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训诂之笑柄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侃啥大帝 于 August 02, 2001 09:47:01:


送交者: 侃啥大帝 于 July 20, 2001 01:24:56:

方氏训诂之笑柄


>>这是个训诂问题,而不是哲学问题。

开宗明意,把问题限制在「 训诂」范畴内,太好了。微微一笑。

>>可以这么说吧,凡是那些把这个「道」字不当「说」解的,都
>>是在把自己的哲学观强用来解老。

”凡是“两字有点无畏。就怕自己没走几步就掉进自己设得「 把自
己的哲学观强用来解老」的陷阱去了。暗地偷笑。

>>训诂,则注重原文的本来意思,

其说法忒嫩了些,朴学的皮毛没沾。讪笑一声,您老接着来。


>>要知道其本来意思,则必须知道当时的习惯用法,
>>最省事的,莫过于去找一下同时代的人的解释。

大妙之语。「最省事」 的办法?就是舟子的训诂法吧。忍俊不住,
先哈哈大笑一哈。

「最省事的,莫过于去找一下同时代的人的解释。」真是精譬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这么说吧,羽箭,ZR,粉哥这些同方
舟子同时代的人,对「因此才有了我。」的解释可谓最合您方博士
之意吧,而且挺替你省事的。哈哈哈。


>>先秦的韩非子恰好就解释过【老子】,而且还流传下来了
>>【解老】【喻老】这么两篇。

没错,是「解释过【老子】」,而且是【韩非】,不是什么原来的版
本。记下了。嘻嘻。

>>老子的活动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春秋时期,但是「老子」
>>一书的成书,则一般认为在战国末期,也就是跟韩非子同时。
>>同时代的人,自然最有发言权来解释词语的用法。

嘿,没根没据的,用两个「一般认为」,就把老子其人和其书楞给
分割裂了300年去。好个障眼法,好手段啊。嘿嘿嘿,冷笑三声。

慢着,「 同时代的人」?谁和谁同时代?韩非和老子一书同
时代吧?接着就「自然最有发言权来解释」了。说得真轻巧。
我怎么就觉得不那么自然捏。经方氏这么一训诂,同时代的概念就
产生了。接着,同时代的人最有对他人文字解释权了也很自然了。
嘿嘿,这下方舟子三个字自然也可解释成什么张舟子,王麻子,XX子
咯?哈哈,别跟我急。你我同时代的人,自然最有发言权来解释您
老词语的用法吗。

>>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
>>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
>>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与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
>>衰者谓常。者而常,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
>>道也。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
>>「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这段来自【韩非子】吧?尤其这句「 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这段解释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个「道」是作为「字」「论」
>>来解释的。

随你怎么说。不谈哲学,不搞凡是就好说。
>>第二,这句话在当时的版本是「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后来才简略成了。「道可道非常道」。

且慢!说清楚了,那句话?怎么个当时的版本?当时【韩非子】的版
本,还是当时【老子】的版本?前面你不是说【老子】一书形成的年
代和【韩非子】同时代吗,这里怎么这会儿又先「当时」,再「后
来」?按你的前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该是当时韩非子的话,
可又按你的训诂:
「当时」有个【韩非子】,
「后来」蹦出个老子,
剽窃了【韩非子】,
简写成了【老子】?

哈哈。关公战秦琼涅,侬格里捣浆糊是哇,侬乡下宁懵上海宁是哇!
笑死个人啊,您。

>>按照原来的版本,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断句「」多义「的问题,


得,方氏训诂终于出了勇敢无畏的结论了--【老子】的「原来的版
本」,不经十月怀胎,就这样不知姓韩还姓李地呱呱落地了。口可,
口可。

>>后人的简略才把问题变复杂,而使得有些人可以自作聪明地随意解
>>释、发挥。


是啊,是啊。这真才是给那个「最省事的」训诂之人一记大嘴巴吧。
哇哈哈。


最后,为了鸣谢方氏训诂之娱乐效果,我把手头能收集到一点点资料
整理出来,馈赠给方博士,以及其它有兴趣的读者。

老子其人和其书
-------------

综合归纳目前学界的观点看,有三大流派:

1。认为老子一书是老聃遗说的发挥。老聃应生活在孔子同一时代,
即春秋时代。持这种观点的主要学者有马叙伦,张煦,唐兰,郭沫若
等。根据马叙伦的考证,当孔子五十一岁时(公元前502年)和老子见
过面。当时老子已有八,九十时。(参见马叙伦【老子核诂】第36
页)。唐兰和郭沫若的考证,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推断老子是春秋时代
的人。【老子】一书也在同一时代撰成。郭进一步提出,【老子】上
下篇出自环渊之手,所录老子遗训而成。环渊系老子再传二代或三代
弟子。(参阅郭沫若【青铜时代,老聃,关伊,环渊】)。


2。认为老子其人和其书都属于战国时代。主张这一说法的有汪中,
崔述,梁起超,冯友兰,范文澜,钱穆,罗根泽等。在老子,李聃,
李耳,李檐(单人傍)是否就是一个人的问题上,罗根泽的考证认为就
是一个人。而范文澜则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李耳。


3。认为【老子】成书时代在秦汉之间。这一学派的中坚有顾颉刚,
刘节。顾认为【老子】一书著作是李聃。(参见顾颉刚【从吕氏春秋
推测老子成书年代】)

据本人接触到的资料看,第一种观点是最普遍和流行的看法(郭的
【环渊作者说】例外)。根据是,进年来新出版/编撰的文史工具书,
教科书中多用这一说法。当然,这种倾向性看法决非是对老子学中几
个歧见的断言。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又称楚简【老子】)是
目前能看到的,历史最悠久的【老子】传抄原件。虽然它为老学提供
了新的考证素材,但因楚简缺损严重,语意不清等因素,老学中许多
存疑争议仍无法定论。

韩非以及【解老】【喻老】
----------------------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 ~公元前233年间) ,他和秦国名相李斯同为荀
子的学生。


对韩非的学术思想的宗源,国学大家有些评论摘录在此,可供读者正
本清源,细辨韩非和老子的异同。


「非本学于荀卿。而好老子书,逐融两家之说,倡法治之论」。(钱
穆【国学概论】)

「韩非子,根据汉人的分类法,是属于〈法家〉的。但严格地说,应
该称之〈法术家〉」(郭沫若【十批判书】)

「道法二家,关系最切。原本道德之论,管子最精。发挥法术之意,
韩非尤切」(吕思勉【经子解题】)


「韩非子是战国末总结诸子的大思想家。他吸取了荀子的儒家学说,
老子的道家学说,以及东周郑国传统的法家学说,构成韩非但刑名法
术之学。」(范文澜【中国通史】)


尽管韩非的学说有对老子学说进行蓄发,然而对韩的【解老】【喻
老】是否是韩非所作,史学家存疑颇多。更不待说,韩非的【解老】
是否忠实与老子的原意了。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根据他的分析推断说:「大概【解老】
【喻老】诸篇另是一人所作,不是韩非的作品。」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解老】【喻老】在我看可能不是
一人所作。因为这两篇的笔调,思想,对老子语的解释都不同。甚至连引用的底本也有文字上的出入。」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指出:「韩非推崇老子,全书多引【道德
经】语。但老子宗旨在软弱无为,韩非却主张刚强有力。【解老】
【喻老】两篇,阐发道德本意,语甚详备,但其中无一语涉及无为软
弱,可见韩非仅取老子法术,并不取老子的宗旨。」

吕思勉在【经子解题】有道:「【解老】第二十,此篇皆释【老子】
之言,义甚精,然非【老子】本意。」


综上所述,本来用【韩非子】来哲学地解释【老子】,也无甚不可。
但方氏用最省事的训诂法,把【解老】训诂出什么【老子】方氏版
来,可真就怡笑天下了。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