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论谈之一:文革话题(1)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探戈2000 于 December 08, 2000 04:41:47:

探戈论谈之一:文革话题(1)

++++++++++++++++++++++++++++++++++++++++++++++++++++++++++++++++++++++++++++++++++++++++++++

先说明几点。探戈的幼儿园和小学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探戈的父母是在大学和研究所工作的普通知识
分子。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孩子,政治高层的决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斗争都不是我所能了解的,所
以在这里我不想谈这方面的事情,我只想介绍一些我自己经历过的文革岁月中的一些事情。

对于文革,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遭遇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足为奇。希望各位多
拿出点事实来,不要急于先下结论,更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有正常的思考能
力的,面对事实,网友们会对文革得出自己的结论。一个小老百姓很难看到文革的全景图,但要是大家都
把自己了解的事实讲出来,凑到一起就近似全景图了。希望有更多的人摆事实。

我会尽量客观地陈述事实,但也有可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偏见。还有,文革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
的记忆也许会出错。如果我说的有不符合事实之处,欢迎各位拿出证据来驳斥。

++++++++++++++++++++++++++++++++++++++++++++++++++++++++++++++++++++++++++++++++++++++++++++

先从基本收入,物价和衣食住行谈起。

文革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那是个低收入低物价和物质匮乏的年代。文革时我父亲的工资90元左右,
母亲的工资是56元,这在普通老百姓中是不错的收入了,那时大多数工人和技术员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元左
右,青工学徒工的工资16到20元出头点。我们家的亲友熟人中只有少数几种人是有高收入的,一种是拿公
私合营后定息的,具体多少钱我不清楚,不过每月至少几百元是有的;一种是建国初从国外回国的知识分
子,每月有200到300多元;还有一种是高干中的低干[11-13级的],大概有100到200元。没在农村生活过,
文革中农民的收入不清楚,但我知道农民不是象城市国营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干部那样统一发工资的。文革
初期我父亲去五七干校劳动过几年,那时候他们仍然拿原工资,但干校附近的农民的一个劳动日[大概算一
天的工资吧]只有三毛钱左右,文革末期我母亲到知青点当过一年带队干部,她去的那个地方一个劳动日只
有九分钱,据说这还不是最差的,附近的生产队还有一个劳动日两分钱的,只够买一包火柴。市郊的农民
好一点,我上小学高年级时已经是文革末期了,我们市郊有一个公社的农业副业和乡镇企业都搞得不错,
那儿的大多数生产队的一个劳动日有一元到一元五左右,最差的也有八毛钱。当时那些家里有毕业生要上
山下乡的人家纷纷走后门把子女送到那个公社去插队落户。

与文革期间的低收入相对应的是低物价。记得当时的粮食是定量供应的。细粮[大米白面等]不到两毛一斤,
粗粮一毛一斤。火柴两分一包,酱油分等级,价钱在一毛二到一毛九之间。醋和盐都是几分钱一斤。冰棒
三分到五分一根,有一次到个小地方去玩还吃过两分一根的,汽水一毛一瓶,偶尔吃份三四毛的雪糕或赤
豆刨冰算是奢侈的了。家里一个月的房租水电费等加在一起都不到十块钱。大路货的水果如苹果桃子梨等
五分到两毛一斤,稀罕点的水果如枇杷香蕉荔枝等六七毛到一块五左右,西瓜不到一毛钱一斤。看病挂号
一毛钱,拿药一般不会超过十块钱。一块钱能买一大堆青菜或三块豆腐或两斤鸡蛋或一斤猪肉或一到三斤
鱼,不过,豆腐鸡蛋鱼肉这些东西都不是光靠钱就能买到的,全得凭票供应。探戈小时候还装半导体收音
机玩,在上海时一个三极管只有一到三毛钱在北方要五毛到一块,二极管电解电容等在三毛钱以下,电阻
电容只要几分钱。上学学杂费只要两块钱,笔记本六分到两毛一本,铅笔两分到一毛五一支,橡皮三分到
一毛二一块。

文革期间的物资是非常匮乏的。商店里的东西远不如现在的多,品种很单调,而且大部份东西都要凭票供
应。除了前面说过的副食品要凭票供应之外,买粮和下饭馆都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自行车缝纫机高压
锅要工业券。大家抢着买肥肉好多熬点油。文革前期那几年我是在上海度过的,文革期间上海的副食品供
应在全国是最好的,文革最后几年我是在北方度过的,北方的副食品供应非常差,很多地方只供应每人每
月五两豆油,辽宁最差只供应三两油,所以当时的辽宁地方领导人陈锡联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陈三两’。

文革期间的服装远不如现在的服装绚丽多采,灰黑蓝是服装色彩的基本格调,中山装军装是服装的基本形
式。当时上海的服装还翻点小花头,马路上偶尔可见有人穿夹克杉和带小翻领的衣服,在东北和北京等地
军装军帽和军大衣是最时髦的,有些年轻人还要在旧军帽里衬一圈硬纸。和大人的服装比起来,小孩子的
衣服比较花哨,家境比较好的孩子有连衣裙背带裤和小夹克穿,家里经济情况不好的孩子只能穿哥哥姐姐
们穿剩的衣服。当时无论大人小孩穿打补丁的衣服是很普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比较穷,而且买布
得凭票,再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风气舆论环境都强调艰苦朴素,所以大多数人以艰苦朴素为荣以奢侈浪费
为耻。还有,当时不仅是工人农民要参加体力劳动,而且干部知识分子和学生也要经常参加各式各样的体
力劳动,穿好衣服干活总归不太方便。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