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青年乞丐 于 May 19, 1999 05:32:18:

送交者: 青年乞丐 于 May 11, 1999 21:10:28:

(乞丐女友)
北京人称巷为胡同,上海人叫巷为弄堂,其它地方想必还有其它称叫法,都
是方言。我们这里的称叫最正宗——巷。并非妄自为尊,有传统为证,晋时,陶
渊明在《归园田居五首》中,写了:“狗吠深巷中”,既未写作“深胡同”,亦
未写成“深弄堂”,或其它。唐诗中有“穷巷牛羊归”,“日斜深巷无人迹”,
都用了“巷”这名称。

  据词典对巷的释义:为很窄的街道。其实,巷与街不大相干,只是很窄的道
罢。又不是乡间田埂一类的道,此“窄道”两侧必定有建筑物。巷实际是建筑物
与建筑物的间隙,老的建筑,新的建筑,都免不了这间隙。新建筑的间隙,是事
先规划好的,多长多宽,大都有一定之规。这一点与旧有建筑群不同。旧建筑一
般无有整体规划,今日张家砌五间,明日李家砌三进,天长日久,巷不断延伸下
去。并且,没有今日的“规划红线”一说,你砌房间隙留宽一点,他造屋间隙留
窄一点,都可以。巷由是不能够整齐划一。城市益古老,巷益深,且多曲折。从
这个角度,可以说最能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的,不是常变常新的街面,而是曲里拐
弯的深巷、幽巷。

钻巷子的妙味,原在于不问路。沿着麻石或青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路,径自
走下去,在分岔处,略停一停,然后,凭了即时的意念,或者说跟着自己的感觉,
选择左拐或右拐。若经过了九曲十八弯,竟来到大路口,自有一番柳暗花明的喜
悦。即便你的感觉欺骗了你,将你导入一条死巷,脚下的路止于一口井,或一扇
斑驳的门。停下来,瞅瞅那井那门。那井或许有两千年历史了,几十代人饮用过
它;那门也许已一千多年了,进进出出换了多少新人;若不是“误”怎么能在此
际“会”?想想竟有了此生有幸的感觉。昔日,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这样的
佳文就是误会的最好注脚。这是一种“寻味”式的钻巷子,得有几份闲心,才能
“寻”出妙味来。

  微雨时分钻巷子,另有一番情致。雨声寂寞,叩在麻石板上的足音也寂寞,
擎一柄油纸伞彳亍小巷中,便想起“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
舒的《雨巷》美极了,难怪文学史上称他为《雨巷》诗人。戴先生的小巷必定是
麻石或青石铺成的路面,而不是今日沥青水泥路面。这虽是主观臆想,每每以为
“臆”得有几分道理。有一位写诗的朋友,写过不少与巷有关的诗。他喜欢熟悉
的小巷,常把小巷想象成小溪,于是,自己便成了一尾鱼,在其中安安闲闲地游。
我却喜欢陌生的小巷,将它想象成人生之旅中一段历程。陌生故不知将来,曲折
则容易迷失,甚至小巷的落寞孤寂,亦颇似人生中常有的情绪。尽管有的时候“
小巷的前面是小巷”,但“你还是要走/也不回头/风弯弯曲曲地吹/时间之水
弯弯曲曲地流”。加了引号的是朋友写“小巷”的几句诗,且借它来,作为本文
的结尾。

乌衣巷口夕阳斜
送交者: 笑嘻嘻 于 May 13, 1999 13:12:47:

回答: 小巷 由 青年乞丐 于 May 11, 1999 21:10:28:

不知丐兄说的小巷是那里的,
不象上海啊,那里都是墙跟角站的都是人,
哪里有桃花古井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