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篇(1) 吃西餐---吻妇情人节礼物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老糊涂 于 February 22, 2001 23:58:20:

优雅篇(1) 吃西餐---吻妇情人节礼物

送交者: 老糊涂 于 February 13, 2001 05:30:55:


  如果可能,一般都会选择吃西餐,并非因为特别喜欢西餐的口味,更喜欢的是吃西餐时的氛围。吃西餐的地方,通常少有中餐馆的嘈杂喧闹和烟熏火燎的气味。如果仅仅为了对付吃饱,通常会去麦当劳、比萨店,当然,那算不上正经的西餐,只是西式快餐,更多的情况是约上三二个朋友,找一个环境幽雅的西餐店,边吃边轻轻的聊着,感受一份生活的惬意。

  北京的西餐店林林总总大约有几百家,然而能有些特色,让人流连忘返的却不多。

  历史悠久,名气最大的大约算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北京展览馆的莫斯科餐厅了(北京人俗称“老莫”),莫斯科餐厅建于五十年代中期,专营俄式大菜。餐厅内部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空间高大、布置宽敞,很有些气势恢弘的感觉。比较有特色的菜是红菜汤、油闷大虾、奶油烤鱼、罐闷(牛)羊尾,还有鱼子酱,鱼子酱有黑鱼子酱和红鱼子酱,两种价格差别很大,如果不是特别讲究的,红鱼子酱味道就不错了。可惜“老莫”少有伏特加供应,一种适合俄菜风格的替代物就是二锅头,其他的酒感觉上总会差些。

  记得第一次去“老莫”是在八十年代初,一去便就一发不可收拾,常常跟妻(那时候还是女朋友)两人的工资一多半就扔到这里。除了在国外的日子,一直是这里的常客,眼看着“老莫”日见衰老,门可罗雀,陈旧的装修和几十年一贯制的服务方式,赶跑了许多人,有那来的,也多是为了怀旧。后来,不少的小说和电影都以老莫作为背景,渲染着对过去时光的怀恋,“老莫趁此良机大兴土木,将餐厅重新改造得华贵典雅,在原汁原味的俄罗斯音乐声中,身着民族服装的服务员的脸上,展现了从未有过的笑靥。现在到老莫吃饭,几乎次次都要排队等号。

  吃西餐不能不吃法餐,北京的法餐论名气当属位于崇文门的马克西姆餐厅,据称是最正宗的,很多年前去过一次,由于什么事,不喜欢那里了,便就没再去过。早些年常去的是东单金鱼胡同里的那家,后来拆了,便不再去。为吃法餐转悠过很多地方,最后喜欢上了垄博广场的福楼,厨师和领班都是法国来的,品尝正宗法餐的同时也欣赏了法国人的优雅,还有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最喜欢的还是昆仑饭店的旋转餐厅,十年里几乎换遍了所有种类的西餐,总是很少的人,在优美浪漫的钢琴声里,浅浅的饮一口法国红葡萄酒,静静的看着窗外的车河灯影,暮色星光,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感觉。

  也常去三里屯酒吧街北头朋友开的西餐馆,那是一份随意,你的邻座许是那个公司的白领,也许是某个国家的大使,在和煦的夏夜微风里,坐在街边的小桌前,看着游人如织,车来车往。当打开菜谱,发现原来的西班牙菜变成了意大利菜,你便知道,这里的女主人又有了新爱,另一个浪漫故事的开始。

  吃西餐感受的是那种氛围和优雅,你也在制造那种氛围和培养自己的优雅,你一定不会在那里大声喧哗猜拳行令;你烦别人对着手机旁若无人叨叨不休,你一定会偷偷关掉自己的电话;你也许不会西装革履的去吃一顿西餐,但你一定会仔细洗净你手指甲里的油泥;进门的时候你直冲而入,出门的时候你会为女士轻轻的扶住门框。

  吃西餐有时候也看出一个人的底蕴和修养,见过一些朋友,在外面混了几年,回来满口“我不think你是right”的语言习惯,但吃西餐喝汤时总象在吹口哨,吃意大利面条也一定要用筷子,假若连吃西餐都没有学会,对别人社会和文化的了解想来不会太多。不经意间的举动也许会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变化,我的一个朋友曾与一家西方公司洽谈合作,在对开出的条件基本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对方的代表一直不愿签字。谈判中止大家去午餐,朋友在进门时自然的给这位女士代表打开并扶住门,西餐想来也吃的很好,席间并未再谈商务,回到谈判桌后,这位代表突然很痛快的签了字。后来问她原因,她说:“我曾经的顾虑主要是社会以及合作双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当我看到我是跟一位懂得为妇女开门和知道如何吃西餐的人合作,我想我们会成功”。

  当然,在中国培养优雅很难,缺乏这种大环境。邻居为了培养女儿成为一个淑女,从孩子很小开始即逼学琴棋书画、苦炼体操芭蕾,到了十余岁,孩子的举止还真真显现些优雅出来,可等到孩子上了初中,住校,碰到一个曾是全国女子散打亚军体育老师,一个学期回来,孩子便学得跟练拳击的一般,走路也晃晃悠悠的横着走了。

  跑题跑远了,吃西餐跑到了邻居的女儿。总之,吃西餐是一件不坏的事,去试试吧。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