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学问和俗学问 ◇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CG 于 January 17, 2001 14:15:16:

◇ 纯学问和俗学问 ◇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G 于 January 10, 2001 11:18:08:

回答: 去掉身上的书呆子气ZT 由 羊勤言风 于 January 10, 2001 10:16:15:

杂 文


◇ 纯学问和俗学问 ◇


  学问概可分为有两类:一类是俗学问,譬如我们老祖宗的那些滥糟货,
入世的人生探讨之类的,与政治社会具体运作、大众利益福祉等直接相关、
因此大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都是属于这一类;这类或也可称为大众学问
,如梁启超他们作的,还有我们这些工程师整天埋头苦干的,都是它。还有
一类是专为学问而学问者,或称纯学问。这类学问之存在之目的首先是为了
学问本身,而不是为了解决大众之具体问题。这类学问离开大众远些,因此
不易于为常俗之人所了解或接受。譬如陈寅恪爱因斯坦霍金他们,作的就是
它。

  纯学问有自己的相对脱离现实世界之自己的“学问世界”,有如学问研
究之乌托邦,有如人之精神世界。正是它们才构成了人类学术史上的核心部
分,其存在也具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倒以为只有它们才真正算是可称为“学问”的
东西--当然这个规定有些太强了些,因为那样则我看我们学术史上,大概
可称为搞学问的,就实在少而又少了,因为历史上几乎少有纯学问的存在。

  至于乾嘉朴学算不算是其中一个,我想大体应该相近。事实上,陈寅恪
治史方法首先得益于乾嘉之风,再加杂德国其时之先进治史思想。乾嘉学人
因了异族统治而无法或不愿入仕,从而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儒家学而则仕经世
致用的原则;一旦又受文字狱之害,而治学之心不死,则只有钻入故纸堆里
作考据。而乾嘉学人确实是第一次将我中华文化作了一番系统的整理,这是
它们的业绩。它们创造的少,然而将旧有的系统整理编排去伪存真,却也是
大大的功劳。从这个意义上说,乾嘉学派虽不幸不得入世,却逼近了纯学问
之门庭。这大抵也是有史以来之第一次吧--至少从如此大之规模和影响上
来看,唯一可相比之两汉经学,其治学之纯粹性似乎也是不可比的。而这大
抵也算是它们的独特的贡献了。

  我基本应该算是没读过钱钟书,只知道他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很有名气,
也很傲;在中西比较文学上的造诣据说很深;还有就是文革时他是基本作个
很本分的人:不参与害人,却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不被害,而不象陈寅恪那
么耿直,宁折不弯--这对于一个传统人格意义上的中国文人来说,不是一
个容易办的事情。因此或许他可算是文人中的明哲保身派,比陈寅恪差点,
比郭沫若强点。

  不知钱的学术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和陈寅恪相比相类?如果那样,则他们
的文字本来就不是给一般的人看的,因为至少陈寅恪是中国历史上能始终如
一地尽可能远离政治旋涡及俗世之纷扰,具有真正独立之学术和自由之精神
的不多或者极少的纯粹学问家之一。

  
07/26/1999


所有跟贴:

这是一年半前所写 - 蛮人 (45 bytes) 11:35:18 1/10/01 (9)
对钱的看法变了没有? - 装只蝶 (34 bytes) 11:37:24 1/10/01 (8)
天底下只有读书不得法而受其害,没听说过因读书读多而撑的 - 蛮人 (165 bytes) 11:48:21 1/10/01 (7)
钱这么大的光环,我撑着了才说他撑着:) - 装只蝶 (701 bytes) 12:07:43 1/10/01 (6)
长处过分鲜明,往往也就成了窒碍其才能的缺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蛮人 (277 bytes) 12:10:50
1/10/01 (5)
有时候只能怪“时代”了。 - 装只蝶 (297 bytes) 12:17:18 1/10/01 (4)
年轻时写历史多不太扎实。历史比较特殊。不过也许萧一山是个例外 - 蛮人 (137 bytes)
12:19:48 1/10/01 (3)
不能这么绝对罢 - 老剑 (442 bytes) 13:11:55 1/10/01 (2)
嗯,那是我无知了 - 蛮人 (115 bytes) 13:15:09 1/10/01 (1)
呵呵,我也是说过火了 - 老剑 (547 bytes) 13:30:19 1/10/01 (0)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