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满清入关(四之下)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CG 于 December 13, 2000 16:47:04:

         试论满清入关(四之下)
  
    
  
  中国历史上共有两次之长时期为异族所统治:一是蒙元,一是满清。元
自世祖忽必烈称帝中原建立元朝,到徐达大军兵临城下元顺帝弃大都落荒而
逃遁回大漠,之间不过短短之八十余年时间。其中大多数时期更动荡不已,
民生惨烈;元政权如一终始之高压统治,使得社会根本无法正常运作。终元
一世,汉人之地位更在蒙人、色目人之后,位居最低等之行列。故此一朝代
,诚为汉人之恶梦也。

  清代则不然。满清在入关之前,其政制上即已作过数次调整。顺治入关
后,多尔衮更施行颇为恰允之民族政策。其中虽因初掌中原遭遇反抗而有所
阻碍和反复,却要总还能如其所愿。满清一朝,国祚长达近三百年之久。中
间更有康、雍、乾三朝近一个半世纪基本能保持盛世安宁,历查中国数千年
之历史,此实为所仅见也!只是到了乾隆之后,西人日盛,赖新技术文明和
近代帝国扩张掠夺思想之力,侵袭东土,使满清统治者骤然遭遇此“三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张之洞语),不知所之,最终内忧外患,才引发整个帝国
统治之解体。即便如此,在其末叶,仍有同治之中兴、戊戌之变法,和二十
世纪初所施行之一系列大胆的变革。故而,清代此一异族统治时期,亦足可
称为中国漫长帝国史中之光辉时期之一,与汉、唐同列。此亦说明,满清与
蒙古虽同为异族入主中原,实必有根本不同之处。

  满清与蒙元之根本不同,首先在于蒙元制度之僵化而不知变,而满清之
制则因时制宜,一如前述。同时,由于继嗣问题不能被很好的解决,蒙元君
主长期处于其血亲势力之挑战中,而无法牢固地树立起皇帝的威权,使中央
集权不能彻底得到贯彻实施。此外,蒙元亦不能如满清那样,能从初创时之
兵政合一体制中彻底地摆脱开来,实现兵政之相对分离,从而向符合中国所
需求之由具有高度集权之皇帝所率领之官僚集团来对帝国进行管理的健康模
式转变。因此,皇帝为维持其之统治,只好转而寻求军事威慑下的高压管理
来强制实现。这种军事高压,既针对所辖制之人民,同时也是对随时可能向
其统治地位发起挑战之蒙元旧亲所作之必要防护。这种双重压力下之颇有些
神经质的军事高压统治,反过来又促进了其统治之耗竭与覆亡。此即蒙元之
前鉴也。

  
  以下就此作一粗略之比较考察。
  
  蒙元初创时,元蒙诸部族首领之推选,概采用民主选举制。“蒙古自宪
宗以前,汗位继承,必由宗王、驸马、万户、千户等会集推戴,谓之忽烈而
台。盖其本部族之汗,及诸部族之大汗,皆本无世袭之法也。此等立君,虽
曰公推,初无定法。孰可与会,既无法律定之。孰可见推,自亦并无限制。
惟就事势言之,则所推者,总不越成吉思汗之子孙耳。”又“蒙古之俗,财
产传诸幼子。”(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政体》)。然而幼子所承,只是产
业,与汗位继承无干,此家事国事之别也。因此爵位之承继,仍以长子为多
,赖其之威望也。

  成吉思汗死,立子窝阔台,是为太宗。太宗死,立其子定宗,三年死。
太宗后人皆不孚人望,时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已卒)之妻唆鲁禾帖尼有才略
,部众归心。拖雷诸子尚幼,而诸宗王中最具威望者,则拔都也。拔都乃术
赤之子,术赤之母、成吉思汗之妻孛儿帖尝为蔑儿乞所抢,后成吉思汗夺之
归,归来不久即产下术赤。故术赤为诸兄弟所轻,疑非成吉思汗之骨血也。
唆鲁禾帖尼与拔都善,故拔都欲立其子蒙哥为帝,乃聚忽烈而台于阿勒台忽
剌兀。诸王轻之,以所议非地而多不至。明年,再聚客鲁沐涟,而太宗及察
哈台之后人复不至。拔都乃立蒙哥,即元宪宗。太宗后人叛,宪宗尽杀其党
,又分封太宗之地于其后人,以使其相互肘制,分散其力;又尽易太宗旧部
之将,以削其兵柄。至此,成吉思汗之“固本睦族”之遗训尽弃。宪宗伐宋
,死于台州。其弟忽必烈未待忽烈而台之推举而自立,即元世祖。于是成吉
思汗定下之忽烈而台推举制不复存。太宗孙海都叛,宗王多附之。至此,蒙
古大汗之号令不复行诸于分封诸国。故曾横跨欧亚大陆嚣行一时之蒙古国,
实已名存实亡。

  综观蒙古之继嗣制度,开始时因部族小而汗位不尊,且因创业则必有其
能力或威望足以统摄全族者,因此容易作到“上尊先君之遗命,下待舆情之
允洽。选者无偏党,无私曲,亦不闻植党违道以求立者”(吕思勉《中国制
度史·政体》),容易作到民主选举之恰当地进行,可以依赖血亲关系而组
成具有强大战斗力之利益共同体。然而随着蒙古部落势力之扩大,利益牵扯
繁复巨大的多,部族势力与利益既已多,宗派迭生,互相排挤,更若要推选
部落联盟之大汗,则忽烈而台式的民主选举,此种制度自然就难孚时用了。
因此利益之争而引致唐太宗之兄弟相残、或明成祖之叔侄互斗,从而亲亲反
成仇雠,史所常见。此时,为草创时期带来原动力和凝聚力之血亲组织,反
而成为帝国组织之建立、稳固存在和进一步发展之巨大阻碍。这种情况下,
制度变革就属必要,以将血亲与部落组织和军事管理等分离开,从而从创业
之原初阶段适时地脱离出来。否则组织既无法合理运作,协调之大规模军事
行动亦难于展开,从而易导致在草创时期之分裂与夭折;而即便帝国能侥幸
得于创立,也断难长久维持。察当今诸多公司之夭折,常出于内部之人事纠
纷,若查其缘由,辄每每亦因于此也。

  元蒙恰恰就是因为长期无法根本解决此一问题,忽烈而台既有法定之权
威,而当它与事实上的实力派出现矛盾时,就会产生分裂甚至对峙(事实上
,明代尤其在中叶以后也深受类似问题之困扰),并因此而诱发其他多方矛
盾,而导致其统治之早早垮台。继嗣之争在世祖之后,长期存在,并伴随元
祚终始。忽必烈统治三十五年而终。忽必烈之后,“代表他的孙子和这些孙
子的后人们的利益互相冲突的朝臣小集团经常互相残杀,争夺皇位”(《剑
桥中国明代史》)。这些冲突更也可以溯源到忽必烈与海都之争,并与其他
之矛盾一起,最终促成了元蒙帝国之灭亡。

  元蒙继嗣之争,亦是任何以血亲关系组织、以武力起家并夺天下者所共
同要面对之问题,即吕思勉所称之“从来北族之败亡,无不以继嗣之争者。
”也(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政体》)。其实质则是由于皇位继承之无法顺
利进行,君主之权威就不能真正地建立,从而中央无法实现高度之集权。

  在君主专制之帝国时代,这样的后果则是灾难性的。再加蒙元统治者迟
迟没能建立起适合中国之治理的官僚体制,因此皇帝为维持其之统治,只好
转而寻求军事威慑下的高压管理来强制实现。“他们(元蒙统治者)对于中
国一般人民,诚恐发生叛变,防范甚严,各地派兵驻防,完全用一种兵力高
压政策;民政长官,往往使驻防军队的军官兼任”(陈安仁《中国近代文化
史》)。这种军事高压统治,最终促成了蒙元帝国的灭亡。  

  值满清草创之时,同样将也要面对此一问题之挑战。

  满清初创时,努尔哈赤所采用之兵制、之部落组织制度等,与成吉思汗
十分相类。八旗制使得军政既为一体,而“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则又与蒙
元之忽烈而台如出一辙。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三月,努尔哈赤确定了汗位继承之法,曰“八
固山王尔等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另择有
德者立之”。这种“有德者居之”既在传说中之三代之后,已被证明不切实
际,有限的几次尝试则无一例外地最终都成为闹剧而草草收场,则努尔哈赤
所定下的此一继嗣之法,在草创时期大家同心协力同甘共济时、由于大敌当
前或者生死与共使得合作之共同利益要远远大于分裂之利益,再加上诸如部
落之联盟乃是由奴尔哈赤这样的享有崇高威望之人来统治时,或有可能相对
稳固地执行。一旦艰难时期已过,或因继嗣者之资历威望或能力不足应付时
,由于利益之冲突而导致矛盾激化而产生分裂之危机,就必会出现。满清自
然也不能独免。蒙元既有忽必烈与海都之争并遗害后世,则满清统治者是否
应对得当,无疑对其政权之存亡,至关重要。

  努尔哈赤死,其八子皇太极初继位时,此种危机就已经出现。前文已说
及八大和硕贝勒中,皇太极之资历较浅,与努尔哈赤在部族之间的威望相比
有天壤之别。

  《清史·太宗本纪》:“天命元年,太祖以上为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
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为四大贝勒。上居四,称四贝勒。太祖崩
,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
上辞再三,久之乃许。”

  这种“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局面,自然更使得皇太极处于十分不利之
地位。其他和硕贝勒既不甘听命于己,汗权与旗权之间矛盾加剧,这对在帝
国草创时期所必须之权力高度集中以统一组织协调部署,是十分不利的。因
此,对皇太极而言,称汗后之第一个紧要的事情,是如何提高自己作为大汗
之地位,以加强权力被充分集中到中枢之中。换言之,八和硕贝勒之旗权,
必须被削弱。

  皇太极之做法,则是通过扩编八旗和提高固山额真之地位及权力,来实
现对贝勒的削权、从而加强自己之大汗的地位。

  先是削弱八旗属下之权力。

  《清史·太宗本纪》: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丙子,谕曰:‘工
筑之兴,有妨农务,前以城郭边墙,事关守御,有劳民力,良非得已。兹后
止葺颓坏,不复兴筑,俾民专勤南亩。满洲、汉人,毋或异视,讼狱差徭,
务使均一。贝勒属下人,毋许边外行猎。市税为国费所出,听其通商贸易,
私往外国及漏税者罪之。’”

  而后,扩编八旗和提高固山额真之地位及权力。

  《清史·太宗本纪》:“(天命十一年)丁丑,令汉人与满洲分屯别居
。先是汉人十三壮丁为一庄,给满官为奴。至是,每备御止留八人,馀悉编
为民户,处以别屯,择汉官廉正者理之。设八固山额真,分领八旗。”

  同年,再设总管旗务八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共议,出
猎行师,议定启奏,各领本旗兵行。凡国中大小事,皆听稽察”(《中国政
治制度史·清代卷》引蒋良骐《东华录》)。

  又两设十六大臣,佐理国政。

  《清史·太宗本纪》:“又设十六大臣,赞理庶政,听八旗讼狱。又设
十六大臣,参理讼狱,行军驻防则遣之。”

  如此,则和硕贝勒之权自受八大臣、十六大臣之肘制而为所削弱,从而
使“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受到挑战,而皇太极自身之汗的权力则有所增
强。同时,统一部落之军事行动上的胜利和其他部族贝勒之归降,亦使皇太
极的威望和地位有所巩固。

  《清史·太宗本纪》:“(天聪元年)八月辛亥,察哈尔阿喇克绰忒部
贝勒巴尔巴图鲁、诺门达赉、吹尔扎木苏率众来归。。。冬十一月庚午,察
哈尔大贝勒昂坤杜棱来降。辛巳,萨哈尔察部来朝贡。。。十二月甲午朔,
察哈尔阿喇克绰忒贝勒图尔济伊尔登来降。”

  这种情况下,其他和硕贝勒对皇太极也不得不要给于一定之尊重。

  《清史·太宗本纪》:“(二年)三月戊辰,上还沈阳,贝勒阿敏等率
群臣郊迎,行抱见礼。”贝勒阿敏乃是诸贝勒中最为嚣张之一位。他对皇太
极态度的微妙转变,亦体现了皇太极之汗权地位,有所加强。

  皇太极则步步紧逼。天聪三年正月,废除四大贝勒“按月分值”之制,
而“谕诸贝勒代理三大贝勒直月机务”,以诸贝勒来分裂三大贝勒之权力。
二月,“谕三大贝勒、诸贝勒、大臣毋得科敛民间财物,犯者治罪”。这些
规定,自然就使得八旗首领备受约束,却又无可奈何,乃有“五月丁未,奈
曼、札鲁特诸贝勒越界驻牧,自请议罚。上宥之”之事。

  至此,条件渐渐成熟。皇太极乃果断进行又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即设
立六部制,一如明制。

  《清史·太宗本纪》:“(天聪五年)庚辰,始设六部,以墨勒根戴青
贝勒多尔衮,贝勒德格类、萨哈廉、岳讬、济尔哈朗、阿巴泰等管六部事。
每部满、汉、蒙古分设承政官,其下设参政各八员,启心郎各一员,改巴克
什为笔帖式,其尚称巴克什者仍其旧。”同时进一步削弱贝勒之权力。“更
定讦告诸贝勒者准其离主例,其以细事讦诉者禁之。谕贝勒审事冤抑不公者
坐罪。除职官有罪概行削职律,嗣后有罪者,分别轻重降罚有差。并禁官民
同族嫁娶,犯者男妇以奸论。又谕贝勒诸大臣省过改行,求极谏。”

  此后更设立内三院、都察院和理藩院,与六部合称“三院八衙门”。至
此,原初努尔哈赤时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之制度,渐渐地就为新的三
院八衙门所替代。贝勒权力的渐渐被剥夺和汗权的加大,使得权力越来越被
掌握在皇太极为首之官僚集团之手中。这样,才会出现“(天聪十年)夏四
月己卯,大贝勒代善,和硕贝勒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阿
巴泰、阿济格、杜度率满、汉、蒙古大臣及蒙古十六国四十九贝勒以三体表
文诣阙请上尊号”之举动。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小贝勒,终于为皇太极所
制服。

  这样,中央集权之官僚体制管理之帝国的雏形就渐渐出现了。官僚体制
之出现,更意味着原先八旗之兵政合一之制度,已有根本改变。概兵政合一
之制,只适合在初创、规模狭小之时。一旦规模扩大,组织形式就需要进行
调整,根本的即官僚体制之建立,使得兵政分开,各施所用。唯有如此,帝
国之建立和运作才可能有一个健康而稳健之基础。兵政不分,则必会出现权
力与利益上的难于调和的冲突,并最终引发组织的分裂乃至崩溃。此诚汉、
唐帝国前车之鉴也。

  皇太极的此一变革,亦为满清之入关、及其后能尽快建立适应治理中原
所必须之帝国下的官僚体制,打下了坚固之基础。也只有具备此一组织之基
础,满清才有可能长期地管理中国,而不必象蒙元那样座尚未温即被匆匆赶
走。
  

  要而言之,满清之所以能入关,问鼎中原,并赢得长时间之帝国统治,
除了其他诸方面原因之外,其之制度能因时而变,至关重要。先是努尔哈赤
建立八旗制,再则皇太极通过削弱贝勒之权力来加强大汗之权力和中央集权
,成功实现了由兵政合一制到二者之相互脱离、而转由以皇帝威权下之官僚
体制来施行对帝国的管理的转变,从而摆脱了曾困扰元蒙之制度弊病(此一
过程至康熙时才完成),为帝国之创建和长期运作,奠定了组织和制度上之
坚实基础。这种官僚体制的建立,实际上也是异族被逐步汉化、渐次融汇到
汉文化机理之下运作的过程。而蒙元则最终也无法实现此一过程之转变。

  若以一言而辨元蒙之所以败而满清之所以兴,则根本在于,终蒙元之世
,元蒙不知或无能从马背上跳下来;而满清则早在太祖太宗之时,就已经深
谋远虑到此点,并在太宗之世,基本就已将龙之丰臀,挪到了柔软而舒适的
床垫子上了。

  蒙元与满清之出身相类、而下场决然相异之历史,亦固足可警示后世之
统治者乎?

  CG(草稿待校,12月6日深夜)

  


所有跟贴:

还是请蛮人骂一骂洪承酬吧。 - 看客之一 (138 bytes) 21:20:06 12/06/00 (0)
补充点资料。。。 - yes-no (505 bytes) 20:51:00 12/06/00 (5)
这个ulus制度有点象后汉的部曲制,应该不是元人的发明罢 - 老剑 (0 bytes) 22:07:30 12/06/00 (0)
嗯,建议是好 - 蛮人 (559 bytes) 20:56:42 12/06/00 (3)
对了,不知老兄知道哪里从网上找到史学博士论文的? - 蛮人 (13 bytes) 20:59:02 12/06/00 (2)
你的。。 - yes-no (222 bytes) 21:05:20 12/06/00 (1)
啊,我怎么没想过这个呢~ - 蛮人 (287 bytes) 21:13:18 12/06/00 (0)
蒙哥一死,印度一丢,金帐一垮,怎么说这统一天下也只是个空架子了 - 笑嘻嘻 (0 bytes) 20:37:44 12/06/00 (0)
中国一直是大汉族主义,只要是中国人,那个民族统治都一样 - 江湖一老 (0 bytes) 20:32:47 12/06/00 (1)
真费劲 - 蛮人 (68 bytes) 20:44:34 12/06/00 (0)
嗯,就当是有时差罢 - 老剑 (82 bytes) 20:30:24 12/06/00 (2)
花钱买呀~ - 蛮人 (42 bytes) 20:43:34 12/06/00 (0)
去纽约的时候去发拉盛,那里有个地下室好书真多。 - 笑嘻嘻 (0 bytes) 20:32:53 12/06/00 (0)
虎狼囤于阶陛,尚谈因果。:) - yu_jian (29 bytes) 20:20:55 12/06/00 (4)
我费了近四个小时才拉拉唧唧凑合出来的东西,你四分钟就看完了,而且还看出是 - CG (37 bytes) 20:25:41 12/06/00 (3)
俺读历史,向来是一目十行的 - yu_jian (116 bytes) 20:36:02 12/06/00 (2)
哈哈,我与泥正相反~ - 蛮人 (187 bytes) 20:41:27 12/06/00 (1)
也要区别对待吧 - yu_jian (505 bytes) 21:02:38 12/06/00 (0)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