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过大节──圣诞节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采购员 于 February 02, 1999 18:11:42:

送交者: 采购员 于 January 30, 1999 21:42:39:

在美国过大节──圣诞节
刘东

九八年新学年开始之际,我辞别了家人和朋友,只身一人从北京来到了位于五湖中最
东边的安大略湖南岸风景如画的纽约州罗切斯特(ROCHESTER)城,开始了在世界上唯一
的电影保存学校的学习和研究。
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在时时留神了解体验美国文化 。作为反映美国文化一个重要方面
的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到美国后我就感到这里的节日真是一个接一个。
这使我这个热衷了解美国文化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始终处于节日的亢奋状态。10月过完了
万圣节,11月又迎来了感恩节,紧接着便是12月的圣诞节。节日的装饰从万圣节吓人的
各种鬼怪面具和服饰,到让人感到丰收之后那种喜悦心情的巨大南瓜,最后到挂在门前
的圣诞花环和摆在客厅里挂满彩灯的圣诞树。这三个节日可以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三大节
日。其中圣诞节最为重要,也最受美国人和居住在美国的各国侨民的青睐。
在11月底或12月初,有的美国家庭就开始营造圣诞节的节日气氛。在门前挂上由松树
枝环绕、大红绒纸装饰的花环,在门廊挂一串串彩灯。这时商店也开始摆上各种圣诞节
玩具、礼品。随着节日的临近,节日气氛渐浓。在罗切斯特最著名的大街──东方大道
(EAST AVENUE)有两处出售专门为圣诞节种植、形状为底宽上尖的圣诞树。根据松树的
大小,价格由10至35美元不等。人们把圣诞树买回家后,串上几百个小彩灯,放在客厅,
真是有群星灿烂,赏心悦目之感。
在市中心的中城商城(MIDTOWN PLAZA),12月中旬组织演奏会,前来购物的人驻足免
费观赏精彩的演奏。整个商城大厅热闹非凡,圣诞老人站在巨大的圣诞树前与人合影。
圣诞节的前几天,人们纷纷涌向购物中心(MALL)。这里的购物中心与北京的购物中心
不同。一个MALL内有上百个商店,MALL内吃、穿、用、玩俱全。一个MALL相当于西单
一条街所有商店之总和,就是在MALL内只看不停地逛一遍也得需要2小时。MALL内所有
商品没有假货,集世界各国商品于一处,在美国可吃世界、穿世界这话一点不假。这几
天人们花钱最大方,特别是一些美国人圣诞节前一天的24日才去购物,也不太计较价格
高低了。这几天也是商家一年中最忙最赚钱的时候。12月一个月的赢利要达到全年赢利
的一半,否则这家商店明年就要关门了。此时商家出售商品优惠20%至50%。一位中国朋
友告诉我,尽管价格优惠50%,他们家也不买,因为商品基价很高。他们常常等到减价
75%时才买,平时100美元的东西,此时25美元就到手了。此时购物买到的东西才是物美
价廉。其秘诀就是不买应季应节应时之商品,特别是衣服。
圣诞节是美国法定假日,加上周末,共三天。这几天正象中国春节,亲朋好友聚会一
堂。我同一时间收到中美朋友同学的三个邀请。只因分身乏术,我只好参加了同学组织
的聚会。共有13人参加了24日的圣诞晚会。由于美国同学都回家过节去了,只剩欧亚同
学。所有同学都在乔治伊士曼国际摄影和电影博物馆学习,一半学摄影保护,一半学电
影保存。13人中分别来自挪威、西班牙、意大利 、阿根廷、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
除每人分担10美元餐费外,每人还带去了本国的菜肴或饮料,晚餐食谱多国化,有挪威
鲑鱼,有西班牙鱼、有法式汤,有日本的豆腐炒肉片,还有意大利同学做的火鸡。特别
一提的是阿根廷人做的法国汤。这个汤用了半个晚上,把做汤用葱头等蔬菜研成沫,再
煮成桨糊一样,也品不出是什么用成的汤。这顿晚餐各国菜肴俱全,且东西方菜系都有,
当时真是大饱口福。但胃口不争气,消化不了那么多西餐美味,塞得肚子痛。
西方很忌讳十三这个数字。在晚会上得到印证。本13人,但摆了14副刀、叉和盘子。
一位日本同学用过自己的盘子,想用那没人用过的盘子,其它人都说“不要动!”(DON’
T TOUCH IT!)。我问这副餐具是为谁准备的,回答说,这是迷信,我们不喜欢“13”,所
以凑成“14”这个数字。
25日是圣诞节。上午我骑车去市中心,发现所有大街几乎看不见行人,商店关门谢客。
整个城市就象冬眠一般,与圣诞前夜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此时的美国人都在睡大觉,
他们可以睡到中午12点。
26日晚,一位朋友带我去罗切斯特基督教中国教堂参加圣诞庆祝活动。约有四五十人。
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来的。他们当中有大学教授、有工程师、有音乐家、有博士、硕士。
各种职业都有,且全家老小一起来。信教的人来,不信教的人也可以来观看。
活动先分两个组进行。我去了橄榄组,20多人。首先由一位男士讲圣经故事,然后大
家一起学圣经。圣经那段讲的是耶酥诞生,耶酥出生后由于客栈已满,只好放在马槽里。
橄榄组再分成两半,开始一字一句地朗读,并要求背下来。人们逐字逐句地理解讨论,
互相请教,就象中国大陆文革时的政治学习,后两个小组会在一起,搞问题抢答。并由
一位裁判长判定回答正确与否、计分。气氛蛮热烈。最后两组积分相同大家皆大欢喜。
活动的第二项便是共同就餐,用餐采用自助式。有十几道菜,有鸡、虾、排骨、茶鸡
蛋、牛肉,主食有米饭,烙饼、年糕,全部是地道的中国菜饭,各种风味都有,味道好
极了,品种多极了。我感到就象在北京过年一样。就餐时与我同桌是一位音乐教授,小
提琴演奏家;他是伊士曼音乐学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学成后留校任教的。他
所在的学校是全美最负盛名的音乐学府之一。他现在业余时间还带几个中国孩子学琴。
活动最后一项也是当晚的高潮,文艺演出,首先是对音乐家夫妻联手弹奏钢琴,之后
,有双簧,有小孩子合唱还有小提琴独奏。三位中国音乐家的艺术水准具国际一流水平。
他们是被当地华人引以为自豪的人物。
12月31日,我随朋友去一个三家人搞的家庭晚会。东家男主人是一位医学博士,女主
人是硕士,还有女主人的父母;另一家是中国和瑞士组成的国际家庭;再一家丈夫是大
学教授,妻子是专栏作家。三家共有6个孩子。孩子们聚在一起,自然很高兴 ,在一起追
逐打闹。其中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他们看上去四、五岁。他们
在一起很亲近,相互拥抱很久才分手,他们的家长开玩笑地说:“你看他们俩多酸呀!”
这些孩子当属在美国的第二代华人。他们出生在美国。从出生就生活在美国文化的环
境中。我特别与孩子的父母讨论了孩子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其中大学教授一家有两
个女儿,老大出生后,父母曾努力教女儿说汉语,孩子三岁了,总是咬着嘴唇,闭口不
讲汉语。父母很害怕,以为孩子有什么毛病,其实孩子很正常。孩子每天上幼儿园,周
围孩子讲的都是英语、汉语对她来讲太难了。最终家长不再要求她说汉语了。我去过几
次他们家,从来没听过这个孩子讲汉语。虽然父母讲汉语她也懂,但她总是用英语与父
母对话交流。由此可见社会的影响要大于家庭的影响。而且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英语
越好,对孩子的讲英语的影响就越大。对待这些出生在美国的中国孩子,他们首先是美
国人。根据美国法律,他们具有美国公民资格,其次才是中国人。存在决定意识,他们
接受的教育全是美国文化,生活和价值观也是美国化的。中国文化和传统对这些在美国
出生的孩子来讲是比较陌生的。
医学博士的儿子的情况与大学教授的女儿情况略有不同。这个男孩出生后到现在,在
家一直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轮流看护。这个男孩实际上受到双语教育。出门在外受美国
文化的影响,在家则受祖辈中国文化的熏陶。一个很有趣的镜头是在祖父母和父母同时
在场时,小孩子对父母讲英语,扭过头时对祖父母讲汉语,有时候男孩要找东西,孩子
不会用汉语表达,爷爷奶奶又不懂英语,急得男孩直说“你不懂!”孩子的姥姥对我说:
“我们走后担心孩子的汉语会忘掉。”
大学教授认为动词很多我们可以教孩子说中文,名词却找不到英语的同义汉语。比如
吃的,玩的东西是美国特有的,中国没有,与其让孩子说中英文混合的语言,还不如让
孩子讲地道的英语好。我们只好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学习和生活。
圣诞节期间,我参加了几个中外朋友组织的聚会。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组织的聚
会我都欣然参加。我有两大收获:一是结交朋友,了解美国风土人情,了解中国人在美
国的奋斗经历;二是吃百家饭、品百家菜,体验中国的饮食文化,大饱口福,如此幸事,
何乐而不为?!
1999,1,4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