海军不甘如此碌碌一生,故有了中文网无数字节的朱海军帖。诚然海军先生的学
问和所持的立场常常为众多名门正派的博士们包括本人所不齿,他对于自己性经历的吹嘘与炫耀更暴露其修养品德的不足。然而朱海军思维的活跃、分明的个
性、良好的网络论辩之心理素质、充沛的体力和高产的上帖速度等,都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海军先生出身普通人家,他写的一些描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的文章其实还是颇具可读性,如关于母亲的记叙、弟弟的去世、少年时的老师、家乡的琐事
以及最近那篇愤怒的《孕妇之歌》等,都如实写出了草根人物普通老百姓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先生的文风、学风虽然都大有问题,其人却不失为一条
汉子,他向社会上层的挣扎也是靠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

  “作为当代中国一个典型的草根人物,朱海军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才能但却不肯踏踏实实地下苦功夫,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有志向却又没有过真正的建树。
面对众多比他成功的人,自负与自卑的交错构成了朱海军文章的主要风格。朱海军的成名,则可算是中文互联网的一大景观,虽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不同
意他的很多观点,但不可否定,海军先生对于中文网络的繁荣还是有相当贡献的。”

  朱海军网上成名,也算是“两手一起硬”。一手是他所谓的“两大理论”,另一手就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回顾,正是这一手,使他赢得了许多网友的尊
重,渐渐不再仅仅把他看做唐老鸭式的怪物。

  朱海军出身于河南一个农民家庭,1967年生人,1986年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在一些夫子自道的文字里,他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天才早慧型的学生,初中自
学高数,高中时已有诗作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大学老师允许他不听课而选择自修。这些经历肯定没人愿意花功夫去核实,但从他博闻强记、汪洋恣肆的论战文
字来看,倒也未必全是吹牛。

  有一次我在电话里对他说:你是那种身体活在今天,但精神气质却停留在80年代的人。那是理想主义色彩极浓的一代,充满怀疑精神,不肯向现实妥协。
作为朱海军的同龄人,当我们纷纷“正视现实”之后,他终于发现自己被永远封闭在那个年代。

  也许这种感觉从他毕业后分配到洛阳一所中学教书就产生了。既然自己曾经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学生,并痛感现行教育体制对学生天性的戗害,于是就想把
他的学生都培养成小朱海军。可以想象,他的语文课很快变成了胡说八道课,老师在台上胡说八道,然后勾引学生跟他一起胡说八道。请看他的一段回忆文
章:

  “我给五年级学生读了作家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写汪曾祺的一篇文章。在家中,汪曾祺叫‘老头儿’,他的老伴儿这样叫,他的儿子这样叫,连他的孙女也
这样叫。有外来人,他们一不留神也常把‘老头儿’冒出来,弄得人家直纳闷:这家人,怎么回事,没大没校

  “我读到这里,朝学生笑了笑。

  “‘朱海军!’

  “‘小朱老师!’

  “‘大朱老师/

  “‘大个子朱老师/

  “‘猪八戒??’

  “全班学生对我没大没小地喊了起来。”

  很明显,这篇文章里的“朱老师”或“猪八戒”已经降职了,从教中学语文降到小学去教语文,而且喜欢胡说八道的习惯还是一点没改。想想吧,那些眼
睛必须盯着升学率的校长、年级组长们焉能容得他。事实上,后来朱老师连小学语文课也教不成了,竟然当上了劳动课老师。就这样也不忘胡说八道,一年春
天,正上着劳动课,窗外突然下起雪来,朱老师对孩儿们说:还上什么课,春天下雪很难得的,都给我出去看雪去吧。

  今年4月份,朱老师终于从劳动课堂滚蛋了,被深圳一家网络公司收编,开始了他津津乐道但又短暂的“网络作家”生活。但他仍不能忘怀和孩子们胡说
八道的日子,在致昔日学生的一封信里写道:

  “在上一个千年的最后一天,我参加了你们自己组织的欢庆会,那是我最后一次以教师身份走进教室。本来想发表一个‘告别演说’的,看你们玩得那么
开心,我也就完全融入你们的欢乐中了。你们离校回家后,我整理完办公室的物品,又来到了你们教室门前,站在那里黯然伤神:一条路被我走到头了,一扇
门对我永远地关闭了。

  “还记得吗,我教你们的第一节保健课题目是‘我们的学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你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要‘扶老携幼’。我把教材严厉地批驳了一
番。我说你们就是‘幼’,咱们学校许多高年级学生还要大人接送,你们一年级学生去‘扶’什么‘老’、‘携’什么‘幼’?我还说了,我们学校门口就是
闹市,车来人往相当杂乱,你们只要保证自己安全,让家长和老师放心就行了。

  “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我当了你们几个月的班主任。还记得吗,每次开班会,我都让你们坐到家属区的树丛中,该说的事儿一说完,就让你们玩去了。三
年级的小学生,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好说呀,干嘛非要让你们跟大人似的正儿八经地‘开会’呢?

  “我离开小学到深圳当签约作家,主要是因为我在网上挑起激烈论战出了名。想一想,我当你们班主任的时候,不就组织了一场论战穑?/p>

  “你们在三年级语文课学了爱迪生的故事,老师告诉了你们教学参考书里印的爱迪生说的一句话:成功是1%的灵感加99%的血汗。语文老师给你们讲这句
话,强调的是那99%的血汗,我则认为1%的灵感更重要。结果,你们班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血汗”重要,另一派认为“灵感”重要。我让你们去查课外
书、去问家长,去收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材料。然后,我们班在操场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灵感”VS“血汗”的论战,通过这场论战,你们大大地长了见
识,学到了远远超出课本的知识,也锻炼了口才。”

  如此看来,朱海军同志喜欢胡说八道是有传统的、历史悠久的,他在网上胡说八道,不过是继承了他对学生胡说八道的未竟事业,并且终于达到了胡说八
道的高峰。

  朱大虾死后,据前往洛阳郊区他家悼念的网友众口一词的描述,这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家,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地上、桌子上、书架上、床上全都堆
满了书。

  于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朱海军为了出名而网上奋战的岁月里,他坐拥书城,整夜整夜赤身裸体(他自己说的)地跟电脑“面对面”,忽喜忽悲,满脸狂热的
表情,其情其景颇与历代巫师或炼金术士暗合。

  但朱海军终于没有炼出金子来。这是一个悲剧,就在于他虽然博览群书,可惜缺乏科学方法,身居陋室,更缺少可以真诚交流的朋友和氛围。特别是他的
“面对面”理论一出,以性学家自居,在网上恶名遐迩,更没人轻易敢跟他“面对面”了。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网上,却不知大家上网主要是娱乐,认真的
人寥寥,因此想通过网上论战成为“世界级思想家”不亦惑乎,不亦南辕北辙乎?

  有人把朱海军形容为互联网的殉道者。但在我看来,他殉是殉了,但他殉的那个“道”实属虚无飘渺。一个草根人物通过互联网出人头地的梦想,终于凋
谢在网络深处。

  

  朱海军的最后日子

  朱海军生前最后几个月的网络生涯,基本上是在中青在线我主持的青年话题论坛度过的。在这里,他照例以其“两大理论”挑起论战,随后渐渐转向时评
和教育小品文的创作,并因此赢得了部分网友的尊重。最后,在对自己网上论战生涯的反思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

  在做版主之前,我对网络不太熟悉,因此,当朱海军这个名字出现时,我并不知道是网上最著名的流浪汉大驾光临。朱海军也可谓“阅坛无数”,因此毫
不认生,出手就是那两套“规定动作”,伴着丝竹悠扬的自吹自擂,颇有《天龙八部》中星宿老怪驾临中原的排常然后就是众家网友的“板儿砖拍小朱,小朱
挺且直”。那段时间,每逢中午休息,办公室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去看朱海军又吹什么牛皮了。只要你不跟他当真,就会发现,小朱同学实在是踢场子卖膏
药的一把好手。

  话说小朱战罢三百回合,如同在别的论坛一样,众网友深沟高垒免战高悬。我见小朱了无意趣地在论坛上游荡,就抄了李商隐一首咏蝉的诗送给他: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朱海军见了回帖说:“是啊,我就像那只知了,只管自己叫,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

  小朱终于要考虑别人爱不爱听的问题,从此竟很少再鼓吹他的性学理论了,一门心思写起时评来。当然还是忘不了吹牛,说:我从现在起给报纸投稿,以
刘洪波、鄢烈山为目标,要超过他们,做中国最好的杂文家。

  我看了就忍不住笑,从要做“世界级思想家”,降价到“中国最好的杂文家”,朱海军同学怎么越活越抽抽了?不过也可看出,经过两年网上论战,朱海
军也觉得此道终属虚幻,忍不住要向传统纸媒体靠拢。毕竟三十多岁的人了,梦想需要落到实处。你看粱山泊那帮好汉,岁数大了不也想着招安吗?年纪一
把,革命意志衰退也是人之常情。网络终归是十几二十岁人的天下。

  同时他又重操朱老师旧业,搞了个“朱海军虚拟课堂”系列,拉来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三个大牌学生,而自己往讲台上一坐,继续他的胡说八道大
业。但不再是你说东而我偏说西,搞得倒有点像美式学堂,每堂课就是一次主题讨论,像环保啦、种地啦什么的,逮着什么说什么,也不搞满堂灌,目的是通
过课堂辩论提高认识水平。朱老师虽然已经下岗,但那份拳拳之心还是通过“虚拟课堂”跃然纸上。网友们都不是木头,这片心意自然理会得,慢慢开始有人
跟他搭腔,朱老师的人气也重新得到提升。

  大概在两个月前,朱海军最后一次在论坛上挑起风波,并且恶语伤人,恼得一帮网友纷纷宣布离去。我作为版主,左拉右劝,好不辛苦。总算都踏实了,
没想到朱大虾从此却彻底转了性子,牛不吹了,独门性理论不提了,别说“世界级思想家”,就连“中国最好的杂文家”也没了下文,却专心致志写起儿歌
来,居然勾引得一帮人都陪着他搞起了儿童文学。整个人也变得谦和有礼,甚至有点絮絮叨叨婆婆妈妈起来。

  我感到莫名其妙,一个已经定型的人,怎么说变就变,简直要立地成佛了。也有网友猜测他是在论战中伤筋动骨了,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内伤严重。
现在想来,莫非当时他已经预感到大限将至,变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了。

  他的创作力衰退非常明显,万字长文不见了,净发一些短帖子,当然牛总还是习惯性地要吹,尽管吹得已经有点有气无力:从现在起我要致力于写短帖
子,将来要出一本书,成为短帖子的经典。

  也就是说,朱海军又自动降价了,从“中国最好的杂文家”,按我的理解,降到小品文经典作家。倒不是说杂文就高过小品文,但战斗性明显不在一个档
次上。战斗力衰退往往意味着生命力的衰退,但我们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朱海军已行将油尽灯枯。他仍然一夜一夜地泡在网上,这个假相掩盖了问题的严重
性,大概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

  朱海军死于心脏病突发,但我绝对相信,长期没日没夜的网上生活,构成了他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因此,他的死在网上难免引起兔死狐悲,毕竟像他这
样疯狂的网虫太多了,身体也许早已经在毫无节制的上网中淘空了。

  网友一般是不见面的,朱海军也不例外。这造成他极度缺乏与人真正的交流,从而在一个号称极度开放的网络世界,实际上却处于心灵的极度封闭状态,
他对自己“两大理论”的敝帚自珍,以及对自己种种不切实际的期望,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在本文最后,我愿意讲一段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故事,告
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朱海军。

  大概就在朱海军死前十来天的样子,青年话题论坛来了一个名叫“三星堆”的网友,其实他就是李镇西老师,后来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全国“十大教师”评
比活动。也许是出于曾经是同行的嗅觉,朱海军立刻跟这个三星堆交上了朋友,当得知李老师要去深圳讲学的时候,朱海军连续发了无数个帖子,商量怎么去
机场迎接,怎么见面,那种兴奋的心情隔着电脑屏幕你都觉得扑面而至。

  下面是李镇西老师的回忆,这个文章贴在论坛上的时候,朱海军还没有去世,因此我认为不存在任何矫饰的成分。

  那天上午下着大雨,李老师在深圳郊区一所学校讲完课,有人进来告诉他,有一个人打着伞,已经在校门口等了他好几个小时。李老师忙走出去,果然是
朱海军,全身都淋透了,是坐公共汽车赶来的。李老师说,看你在网上说自己生活如何优越,还以为你会开车来呢。还有,你为什么不进来找我呢,却站在校
门口淋雨。朱海军说,怕进去打扰了您讲课,虽然我自己也特别想听。

  “一个腼腆而谦逊有礼的人,跟他在网上表现的狂妄完全不一样。”

  另一位刚见过面的网友则说,本来不想跟朱海军见的,怕他又大谈性理论,吃不消。但见面后发现,朱海军没有谈论任何“黄色”话题,而只是不停地
说,能得到今天这份工作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干,努力写作,争取将来把全家都接到深圳来。

  但是,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了。他的骨灰已经运回洛阳;在那个除了书没有一件像样家具的家里,留下一个农村户口、没有工作的妻子,还有一双未成年
的儿女。

  一个真正的草根人物,他的梦想在互联网上像晚霞一样随风飘散。

  在网友无数的悼念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使我从伤感的阅读中暂时解脱出来:

  “海军,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

  也许会有吧,我想。

所有跟贴:

从秦桧案始,风就不鸟此人,不过一脑子使歪了的,逐名之徒尔. - 风兮兮 (0 bytes) 00:20:17 9/27/00 (5)
逐名也没什么不对的 - 插一腿 (332 bytes) 00:38:21 9/27/00 (4)
您这个口气我不喜欢 - 风吹杨柳 (79 bytes) 00:40:40 9/27/00 (3)
太过敏了吧? - 插一腿 (283 bytes) 00:52:35 9/27/00 (2)
没别的 - 风吹杨柳 (247 bytes) 01:06:54 9/27/00 (1)
听多了就没什么不舒服的了:) - 插一腿 (390 bytes) 01:25:24 9/27/00 (0)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