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电影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Tenten 于 July 28, 1999 10:23:25:

送交者: Tenten 于 July 21, 1999 15:40:06:

先转几篇东东吧.

1.美国流行影院的人气
张辛欣

  前些日子和文艺节目主持人讨论美国的电影现象,一位湖南听众问了我一个很本质的问
题:“为什么要进电影院?”他说,他已经20年没看电影了,有电视呀。我当时回答,我写
作从来是业余,我专业学导演,我写电影评论。其实,我完全可以反问:“为什么不进电影
院?”
  讨论过后的晚上我去看《木乃伊》。3200年前活埋的埃及木乃伊,活吃前来勘探和盗
墓的现代人,借尸还魂,好和旧情人重逢。这电影是30年代黑白片重做,集冒险片、西部
片、电脑创造的神奇于一身。我去的这家影院在一个新建购物中心。广场一排排明亮弧光灯下
停满汽车。买票长队中大都我这样的标准观众模样:牛仔裤、短汗衫、拖鞋。上影院人人一副
不修边幅的打扮。酷的是那些刚拿驾照、开老式大马力鲜艳跑车的少年,载着小妞儿来。而售
票员也一律少年,黑制服,白衬衫,头戴对讲机,彬彬有礼感谢光临。票价(南方这里)晚上
6·75元(白天3块5)。大厅到处是大张电影广告,从空中吊下来的电影剪影异常夺目,
地毯的缤纷颜色让人目眩。收票员青少年像太空人,撕着票,口中说,“向左”,“向右”,
给机械的手势。这里18个放映厅,得照着口令,看着屏幕辨认。到处在排队。买吃的长队,
等进场的长队。这影院是体育馆式座位,座位一排排升高,人人座位大如《木乃伊》的埃及帝
王宝座。15米宽的巨大屏幕。在这种地方放的几乎全是好莱坞电影,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
故事都说标准的、老式的美国英语。电影以《木乃伊》类居多,就是说,爱情加浪漫冒险,快
节奏喜剧,高科技,杜比音响————在这种流行影院,音响效果比对话更要紧。
  为什么不看电影?电影院多好,吃着爆米花,热狗、夹心糠果,喝着可乐,或者像我不吃
不喝,一样热闹、安全着,和前后左右的人呆在黑暗中,傻呵呵瞪着屏幕上变幻无穷的平面魔
术,没人在乎你尽情的大笑和哭泣。外国人像我,甚至不必全听懂电影里黑人的或者青少年说
的话,看动作,看眼神,看人家的沮丧和梦想,跨出过去现在任何时空限制,在梦乡中看梦
乡。我能体会30年代大萧条时候的失业工人和新移民在电影院找到廉价天堂的快乐心情,
不,是沮丧的生存中的揪心极乐!问题和回答都在于:人到这个世界上来,难道不是寻找更美
好的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并且是精神快乐的?难道人是为攒钱,为活着仅仅活着?为什么要
进电影院?难道我们会问:为什么要变着花样吃饭?美国电视50年代进入家庭后,电影业曾
经担心电影会不会灭亡,80年代时美国电影院有点萧条,90年代气象回升。
  看电视不能代替看电影。屏幕尺寸不同,观赏效果也不同。电视被广告打断,被上厕所、
说话、走动干扰,一切都使电视绝对不能像电影这般精致。对我来说,对电影观众们来说,更
重要的是,也许还有电影院的人气。不同的电影带来不同的人气。比方说,看90年代新派

看《星球大战前传》又一番经验,也在这家影院,网上、电话、单开的窗口,同时预先售
票,开出5个放映厅,从早9点到半夜,一气不停轮放,等待进场的观众队伍绕着整座影院!
我有排队的历史经验,买到半夜12点前15分钟开场的,也可自称是头一天的观众。我提前
3小时,排在圈在绳子里的头30名中,坐在满地的爆米花上,读下半本闲书。男观众有的仿
电影剧照,剃秃瓢,装魔鬼犄角,抹上鬼花脸,女观众有人花几千美金制全套Nooboo公
主的重行头。中年人挥着骑士大战的荧光宝剑————塑料仿制。这就是看电影也看观众记忆
了。好多人是冲着20多年前第一集来的。不过,看完后,好多忠心耿耿的影迷有点儿犯蔫
————卢卡斯的玩意让人失望。最近上演的《Austin Powers》简直是和星球
大战对抗,讲一60年代间谍在90年代战胜邪恶博士的故事,是对007系列的再创作,是
对60年代最美好部分的发挥。喜剧演员Mike Myers自己写,自己演,一个人演好
人又演坏人。1997年第一集轰动票房。这回电影院有人穿成Austin Power式
60年代模样:仿披头士的扫把头,雪茄裤,领口袖口带皱边的红礼服,还装上一口烂糟的牙
(表现追求精神、不重虚荣的60年代)。看看,听听观众的文化联想力吧:电影开头扭曲
《埃埃贰芬衾帧壑诖罄郑幼拍7隆缎乔虼笳健菲纷帜幌旁谔铡壑?br> 鼓掌。故事之间玩耍英国60年代电视上乐队演奏形式,玩耍007性魅力,玩耍“克隆”,
玩耍坏人从外星袭击地球,玩耍新生代对怀旧父母的讥笑————观众不断大笑,鼓掌。这些
即兴并相当机智的剧场反应,反映着电影电视的文化沉淀。结尾出现,观众站起来为电影鼓
掌,发现片尾字幕地方继续小招儿,又坐下看招儿,再鼓掌……我常暗自感叹,气象靠人捧,
艺术靠欣赏者存在并前进。这样开电影院,生意多可爱!

2.为什么外国片在美国丧失魅力?

发言者:唠叨
发表时间:1999年7月16日 15时43分16秒
来自:(203.95.7.172)

  中国导演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是张艺谋,他的片子出现在全美连锁录像带店的货架
上。外国影片打入美国市场,并且是流行市场,相当不容易。张艺谋的片子在流行录像带
店的数量和黑泽明差不多(3至4部)。美国电影学院说外国导演时必提张艺谋,他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颜色,通过拍摄、洗印仍保持着构思时隐晦的原色性,让教授
们可以说事。当然,这不是说张艺谋完美无缺,前年底老谋子来美国,洛杉矶电影学院为
他安排了讲座,听者汹涌,远道赶去,却听他花长时间抨击《泰坦尼克》的流行性,弄得
那些全是放下自己的事情,纯奔艺术交流来的人在Internet上纷纷评说。不过,
张艺谋至少某些方面相当冷静。他在中国说这样的话:你以为咱的《大红灯笼》在美国挂
什么地方?到处挂?中国电影只在美国少数艺术电影院放映。

  没错,不只是中国电影,所有不说英语的外国电影命运都如此。而所谓的“艺术电影
院”(专门放外国电影,一般是获国际大奖的电影),在我居住的地方数量非常稀少,在
60多个电影院(包括郊区)中,放外国电影的一共才三四个。

  在特定的美国观众圈子里曾经有一种看法:想从电影里感受生活真相、获得真正的经
验,想看“成熟的”影片,得看外国影片。好莱坞是针对儿童和有着儿童幻想的成年人
的。那是Espresso咖啡还被当做是异国情调标志的时代。那时候,纽约的曼哈顿
修了“巴黎电影院”,设着鸳鸯椅,为看着外国电影狂醉入迷的情侣的即兴行为提供方
便。40年代中期,突然来了意大利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用新写
实主义手法表达社会关怀,50年代又来了日本黑泽明的《罗生门》、瑞典伯格曼的《夏
夜的微笑》和意大利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这类外国影片以空前的魅力吸引了美国观
众。1959年戛纳电影节推出特吕弗,这位当时29岁的电影批评家做的《400
下》,使英语世界受到法国电影的强劲冲击。在短短的几年里,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
吕弗、夏布罗、阿兰·雷乃、戈达尔的作品进入美国,以至于美国电影批评家产生一种错
觉,以为大众电影院也可以接受《去年夏天在马里昂巴》了,大众会假装看得懂。

  美国的确曾一度有过对外国电影的高涨热情,不过从来不是大众性的。美国不同阶层
对电影的不同观赏趣味分野很明显。看外国电影的是知识分子观众。如今,当流行大众、
中学生和工人奔入新音响、座位舒适的郊外豪华电影院的时候,开奔驰车的雅皮开车进
城,奔老电影院。这些雅皮爬上摇晃的小楼梯,钻进影院,里面太黑了,得绊上几次,花
好几分钟,才能看见并找到合适的位置。不是因为这里太挤,而是许多椅子有毛病,能坐
稳的椅子还可能咯人————椅子上遗留着融化的巧克力,这些脏东西会粘着雅皮的羊毛
衫和有洞的牛仔裤。这些知识分子可以看一位东欧知识分子挣扎在一个物质化的后冷战世
界里,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看第三世界(亚洲或非洲的)家庭对于生活的单纯欢娱体
验。要不就看欧洲小镇、小村的古典生活。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应当有着仇视自
我阶级情调的含义,于是这类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观众抵制中产阶级情调。但是,这些人欣
赏“实验”、欣赏沉闷的能力在下降。专门放外国电影的影院,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正在
一家家地慢慢关闭着。

  究竟什么使外国影片的魅力下降?电影批评家指出,当年对外国电影的热情很大程度
取决于这些电影对待性的复杂态度。当好莱坞的内部检查制度纠缠、影响着美国电影的制
作,开放的外国电影自然使成年人喜爱。当美国电影中的这种困境解除了,好莱坞便放
手,于是,Mike Nichols可以用《毕业生》追费里尼,Woody All
en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伯格曼的崇拜。在美国的外国籍导演则做着自己的外国式电影。
到了今日,整个电影世界都被美国电影的强势笼罩,游戏规则被更广泛地接受和混淆着。
年轻一代的美国电影制作者和观众增强着对独立制片电影的野心,美国本土制作的电影占
据了以前供奉着进口电影的货架。

  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年轻的美国人不爱被某些外国电影的“外国性”(即沉
闷,还有所谓哲学化、知性化和东方包括中国电影的“诉苦”倾向)折磨。电影观察家沮
丧地发现,观众对外国语言电影的兴趣一直在下降,既看画面,又看字幕,实在累得耽误
欣赏。尽管年轻一代更多国际旅游的经验,习惯于和说英语的人交流,尽管外国电影还在
大量制作(《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印度一个大导演创下了三天拍一部歌舞片电影的纪录,
但是,印度电影根本就没有在我居住的城市放过),但现在确实只有极个别的外国“经
典”电影能在这边放映,并且是在极小的范围里,数量比中影公司“参考片”还少。纽约
比较幸运,那里有不知疲倦的资料馆机构,有老艺术电影院,观众可以看到稍微多一点的
外国电影,而在其他的城市,比如在我居住的城市,我们这类小众观众,就得相当茫然地
等待着上天降福了。

3.我家附近那个音乐盒剧院, 就专放外国电影和好莱坞旧片, 装潢华美而陈
旧, 在本地算得古董. 气氛是很浪漫, 但木头座位好象小学座位般不舒服,
加上四下漏风, 也真让人坐立不安.

看MUMMY是无意中撞进DOWNTOWN的一个小电影院, 台阶陡峭, 高高的四壁
都垂着深红的帐幔, 而且开演后灯光是全熄的, 活象是恐怖故事的发案现
场. 一边看一边偷偷环顾四周, 觉得这些人统统可疑. 直到闻到那熟悉又
讨厌的POP CORN的味道, 才心安一点.

大电影院体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精神, 去那里看电影特别的健康. 尤其是
看悲剧的时候, 听到周围的女人们一边响亮地吃POP CORN, 一边大声地抽泣,
你断然不至于太伤心.

已经很习惯美国观众紧跟剧情发展大笑大哭尖叫起哄了, 但是很气他们
那样不停的吃喝, 黑暗中好象有无穷悉悉簌簌的小老鼠, 在自暴自弃地
发胖.
//
我小时候很崇拜张辛欣, 把"在同一地平线上"读了若干遍. 好象她后来一
直活跃着,只是越来越过气. 现在才知道她来了美国, 看到她还这么有玩
心, 过的兴致勃勃, 很为她高兴.

From SINA

《公民凯恩》谁看过?据说是很好的。
送交者: 苦雨弟子 于 July 21, 1999 16:07:31:

回答: 话题:电影 由 Tenten 于 July 21, 1999 15:40:06:

我没看过,不知道。

我是喜欢霍夫曼演的电影,《毕业生》是我最喜欢的。

在英国这地方,印度片是经常有得看的,一言以蔽之就是:

渣。

英国的电影没美国的费用高,但我一直喜欢。BBC这老家伙
给英国的影界和剧界培养了不少人才。

看过一次
送交者: Tenten 于 July 21, 1999 16:20:49:

回答: 《公民凯恩》谁看过?据说是很好的。 由 苦雨弟子 于 July 21, 1999 16:07:31:

不过没看完,也没有什么印象。
大学的时候的事了,也是老听说好看,某次学校里正中午放
还不少人,估计都是和俺一样附庸的。
黑白片,一直在剪切,换来换去的,看左右都昏昏欲睡,俺还算精神的
只眼皮那天缺锻炼,发沉。
老美影评总评这片第一,也许和时代有关
估计主要是指手法技术上,俺也懂得不多,有行家给说说?

喜欢英国片,对白场面做得都很精巧。

不敢说话
送交者: tantan 于 July 21, 1999 18:12:23:

回答: 看过一次 由 Tenten 于 July 21, 1999 16:20:49:

小二的帖好难跟,不过老电影十在不敢领教,看不下去,更别说
话剧,小三才来的时候到中央剧院找电影看,卖票老头都很惊奇,
说这里不是电影院,心里才叫苦不跌,不过没死要面子买张票
去看。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