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莫“捧杀”张艺谋———质疑“张艺谋退出戛纳表现爱国气节”论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华桦 于 July 02, 1999 07:41:24:

送交者: 华桦 于 June 24, 1999 09:43:44:


请莫“捧杀”张艺谋
———质疑“张艺谋退出戛纳表现爱国气节”论
(摘自《重庆晚报》5月28日,林亚光/文) 


  张艺谋在谈到从《红高粱》起他被
称作“暴露导演”、被说成是靠暴露中
国人的愚昧落后而“走向世界”时说:
“讲这种话的,一听就知是中国人;只
有中国人才会这样来指责作品,西方人
绝对不会这样评价。”但据我所知,当
《红高粱》和《老井》在国际上获奖而
在国内受到指责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还
无缘看到这两部电影,而一当它们公映
后,广大观众是接受、理解并给予高度
评价的。我更不能苟同的是张艺谋心目
中存在着一个“中国人的评价标准”和
另一个“西方人的评价标准”,似乎前
者常常如此这般地指责他的作品而后者
从不会指责他。我以为真正理解张艺谋
作品的,有西方人,也有占大多数的中
国人,而前述指责只不过是抱着半殖民
地变态心理加极左眼光看文艺的少数人
而已。因此笼统地认为中国人不能理解
他的作品是不公允的,将评论有意无意
地分出“中国人的标准”和“西方人的
标准”更是人为的、不切实际的。
  这一次,好像故意要跟张艺谋前述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说法开玩笑
似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西方人,而且是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否定他的《一个
都不能少》(还有《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正因此而退出本届戛纳电影节。
但富于戏剧性的是,这一事件跟《老井》和《红高粱》获奖时挨骂受批正相反,
媒体将此作为壮举美德炒得沸沸扬扬,一批导演和演员也争相喝彩,在一片叫好
声和支持声中,在他头上所加的光环也越来越亮丽夺目,诸如“张艺谋敢对戛纳
电影节说‘不’!”“敢于对西方批评标准说‘不’!”呀,“维护了艺术家的
良知”、“捍卫了中国电影的尊严”呀,等等等等,活脱脱地使张艺谋成了前些
年流行了一阵的那本《中国可以说“不”》所需要的典型,仿佛要人们相信一场
引燃爱国主义烈火的电影领域新的“兴无灭资”和反对“帝修反”运动即将发生
似的!虽然这种种并非张艺谋的本意,他对这些高度亢奋的表态也保持了至少一
半的清醒;但我不能不说这些情绪化的反应正是张艺谋的情绪化决定所引发。
  客观地看,张艺谋“退出”本届戛纳电影节,同国际上多次发生过的萨特等
人拒领诺贝尔奖的“敢于对诺贝尔奖说‘不’”的情况是迥然有别的,要是“说
‘不’”,那么首先是雅各布对张艺谋的电影“说‘不’”;而张艺谋的撤回影
片,不过是对此的一种回应罢了。张艺谋当然有权选择自己的回应方式,但我宁
愿相信张艺谋所说的“退出戛纳纯属个人行为”,是同某个人(即使这个人是戛
纳电影节主席)对一两部电影有不同看法的正常评价分歧,而并没有现在热炒的
那些“拒绝西方批评标准”、“爱国主义正义决定”、“好样的,有骨气”等等
深意大义在。因此,如果说雅各布的评价也有“棒杀”之嫌,那么上述上纲颇高
的美誉则有“捧杀”张艺谋之弊了。
  从雅各布方面言,他在电影节开幕前对某部电影或褒或贬,毕竟是个人的观
感,而据我所知,在戛纳电影节这样的西方电影节,主席一方面与他人一样有权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感,另一方面他个人的意见仅仅是有一定影响的一票而已,既
无权决定某部影片是否入围,更无力决定某部影片能否最后获奖。否则,戛纳电
影节岂不成了文化专制主义的衙门,成了“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一言堂”
?哪里还可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国际权威而誉满全球?哪能连续搞了52届长盛不
衰并使全世界电影艺术家趋之若鹜而成为仅次于奥斯卡的国际电影节?
  雅各布与张艺谋的分歧究竟何在呢?雅各布认为《一个都不能少》“替政府
宣传”;张艺谋则说:“认为这部作品是为政府作宣传,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因
为这牵涉到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动机。”这也就是说,冷静地来看,他们之
间并无创作观或评论观甚至政治上的根本分歧,而只是对具体作品评价上的一种
“严重误解”。而张艺谋就因这样的误解而退出戛纳电影节,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之所以‘揭竿而起’,是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误解。”我认为“误解”之说是
符合实际的。对一部作品见仁见智以至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是十分正常的事,参
加国际竞赛,更应有听取各种意见乃至不公正的尖锐批评的思想准备和沉得住气
的胸襟肚量(包括必要时进行有理有节的驳难),更何况是一种误解呢?然而张
艺谋却因这样一种具体评价上的分歧和误解而撤回电影、退出戛纳电影节!这不
能不说是一种轻率的、情绪化的、不冷静的决定,是“跟着感觉走”的反应。这
在某种程度上倒说明了张艺谋太看重雅各布的意见和戛纳电影节,也太缺乏平常
心了。但正是这种轻率的决定,张艺谋既失去了本该理直气壮地在戛纳电影节展
示和宣传自己的电影的良机,也弃绝了消除人们包括雅各布的误解、同时也听取
各方面更多意见的可能。他把本来是误解形成的个人分歧意气用事地扩大化了。
我为此替张艺谋遗憾。他自己大概也开始意识到这点了吧,他说:“我承认这样
做是有些鲁莽。后果挺严重的。”“也许我的这一行动做得较为冲动吧。我想如
果换一个导演,深思熟虑一点,考虑全面一点,也许不会这么做。”因此他一再
声明这一行动“主要是针对个人”的、“纯粹是我的个人行为”,“谈不上为中
国电影挽回了尊严”。可是,许多媒体却还是一股劲地把问题扩大化、政治化,
把“针对个人”的“纯粹个人行为”说成是针对戛纳电影节、针对所谓“西方批
评标准”;针对“西方”的爱国主义行为和维护民族尊严的英雄壮举!要是果真
如此,又如何理解同样是中国人的陈凯歌、余力为、王小帅(我毫不怀疑他们同
样爱国和有民族尊严)带着他们各自的影片《荆轲刺秦》、《天上人间》和《扁
担姑娘》奔向戛纳并已入围角逐了呢?
  更发人深思的,是这次抛给张艺谋的“爱国”花环与前些年他获国际奖时泼
在他头上的“售国人之陋”即“卖国”骂名初看似乎相反,但实际上二者却如出
一辙,本属同根。你得到西方人的青睐和喝彩甚至获得西方人主办的国际奖,那
定是“售国人之陋以邀夷人之赏”,“投外国人所好,丢中国人的脸”,定有“
卖国求荣”之嫌;你敢于对“西方人”说“不”,与西人主办的电影节分道扬镳
,那定是光荣崇高有骨气的爱国行动、维护民族尊严的英雄义举!总之,凡是“
西方”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反对“西方”的,我们就要喝彩。———这
儿,原则性强则强矣,可惜这“原则性”却可能把自己抛回唯我独左、闭关锁国
的极左境地。这儿,在“爱国主义”和“民族尊严”的包装下深埋的,不过是变
相的民族自卑感和狭隘民族主义而已。因此在张艺谋呼吁“不要误导魏敏芝”的
时候,我们也要呼吁媒体“别误导和捧杀张艺谋”,并呼吁张艺谋“别让喝彩误
导了自己!”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