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敌人’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老王 于 January 17, 2001 14:09:44:

‘需要敌人’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老王 于 January 06, 2001 17:55:16:

'需要敌人'

  生物界进化的基本机制,是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意味着竞争,竞争就要有
对手.竞争涉及到死活问题,对手就成了敌人.因此,长期进化生存下来的生
物包括人,有一种进化来的遗传倾向,就是寻找敌人,认识敌人,打败敌人.
这个遗传机制与仍在进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相结合,使得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
深深烙上这个'敌我'烙印,成了人类动机的一个基本的需要基础.

  人类的有文化历史,就是一个血腥的争夺生存权的历史.宗教,民族,国
家,超国集团,战争的双方互为敌我,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帜,其实在实现着人
类祖先进化来的基因表达.二战过去不到半个世纪,目前世界上有国家地区性
军事冲突数十个,影响着几乎整个的人类.美苏集团对抗半个多世纪,对抗一
方的消亡,并没有消除美国的对抗心态,所谓CONSPIRACY理论仍是
主导美国这个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的基本心态.没有敌人也需要找一个出来,否
则,生存的本能机制就受到了无法忍受的挑战.

  再小一号,人类现代社会最突出的活动之一,商业活动,更体现了这个你
死我活的基本敌我原则,虽然目的不是直接的肉体消灭,结果往往也差不多,
甚至更残酷.所以,工商界有PARANOID是成功的唯一保障的金科玉律.
要想生存,就必须时刻警惕自己的失败和消亡,因为这里是不成功也就不成仁
的.从根本上来说,竞争对手都是敌人,你不吃掉它,它必然吃掉你,没有其
他出路.将来如果从遗传上找到竞争性的基因,应该可以推测,工商业者应该
是典型的显性基因群体.

  人的社会文化进化到一定程度,这个竞争基因及其表达,带上了各种的伪
装,潜在地支配着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为人的个性心理的一些基本
现象,甚至成为文化传统.什么一分为二,非黑即白,非敌即友,情人或仇人,
都是这种生存进化来的竞争基因的文化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是表象,适者生存,'你死我活'才是规律.人的惰性,和宇宙简
洁原则,也使得人类最容易接受这种极度简化的'世界观'.

  在高度复杂化的现代社会中,最体现这个规律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在生
命早期的一些相对原始未教化的行为,和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情景的幻想性行
为譬如计算机游戏.换句话说,做为人类本能的模拟化表达的游戏,最体现了
这个人类的竞争性基因.儿童少年有了独立意识之后,最早的社会行为是游戏,
而各个时代各种不同游戏模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成分,是你死我活的'敌
我'搏杀.甚至在没有现实敌人可以模拟的和平时代,人类也要从古老的无意
识经验中找出虚幻的外星人类,生物界的潜在毁灭力量来,做为对手,满足竞
争的本能的体验,维护竞争基因的生存环境.

  人类社会文化的高度进行,也使得这种原始的敌我竞争本能演变为各种所
谓文明的竞争.比如择偶的竞争,财富的竞争,社会地位的竞争等,在所谓公
认的竞争原则下,仍然是优胜劣汰的基因作用.只不过裹上了层层的文化外衣.
即使如此,也难免本性的时不常暴露.情敌可以演变为仇杀,商场有枪声,政
治更是一部凶杀谋杀史.成功在这里已经不是最基本的动机,生存才是目的.
因为,不消灭对方,自己将毁灭,尽管这个毁灭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真实的'幻
觉'.

  人类中这种基因的表达也是一个常态分布,而非一个均数.这也符合优胜
劣汰的原则.因此,有一部分人表现为一个极端,而另一部分人在另一个极端,
多数人则摇摆在两极端的中间地带.两个极端,则成为所谓'病态'的表现.
竞争性的极低的一端,成为所谓弱者,往往被淘汰.而竞争性的另一极端,则
走向病态的偏执,精神分裂症中的迫害妄想,是一种极端的极端表现.而相当
一部分则处于一种'临界'状态.在一个基本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些典
型的'对抗性'思维方式,易激惹个性和攻击性行为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正常人都会在特定情景下表现出一定的激惹行为.这
是人的竞争基因决定的.区别情景性和本质性的一个原则,是极端的偏执对抗
人格往往有过度夸大敌手和对抗,或者主动挑起对立面,甚至虚幻地假象对立
面的特点.正常的现实生活,由于各种社会规范和禁忌的限制和约束,这种极
端对抗个性的表达受到很大的限制.除了精神病态,便往往通过各种升华的方
式得到表达,如艺术,文学创造,体育竞争,以及战争等.

  网络做为一个虚拟社会交往环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这种个
性的'安全'表达机会.因此,在各种网络环境中,都可以见到个别的极端对
抗性'人格'.这类人格具有所有极度竞争性人格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和
情感表达特征.非敌即友的简化思维方式,易激惹,对立面扩大化,持久的超
情景的偏执,具有树立幻想的'敌人'的倾向,极端攻击性挑衅性行为模式,
以及从这些行为中获得某种的心理和情绪满足.这最后一条很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竞争性人类社会遗传的极端表达,其个体生存意义
可以是双重性的.如果这种表达不超越现实社会的规范,往往成为个体成功的
一个重要因素,反之,便成为一种负性因素.有时侯,这种极端偏执的竞争性
基因的'无害'表达,对于个体,社会都是有益的.网络也许提供了除走向病
态,动机升华,游戏和梦境转换之外的一个相对无害的宣泄媒介.网络的'虚
拟'性,匿名性,提供了一种表达个体及其社会环境之间的缓冲.所谓网络的
'心理'调节功能.当然这种缓冲也是相对的,因为网络毕竟不是一个完全脱
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空间,而且也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被动缓冲网.这种极端竞
争个性的表达和网络社区的反应之间的互动,只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映象.

  虚拟网络虚拟谈,你要当真不怨我


所有跟贴:

差点漏过一好文 - 思齐 (1295 bytes) 23:36:17 1/06/01 (0)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