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蜀篇》之三 牵动天涯万里程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吴 斌 于 November 24, 2001 02:52:58:

《回乡偶书--蜀篇》之三 牵动天涯万里程

--------------------------------------------------------------------------------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

送交者: 吴斌 于 July 30, 2001 16:03:53:

回答: 其实我们有时回国也体恤民情的。 由 吴斌 于 July 30, 2001 15:58:20:

三、牵动天涯万里程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说国家要建三峡大坝,“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坝区的景观将在九X年被淹掉。那时就和同学商议某年暑假一定去游,否则就看不到了。哪知后来终因太远,未能成行。没想到出国多少年后,竟不远万里而来。

其实,早先在安排此行日程时,由于时间紧,尤其是得知三峡游要至少三天时,本不能沿江而下的。但主席王乾执意要去,电话里他几次说要体验那“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情。他的一席话把我说动了心,下决心就是日程再紧,也要挤出时间去三峡看看。于是我们通知北京取消了原定在武汉的行程。

无论是比规模还是投资,三峡工程都是世界罕见,中国第一。也正是由于其规模和投资,中国政府一直对此工程的上马议而又议。早在孙中山时代,就有建坝的意愿。雄才伟略的毛泽东在建国后也曾多次考察过长江,多次接见被誉为“长江王”的长江水利专家林一山,探讨修建三峡大坝的可能性。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词,
荡气回肠,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堪称他的代表作(斌以为,日后三峡大坝竣工,一定应将主席的这首词立碑于坝上,永世留芳)。但我们当时的国力都难以承担如此大的工程。

建成的三峡大坝将有三大用途,第一防洪,第二发电,第三改变川江的航运条件。单从这三大用途上讲确是意义深远,将造福子孙千秋万代。但是平民百姓担心的是坝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消失,专家们担心的是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不可逆的影响,政府则多一层移民和筹措资金的考虑,因而一直在人代会上有着不同的声音。小平
同志在世时拍板,不能“议而不决”,决定上马。九七年底大江截流成功,三峡大坝的二期工程全面展开。按计划是在2009年将现在的导流明渠建成南岸厂房(即第三期工程),并网发电,三峡大坝全部完工。也即在2009年,所有上游在库区水位以下的城市和景点将全部被淹,长江从宜昌至重庆将为平湖。中国政府预算总投资为900亿人民币(其中400亿用于移民),这还是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而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去年一年一人就捐出差不多同样的钱给美国的慈善事业!)

如果细想一下,其实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消失还是可以补救的,何况政府还花大力气作了规划。“丰都鬼城”是建在丰都山上,是淹得最少的景点;“石宝寨”将修防护围堰,届时有桥和岸上相连,成为长江中的一个“盆景”;云阳“张飞庙”将全部搬迁,按原样修复;“屈原祠”因修葛洲坝已搬迁到秭归,以后将再随秭归城全部搬迁到南岸的新秭归城;“大奚文化遗址”业已发掘完毕;大宁河上的小三峡将全部被淹,但上游的小小三峡将被开发出来;只是三峡上的自然风景多多少少要有影响,峡壁上的石刻碑字将全部沉入水中,无法搬移,多少是个遗憾。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不是那么容易修补的了,而且影响多少,现在难以预料。再加上中国工程质量近几年屡屡暴露出问题,这千年大计的三峡工程也自然引起世人的担忧。但愿现在排名于中国旅游四十佳之首的三峡,在2009后还是国人旅游首选的第一去处。

我以前虽未到过三峡,但早对她一往情深,尤其是那屡屡见于文学作品里的巫山神女。从小读过楚人宋玉的《高唐赋》。后来总不解这一句“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为什么就成了千百年来男女情事的代名词?古典小说里的男欢女爱,在宽衣解带之后,每每就要说:“先到巫山十二峰”。中国古人直接描写性的文学作品也不少,也不乏有上乘之作,却为何成就了一个虚妄的“云雨”二字?这大概和我们中华民族含蓄而又崇尚美感的传统有关吧。

谈到三峡,就不能不谈到巴蜀和巴蜀人。唐代诗歌的两大高峰都是和巴蜀有直接关系。李白出蜀时,壮志凌云,“远渡荆门外”。一进长安,才华崭露,便被誉为“谪仙人”,这才有“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千古佳话,才有他愤然出京“五岳寻仙不辞远”、“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放荡豪情,才有“诗仙”问世。杜甫生逢安史之乱,辗转迁居蜀中,在“家书抵万金”和茅屋为秋风所破中度日如年,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古今七言律第一诗。一旦听说史朝义兵败自杀,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便难奈喜悦,规划出回家的路线,才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动人诗句┉┉蜀中才子,一旦冲出夔门,前途无量。从苏东坡到郭沫若,都验证了这一点。

上客轮时,我再三叮嘱导游小姐一定要在船过巫山神女峰和三峡大坝工地时叫我们,千万不要错过了。

从小三峡归来,客轮继续驶向巫峡深处。我们早早就候在了甲板上。船过巫山神女峰下,导游指给我们看,说那山颠上的一座“小”岩石(实际高十四米,只是太远,显得小),就是著名的巫山神女。山石的轮廓的确象一女子翘首东望。我感慨万千,想到她不知已在此站了多少年,这么多年来,又见过多少人事沧桑,受过多少游客的瞻仰,被多少人讴歌赞美四海传扬?然而这千百年不变的世界就要为之一变了。过了三峡,就要到举世注目的三斗坪的三峡工地了。不知这世纪大坝落成后,可否真的事如人愿,造福于子孙后代?可否会对生态,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愿“神女”还能千百年地站下去,再见千百年的人事变迁,再领受千百年游客的瞻仰,再被千百年地讴歌赞美四海传扬┉┉

客船渐行渐远,十分钟后“神女”便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但就在这十分钟里,我想了很多很多,后来写成了这两首诗。


『七绝』二首--过巫山神女峰

之一

一赋千年楚客声,
惹来暮暮朝朝情。
巫山一石寻常物,
牵动天涯万里程。


之二

千年望尽大江东,
水过千年已不同。
闻说西江出石壁,
可将云雨入湖中?


(二零零零年四月二十七日于巫峡)

吴 斌

二零零零年五月二十六日于英国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