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个家 ( 八 ) --- 母与子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谐和 于 November 19, 2000 20:56:25:

送交者: 谐和 于 November 10, 2000 09:27:59:

我们都有一个家 ( 八 ) ---- 母与子

18岁的四川青年李云迪在今年10月的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战胜25个国家和地区的
98位选手,荣获第一名。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从1927年开始,每5年一届,是国际音乐
届的一件大事,参赛各国都选拔最优秀的青年钢琴家出赛。今年的第一名是在时隔
15年后第一次评出,前两届的第一名一直空缺。

李云迪的获奖在德国,波兰,奥地利,日本这些崇尚音乐的国家引起很大的反响。
日本NHK特别派出摄制组全程报道此赛事,并以采访李云迪为重点。日本和香港的媒
体都以‘钢琴王子’称呼他,使他在日本,香港声名鹊起。据说日本的少男少女们
对李云迪趋之若骛,正热切期望他赴日本演出,对他十分仰慕。

和已往的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不同,李云迪,这个年青英俊的重庆小伙子,出身在
一个没有丝毫音乐背景的普通人家家里。他的家庭,一没有官宦,二不是大款,三
没有海外亲戚,四没有音乐家的父母。他父亲是个部队转业的一般干部,母亲张小
鲁也是个普通的国家机关干部。她为了爱儿学习钢琴,辞去了工作,从重庆到成都,
又从成都到深圳,6年如一日地含辛茹苦,照顾云迪,让他有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
安心学习。

把自己一生大好年华都奉献给了儿子的妈妈,张小鲁今年44岁。八十年代中,她和
丈夫每个月的工资总共才200多元,为了买钢琴给儿子,全家顷其所有,包括丈夫从
部队转业的2000元安家费,买了一台4000多元的钢琴给云迪。李云迪在1994年考上
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师从但昭义教授。张小鲁辞去在重庆的工作,专程去成都
‘陪读’。1995年,但教授调职深圳职业艺术学校,要带李云迪南下继续栽培,张
小鲁又千里南下,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租学校的公房,靠李云迪父亲的工资维
持一家人的生活,继续照顾儿子。李云迪获奖后,媒体纷纷采访。张小鲁说,她开
始并没有想到儿子会有今日的成绩,只是因为孩子喜欢音乐,出于母亲的本能,为
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而已。直到现在,儿子成为世界名人,许多世界级的乐团
纷纷向李云迪表示‘签约’意向,财源突然大开。但是张小鲁仍旧说,云迪还是个
孩子,希望他继续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指望他挣大钱,也不希望外面世界的物质诱
惑使云迪就此停止了在人生道路上的努力。

这样的母亲,在中国有千千万万。

前不久看了孙周导演的‘漂亮妈妈’。讲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工,生了一个先天性耳
聋的孩子,丈夫和她离了婚,其他的孩子欺侮这个小聋子,小哑巴。只有孩子的妈
妈坚持认为‘我的儿子是个聪明的孩子。’她到处求人,求校长,求老师,收了她
的儿子去普通小学读书,教他读书认字,只希望孩子长大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为了
这,她辞去了收入不错的外资工厂的工作和提职的机会,找了个挨家挨户送报纸的
工作,为的是可以每时每刻和孩子在一起,教他说话,教他认字。为了这个聋哑儿
子,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她喜欢的那位教书的老师,也受到不良大款的欺侮。最
后,当她满怀期望看着儿子走向小学一年级的入学考场时,看电影的人也流下了眼
泪。据说,这部电影也许会参加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的角逐。

从这两个母与子的故事来看,现在中国的社会确实是开放多了。作母亲和作孩子的,
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很多以前看似办不到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在普通人家家里发
生。社会对以前认为是‘异类’的东西也抱着更容忍,更正面的态度。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