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的都是个人,民族的灾难是逃避不了的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宛云 于 January 23, 1999 01:24:53:


回答: 中国文人缺少具有生命的孤独感! 由 凡夫 于 January 22, 1999 01:33:46:

你说的很对,中国文人在苦难面前是不敢承担的,总能找到退
路,所以,国人看客多,冷血多,文化上的小意境多,大境界少。

偶然读到一篇文章,谈到乾隆下诏征集、编纂《四库全书》全过
程所贯穿的深文周纳的手法和阴谋,令人无法平静,说给大家听。

从清初到乾隆,文字狱一代酷于一代,清初是大肆的肉体屠杀,
扬州、嘉定、金华、济南……血雨腥风,政治稳定后文网繁密,
进一步镇压汉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反抗运动。
乾隆的心理十分阴暗,他先下诏征书,条件非常优善,征书受挫
时又立即做出宽厚慈祥的样子百般体贴,什么“记载失实,固所
不免”,什么“何必过于畏首尾耶?”等等,先引诱,后威胁,
重点放在江南,下诏的第二年发出最后通谍,紧接着列出黑名单
,陈四益先生在《四库〈四记〉》里指出“图穷匕现,寓禁于征,
……乾隆对于查禁书籍的兴趣,远比编书要浓厚得多,其查禁的
手段也比历朝帝王(包括秦始皇在内)狠辣得多。”

乾隆在编纂《四库》的过程中放开手脚,大烧特烧,一类是明人
著作,多抗清内容,一类是当代人著作,主要是不驯顺,不合作
,不甘心作奴才的文字。铲除的办法又靠两种制度,即书籍送检
和鼓励检举揭发制度,并且,乾隆信不过地方官,书籍书板要通
过长途运输送到他眼皮子底下销毁。

延续了19年的焚书运动,每年焚毁的书目俱有案可查。
《四库全书》收书3400多种,所焚书的数量竟与之相同。
乾隆对异族文化的敌视,超出自我防卫式的攻击,要绝对控制对
手的蛮横霸道是中国许多帝王共同的禀赋,这些在以后的毛身上
都有体现。今人只爱历数乾隆修《四库》的功德,却不辩其中秽
德昭彰之实质,修一部《四库》,给历史留下如此巨创,
何功之有?!

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秦始皇当年也烧书。一样东西总是朝着起步
的方向不断发展,而不是相反。以此来看,我们的老祖宗从秦始
皇到洪天主再到乾隆,一路烧下来,越烧越烈,一直烧到“文
革”,把个龙脉给烧断,绝非偶然。

我不愿陷入“本质论”的泥沼,说我们的文化本来就不宽容。但
建构说又不能解释那个“初始条件”,当初,为什么秦始皇要焚
书,而不是杀几个人了事?那个极度敏感的初始条件是如何形成
的?它是不是决定了我们以后的文化走向和命运?假如历史在一
个地方打一个哈欠,假如秦始皇点火的一刹那天降大雨以警示,
那我们的文化是不是就会拐到另一个地方去了?混沌理论让我们
不得不宿命,我们主宰不了任何一个动机,我们只是这些动机的
被动发展,面对历史,任何一个细节都足以让人警惕。我们对抗
不了混沌,但我们能把握其中的“有序”,“焚书情结”就是中
国文化中的“有序”,文革是它的登峰造极。

要挖“文革”的病根,情不自禁地就会想到秦始皇,他和老毛对
待文化有一样的心态,秦始皇不烧世俗使用的书(如医药、
种树的书等),他只烧思想。
这种对文化反叛“初始条件”的极度敏感为我们日后的文化沿革
埋下了伏笔,一场“文革”不发生在中国才怪!

抱歉!一不留神又沉重起来。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