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牛街--千年礼拜寺


Please visit our sponsors.
Advertising Info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牛牛 于 October 14, 1998 18:58:25:

牛街在北京市内西南边,距离古时死囚行砍头大刑的菜市口其实
也不很远,不过,牛街绝对与死囚沾不上边,牛街一带,由唐末开始
,这里就是历史悠久的回民聚居区,牛街原来名字叫“榴街”,跟回
民喜欢种植石榴树极有关系。后来人们觉得榴街不如牛街顺口,加上
回民多经营牛羊肉业,因此索性就叫牛街。回教戒律崇尚自然及注重
纪律,也因为回民一贯保持着这个生活方式,这里景致就显得特别油
绿,民生也较为次序井然。

  而坐落北京牛街的清真礼拜寺,始建于公元996年,今天已足有
1002岁的高龄。


千年古寺13次扩建翻新


  当造访牛街礼拜寺时,正巧迎上盛夏。盛夏中,它给我一份“堆
碧砌翠皆自在”的独特气质,并蕴有一股蓬勃生机感。夏天,确是到
此参观的最佳季节,只要一步入边门,就能立刻感觉这片人造环境与
自然绿色的绝妙配合。

  牛街礼拜寺,由北宋开始,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经过历代至少十三
次的扩建与翻修。而最难能可贵是,它一直只是以增添的形式,在原
有基础上加入各个朝代的不同建筑。如此一来,今天仍举行朝觐及礼
拜仪式的牛街礼拜寺,无疑就如一组活生生的长寿建筑群,同时也是
一部提供各代建筑风格的百科全书。

  基本格式上,它仍属古老大合院的形态。在整体长方形的平面规
划上,可以分为前、中、后院。

  前院里最重要的建筑是“望月楼”。这是回教先贤纳苏鲁丁在公
元996年创建此寺时最早的部分。回历进入开斋月时,“登楼望月,
以定斋月始末”,就是在这里。

  而前院正门对面,原是一道长达32米的影壁,这道特长影壁,青
砖筒瓦,大脊长伸,极有磅礴气势。今日这影壁还在,但遗憾的是,
为迁就城市发展,一条马路横巴巴就穿过前院门口,把这道影壁与原
来的建筑群隔开了。

  影壁上有幅颇出名的《四无图》。那是:有棋无人下,有钟无人
敲。如意无人佩,炉在无香烧。这幅《四无图》向来引起许多争论与
传说,不胜枚举。

  称这里为东方建筑的百科,实在贴切,譬如光是一座礼拜大殿,
就能找到三个不同朝代留下的“集体创作”。

  辽宋时建起的部分,称为窑殿,那是一座六角形,钻尖,亭顶式
的建筑,辽朝时有大量阿拉伯人开始聚居这里,虽然在建筑物的梁柱
上处处都是东方细腻的五彩绘饰,但窑殿的整体造型,有着浓厚的回
回大食风格。

  礼拜主殿与二殿,建于明代,是属于“四顶,三面,围廊”,非
常典型的“钩连搭”设计。清朝时,这里又添筑了三间抱厦,对有心
探讨东方古老建筑的人来说,这不仅一石二鸟,只要耐心走一遍,也
许统统鸟都能看齐。

  非回教徒不能步入礼拜大殿,但能望进去,也够了。


回汉合璧的建筑特色


  用古代东方的建筑术语说,那是一间“五楹、三进、七层、四十
二间隔”的大厅。但我最赞叹还是那气派与颜色。在教徒集体礼拜之
处,是20根明柱构成21道拱门,柱上绘满巨型牡丹肆意地纠缠着蔓花
,并以各类阿拉伯字体写成密不透风般的可兰经文。站在门口,只觉
庄严逼人,叹为观止。

  我明白回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亦不短,但除了在新疆之外,中原地
区能真正看到“回汉合璧”的风格而又能有此绝妙配搭的情形,可说
并不容易。北京牛街礼拜寺,确实是回汉两大文化元素在设计上一次
相得益彰的结合。

  最后,还有个深刻印象,就是礼拜寺旁院里,躺着两座沉默无闻
的“筛满”墓。筛海,乃阿拉伯语,意为“德高学深的长者”。南宋
时,曾有两位筛海远道前来宣教,后病死中原,尸骨永留东方。之所
以深有所动,是感觉两墓并列之处,绿幛沉沉低垂,格外幽深,恍惚
“筛满”一词,实指一件永难完成的憾事,是一句不能回头的忏语。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