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 round 棉花糖 VS.糊涂虫 & yu-jian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Tenten 于 February 01, 1999 09:31:26:

送交者: Tenten 于 January 29, 1999 15:28:30:

I don't have time now.just post it.

糊涂虫

我一再说明了,情绪跟情是两回事。情一定要有,但情绪万万
不可有。

这个情绪煽情的标准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a universal
standard)。就算是写爱情的东西,作者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抽
离出来,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低俗了。

我并不一定要人人都写朴实的句子,才是没有情绪。我也很喜欢
热情澎湃的东西。我就书架上随便找一本我喜欢的书,随便找
一段作个例子吧。

我年青时很喜欢一个台湾作者叫王尚义的。他就是属于那种年青热情
形的作家。敢爱敢恨。讲失落就是失落,讲孤寂就是孤寂。直接
了当,不拖泥带水,不带一点情绪色彩。下面就是他写的一段:

。。。
他-修长的个子,瘦削的面庞,蓬松的乱发,永远充满哀愁和迷惑
的眼睛。他悄悄地来,悄悄地去,拖着一条沉默的尾巴,好像
他不认得大家,大家也一样不认得他。

。。。
解剖室里,八九成堆的同学们挤在尸体前,专注地追查着血管,
神经,肝和心脏的位置.只有他,手里拿着解剖刀,痴痴地站在
一旁,像一尊化石,像一块寒冰,像一个入定的老僧,他的眼睛
变得更深,更多的迷惑。在同学们忙着的时候,照例是没有人
顾虑他,他也照例地没有发话。偶尔,他转过身,走到讲台
边挂的一架骷髅标本前,他握起骷髅的手,柔和地抚摸着,
又亲切地望着骷髅的面孔,他凝立在那里,似乎和骷髅谈着
什么知心的话。。。

这是一段渲染色彩强烈,很passionate的描述。可是他没有情绪
化。换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来写,一定忍不住要加一些情绪化的
字眼,什么他看起来是多么的孤寂之类的话。这种话一说,文章
的力度就小了。

其实这段话有很大的程度,作者是在描写自己上解剖学时的心情。
因为王尚义自己本来是念医学院的。但是,他不但具体的把自己
抽离出来,换个第三人称写,而且在感情上,也成功的把自己感伤
的情绪抽离出来了。

可惜王尚义死的很早。不知他老了以后写出来的东西会怎么样。

再说桐城派的散文怎么样,我不置可否。可是他们说的“言有
物”,“言有序”,应该也是一个不变的道理。

2.棉花糖


情是一种感受,绪是一种郁闷或者说是烦躁和冲动。
是一种反思,解剖后的东西。
就象思和思绪,思只种被动的感,绪则是主动的成份多些。
感受每个人都会有,但不是任何人都能表达出来。
写字的人情感还要更敏锐,但形成文字靠的是炼字和写作的手法。
所以情绪确是某种创作动机的体现。

我们现在争论的其实不是情和绪,而是表现的手段和力度的问题。
在这点上每个作家都有他的风格,大可不必强求一致。
不应该有什么a universal standard的五湖四海的真理。


小说与散文的关系好比舞台剧和电影.

电影演员在特定的场景中表演,利用克意营造和可变化的
背景和光现,加上镜头的可拉伸,特写和蒙大奇的效果,
演员情绪花的东西绝对不能想舞台剧一般夸张,相对而言
电影演员的动作就要更含蓄些。舞台剧离观众,感觉上要近些,
情绪越多,煽情越快。效果也就越明显。

同样小说的空间要大许多,刻画的人物也迥异。
怎样叙述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铺陈得可以很从容,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交替运用,可交融得很好。
相对而言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为主的不多,至少要结合其他人物
的第三人称的描述,给人有一定距离的的感觉。

而散文由于篇幅的局限,没有让人入戏的“前戏”衬托。
多是第一人称的抒情,或是以另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出现的
第一人称,所以要很快地渲染气氛,感情投入越多,读者
进戏越快。短时间内如何铺承,如何衬托高潮那就是力度的问题。

至于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大可不必规律化。


不知道台湾有没有写小说的,好象写杂文之类的多些。
台港的文字,由于和我们分开太久了,彼此感受不到一起。
交集的东西少了,很难有什么共鸣。
你提的那段文字,感觉不出什么好来。

阿城的东西,除了>刻画的较丰满外,也没见到更多
的翻新,他只是知青文学中略微出色的一个罢了,相反台湾
文学界却给他很高的评级,或许也是对大陆的不了解,还是
看重的只是那段历史。


至于桐城派的几位,不过是八大家的复古没有什么超越的地方。
汉唐的传奇文章却和现代的小说相差了很多。

3.yu_jian

“煽情”与抒情不同。“煽”字,是煽风点火的“煽”。也就是说,
本来没有多少热,却试图使之燃起来。

用这个标准来看,红楼梦不煽情。读得越深入,越觉得作者内心无限
的沉痛,只用文字若有若无举重若轻地表达出来。冰山一角,深不可
测。几百年下来,情犹未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瑶姐儿的东西。初看还好,读得越深入,越觉得无聊。全是煽情。

故煽情不煽情,不在写法。在作者本身有没有情,有没有深度。如果
作者本身其实并无铭心刻骨的情感,必是煽情。不看也罢。不写也罢。

“为谱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同是写情。差别在有无
真情。煽情、抒情之别,即在此。

散文无定法,怎么写都可以。唯须言之有物。故吾只写菜谱。:〕抒
情太多,就耽误了吃菜。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文字以简明为上。说得越多,外延越小。

惟简单能广大。

以此来看《外公》。末一段改成:

“外公死在二姨家,享年八十四岁,是半夜走的。没有挣扎,也没人
在跟前。只有跟了他几十年的老烟袋。

那时,我在北京。”

这就够了。已经说了那么多回忆的文字,结尾应当简单点,才能总括
全文。原文似乎成了只关心外公在炉前想什么。不是煽情,是累赘。

累赘可改,煽情不可改。前者是技巧,后者是立意。


所有跟贴:

这棉花糖是从那来的? - 糊涂虫 (629 bytes) 16:42:45 1/29/99 (16)
只说三点。。。 - tigexing (210 bytes) 17:39:50 1/29/99 (15)
嘿嘿,跳脚的来了,还有没有其他的? - 糊涂虫 (0 bytes) 19:30:07 1/29/99 (14)
希望理性讨论问题,请别耍流氓腔做泼妇状。 - tigexing (0 bytes) 19:40:49 1/29/99 (13)
哇,这就叫耍流氓? - 糊涂虫 (82 bytes) 20:00:05 1/29/99 (12)
姓糊的,我要告你败坏名声罪. - 春后 (0 bytes) 03:53:31 1/30/99 (0)
你这不是拐这弯儿说我和大江是流氓么?(苦笑,叹气) - 春后 (43 bytes) 02:38:15 1/30/99 (1)
别生气,开玩笑的啦。 - 糊涂虫 (0 bytes) 06:03:07 1/30/99 (0)
对我上述三点的简单阐释 - tigexing (726 bytes) 20:47:07 1/29/99 (5)
这样就可以理论了。 - 糊涂虫 (847 bytes) 21:51:45 1/29/99 (4)
请教糊涂姐一下 - 敬亭 (152 bytes) 23:14:46 1/29/99 (3)
又来问难的 - 糊涂虫 (786 bytes) 06:32:04 1/30/99 (2)
谢谢糊涂姐! - 敬亭 (206 bytes) 22:08:52 1/30/99 (0)
说得好! - 宛云 (0 bytes) 15:57:27 1/30/99 (0)
俺来了.糊糊姐姐,你想咋收拾他! - 小流氓 (34 bytes) 20:21:11 1/29/99 (2)
哎呀,我的天,真跳出个小流氓。(哈哈哈。。。) - 糊涂虫 (0 bytes) 20:39:10 1/29/99 (1)
糊糊姐姐,看来你舍不得让俺骂他?嘿嘿.俺听姐姐的. - 小流氓 (0 bytes) 21:12:19 1/29/99 (0)
forget this.from 木矛 - Tenten (568 bytes) 15:31:21 1/29/99 (0)

这棉花糖是从那来的?
送交者: 糊涂虫 于 January 29, 1999 16:42:45:

回答: 2nd round 棉花糖 VS.糊涂虫 & yu-jian 由 Tenten 于 January 29, 1999 15:28:30:

为什么我老没看到他的原贴,难道棉花糖是tenten?

我想这问题写到这地步还搅,就是死搅蛮缠了。

我一直没有谈风格的问题,正因为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
是我讲的情绪却不应该是有争议的问题。这个在美国都是共识,
没有为这个在争了。中国人到现在还死不承认,我不知这是
什么心里。我知道我这样一讲又会搞的很多人跳脚。但这是事实。

把阿城贬成知青文学,那真是糟蹋自己的文学。三十到七十年代
的文人,没有几个能赶得上他的。郭沫若,老舍,钱钟书,
都有煽情的成分。现代的年青作家我不熟,不敢多说,想来也
没有几个能赶得上的。

这个情绪问题,我看,连中文网的BBS,也都在泛滥成灾了。一些
文艺网全都惨不忍睹。这是什么道理啊。。。

只说三点。。。
送交者: tigexing 于 January 29, 1999 17:39:50:

回答: 这棉花糖是从那来的? 由 糊涂虫 于 January 29, 1999 16:42:45:

1. 谁批准糊涂虫以美国文学批评界发言人的口吻说‘情绪’
问题已经是‘共识’?

2. 完全不带‘倾向性’的‘感情’有感染力吗?

3.阿城是个优秀作家。但糊涂虫对阿城是否怀有一种类似少女
追求‘偶像’的非理性崇拜?

对我上述三点的简单阐释
送交者: tigexing 于 January 29, 1999 20:47:07:

回答: 哇,这就叫耍流氓? 由 糊涂虫 于 January 29, 1999 20:00:05:

1. 情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绝对共识的。自打 T.S Eliot 就文学作
品中作者应该保持 personal 或 impersonal 引出争论以来,这一直
是个‘仁者,智者’的问题。糊涂虫如有时间,请读一下 “Emotion and
Emotional Transfer" (Trueman, 1991, New York, Newbury House)

2. 情感倾向性问题。
如果想绝对保持 impersonal 和 cool 的口吻,请去写科学报告。
理性与激情是一对矛盾。如果作家总是以‘so what?' 的态度来
看待人生,那他也没什么必要去写作了。

3. ‘阿城情结”
阿城是我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我也读过不少。实际上,正象一个
作家不可能不在其作品中输入倾向性一样,我们对作家的评判也
是带有很强主观色彩的。有意思的是,一贯反对’煽情‘的糊涂
虫在对待阿城的评价问题上却显现出了颇为强烈的 ‘非理性’
倾向。

这样就可以理论了。
送交者: 糊涂虫 于 January 29, 1999 21:51:45:

回答: 对我上述三点的简单阐释 由 tigexing 于 January 29, 1999 20:47:07:

1。 personal & impersonal的问题跟我说的情绪问题,根本就
风马牛不相及。我说的情绪问题是sentmentality.怎么又来望文
生义啦。看了情绪两字,就跟emotion扯上关系啦?

还要说多少遍,情跟情绪是两回事。

personal & impersonal的问题,在我引用演员说的话时,已答
覆过了。好演员要失去自己,溶入角色。更好的演员,则是在
失去自己后,又再把自己加进去,演出风格来。还要要我再怎么
讲?

2。情感倾向问题。
只有说去掉情绪,没有说去掉情感。

3。阿城情结。
这是你主观的印象。你要这么认为,我是没得办法的。我认为我说
他好处时,都是有proof的。
嘿嘿,他是我读到的中国作家里,第一个带有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家。
那里所展现的大爱,怎能不叫我崇拜。我崇拜的人还多着呢。
富克纳,劳伦斯,海明威,富斯特,欧威尔,还有很多一时想不起
来的名字。阿城是众多洋文里的一个中国名字。我怎能不感激零
涕哪。
崇拜阿城总比崇拜老毛好吧?怎么,吃醋了?

请教糊涂姐一下
送交者: 敬亭 于 January 29, 1999 23:14:46:

回答: 这样就可以理论了。 由 糊涂虫 于 January 29, 1999 21:51:45:

“情绪”,“情”,“情感”在你的论述中的明确定义究竟
是什么?区别何在?

“煽情”的标准定义究竟应该怎么解?

以上概念我读了你的帖子,还是把握不准。


又来问难的
送交者: 糊涂虫 于 January 30, 1999 06:32:04:

回答: 请教糊涂姐一下 由 敬亭 于 January 29, 1999 23:14:46:

存心找麻烦吗。

我不想下定义,太难。这样说吧。情绪是mood,没有控制的情感。
好比点根烟,一路让自己滑落下去,那种没有控制的,恣意的
,沉溺於某种状态中的心境。

情,情感,就是emotion了。这个大家都晓得的。

煽情yu jian已经讲的很好了。不过是个情绪滥情的动词。带有
夸大渲染的意思。

比如琼瑶的小说,她刻意创造的是一种虚拟的不实的爱情故事。
她用不同的方法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气氛。一再又一再的强调
那种气氛。就是一种情绪的漫延。就像点了根烟一样,一路滑
落出去。那种艺术就像商场里卖的廉价风景画。红红的斜阳,
金色的稻穗,小桥流水。样样都没有控制的说,你看,多美啊。

好的艺术是要让你感受更深刻的东西。要达到那个目的,没有
深度内涵是不可能的。而控制往往是第一步。然后才能讲别的。
你自己一味的滥情,想把这种情绪传染给读者。再好,也不过
是一副卖钱的风景画吧。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