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述拾得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蛮人 于 October 29, 2000 19:46:06:

送交者: 于 October 22, 2000 18:35:56:

崔述拾得


顾颉刚先生编订之“崔东壁遗书”,收其考信录三十六卷,
并序传引得俟文等,颇可一读。东壁之论,多有独到的见解。
崔述一生并未受打压,竟百年不闻。而其后之皮锡瑞等都能名
著于世,良可叹惜。不过不管怎样,崔述殒后,自道光至民国
初之百年间,刊本举凡六版:曰定州王氏畿辅书本、光绪初年
聚珍版本、日本史学会本、上海古书流通处石印本、北平文化
社铅印本。则崔述之书被后世史学家所读,当不是什么奇怪的
事情。只是可能不被重视,倒概要是事实。

顾颉刚称“日本那珂先生点印此书之前曾作考信录解题,载
于史学杂志。承于式玉女士译以赐登,不胜铭感”,那老外
汉学家据此即以为顾是通过日人文章而再认识了崔,未免有
些武断。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人。乾隆二十七年生,嘉
庆二十一年卒,一生凡七十七年。曾知县福建罗源,后以病
乞归,家居著书十载,撰考信录三十六卷。述之著书,耐“
述其先君之志”也。其读书也,“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
子百家杂于经传;久之而始觉传注所言有不尽合于经者,百
家所记往往有与经相悖者”。。。于是“历考其事,集而编
之;以经为主,传注之与经合者则著之,不合者则辨之,而
异端小说不经之言咸辟其谬而删削之,题之曰考信录”。此
书耗费其一生之力,所谓“一生之学问略尽于此”。

崔述对学问精研之苛刻,是非常难得的。其在著述期间,精
明辨析,自不待讲。即便书板刻成后,仍然删削再辨。陈履
和(其授书弟子)云:“是书(考信录)刻既成,使人呈于
先生,先生不许也。答以‘三正帝祀两考差可自信,余二种
尚可多应更定者。近日胸中别有一部上古考信录矣”;又其
与陈介存第一札有云:“虽素好考核,然常不敢自信。今岁
所写,明岁辄复窜易。补上古及洙泗量考信录近已多所更定。
乃吾介存竟以旧本付梓,令人骇绝!是彰吾过于天下耳,岂
爰爱我乎?”其自必如此。

顾颉刚先生从民国十年开始标定考信录,积十四、五年之力
而成,可谓费心沥血。他曾说“我深信中国新史学应该从崔
述做起,他的考信录作为我们的出发点,然后逐渐谋更向上
的进步。。。我们读他的书,自然能渐渐相信他所疑的都是
该疑的,他认为伪书的都是不可深信的史料,这是中国新史
学的最低限度的出发点”,显见崔述对顾之影响。顾因崔述
而终于为自己的新史观奠定根基,而同时代的另一位风云人
物,钱玄同,更因其而更此名(玄同取“疑古玄同”之疑。
三十年代前后疑古学大张,与崔述乃有直接的关系。

然而保守的钱穆先生对此则颇有冷眼之意。他说“崔氏之于
古史,有信之太深者,亦有疑之太勇者”,而于顾而言,则
“曰怀疑,曰辨伪,曰考信,此顾君之深有取于崔书者也;
曰儒术,曰六经,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此顾君之未必
有取于崔书者也”,此可谓一言中的。崔述之疑古,乃为“
明道经世之学”也;而顾颉刚氏则是要借此告以古书之不可
信,后人不如不读也。所疑之古也同,其所以疑古也异也。

CG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