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抗清小谈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蛮人 于 July 30, 1999 07:32:29:

送交者: 蛮人 于 July 25, 1999 11:47:09:

晚明抗清小谈

  读史读到盛世时,譬如汉文景武和汉光武,唐之太宗玄宗,清之康雍乾
,等等这些有限的时期的时候,人会很轻松而愉快;但读到王朝之末、百姓
涂炭时,就常常不忍卒读。典型的如以前提到的南北朝四百年、五代十国五
十年外,还有一个就是晚明的大概三十年。

  明代十几个皇帝,自成祖以后,除了间或出仁宣那样的还算有所为的外
,其他大都是混帐东西。尤其世宗、神宗两个昏庸无比的朝代持续了近百年
,占了有明不及三百年之三分之一,把朱家的气数几乎丧失的干干净净。终
于明末义军蜂起,再加后来朝纲不举,有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而不能用,奸
臣当道,党争不断,汉奸层出不穷。终于前有洪承畴孔有德之为贼效命,中
承吴三桂之开关延敌,后再继以马士英阮大铖,终于把个朱家天下葬送的干
脆利落。

  满清入关后,尽弃前言,露出狰狞面目。然而晚明遗民,在异族入侵、
民族危亡之际,决不妥协,而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血泪华章。其惨烈、
其悲壮、其规模宏大之程度,实在是史所罕见。大抵真的民族和爱国的最后
的伟力,必只有藏诸于最广大的平民百姓之心中。只有他们才是真的爱国者
,可见证于史公可法之守卫扬州,及嘉定、江阴等地百姓之不屈抵抗。当然
其代价也是极为惨重而史鲜有可比者。仅以上述三地为例,扬州十日百姓被
杀逾八十万、嘉定三屠逾十余万,江阴遇陷后,满城被屠达十六七万,只剩
下老幼五十三人。等等。

  反观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有头有脸的达观贵人们,自古以来能在最后生
死存亡关头仍愿与民族国家同命运众者亦有之,但却少而又少。这从满清入
关后,国都北京、留都南京的公相门的极为丑恶的表演,就已经显露了足够
了--这里当然也有必要顺便提一下那个号称其时文宿的叫钱谦益的文人,
因为到了三百年后,日寇攻陷北京时,也出了一个和他很相似的姓周的文人,
虽然远谈不上什么文宿,但其事迹却可直追钱牧斋。近来又有人要替他的行
为辨解,看来钱牧斋的曾子曾孙,也算是不绝于道了。

  提到晚明抗清之事迹之壮之烈史所罕见,我这里只引黎杰所著之明代史
中所记录的一段事就够了。这段事记录的是安徽绩溪抗清事例。其中提到的
如此之民族大义面前之满门忠烈,在七十年前还可以在神州大地上见到。但
今天,如果贼寇再打进来,大概就不太好找了。

  满清南侵后,江南民众大举抗清。然而大都为贼人所雇佣之汉奸所破,
尤以洪承畴用功最力。安徽各地渐次为其所破,余绩溪金声及徽州温璜所
率之众,尚遥相呼应,苦力支撑。金声素负气节,极得民望,敌攻孤城两个
多月不果。明之降将汉奸黄树乃伪装束发,服明衣冠,诈称率兵来援。金未
及细辨,开城接纳,清兵乃借机乘势而入,金声为所擒杀。如此徽州便成无
助孤城,不久也被攻陷。城破之时,“温璜知大势已去,无可再为,便即返
家与其妻茅氏诀别。茅氏深明大义,力求同死。温璜以刀给之,她说:‘女
宝德在,盍与同死。’是时宝德已就寝,茅氏呼之使起,宝德说:‘我已知
之,国家已亡,我愿举家同尽。’便很镇定地悬帛自尽,温璜恐其不能速死,
复提刀斩之。时茅氏抱着幼子,睡在床上,温璜以刀割其喉而未断,茅氏说
:‘我未死也’,温璜再割之,遂气绝。温璜连杀两人,腕力不振,故自刎
而不能死。不久,清兵已到,便负温以见张天禄(注:洪承畴之布下,攻城
之汉奸贼子)天禄极惊而惋惜的说:‘渡江以来,所过州县,不少名进士,
皆苟活无耻,未有入温公者。’即延良医为之治伤,温璜跃起,以手指从伤
口插入,深至咽喉,遂痛极而死。当时义军所据城镇,被清军攻陷后,无不
惨遭屠杀,独徽州得免,说者谓此实由于温璜之忠烈,感化了张天禄,有以
致之”

  呜呼!贼寇临城,当其走狗而今人尚有以之为识事务不以为非者,苟且
偷生作一顺民当然更是没什么过错,今更有为图一己之偷安而弃民族大义于
不顾,并引之为识事务天理之第一等智慧之事,而反玷污取义成仁为愚蠢之
举,如此等之辈,真是连什么是羞耻之心都不懂得了,而况要让他去为民族
国家而死难呢?盖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而况以一至亲至爱至忠至诚之
人而必要忍心手刃娇妻爱子,而更有妇人稚童能明大义若此,更居然能感化
良心早泯之汉奸贼子使其知道点作人而非畜牲所必有之羞愧之心,读史至此,
除了击节慨叹,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明之亡也,内亡于腐败到顶之朝政,外亡于无算汉奸,看看历史,我中
华每次遇到存亡大劫难时,莫不如是!康熙在平三藩之乱时曾说,自古平汉
人之乱,只用汉兵剿平,岂有用蒙兵之理。他是真懂得汉人的品性中必可多
养汉奸的道理了!

  难怪黎公写史至此,不禁要叹道:“及到扬州失陷,诸将更风闻奔溃,
各自逃生,连京城也不固守。君臣胡混,一至于此。南都不亡,还有天理吗
!读史至此,不禁想起南宋。当日南宋之所以亡,由于缺乏远见,由于争权
夺利,由于朋党为私,由于排斥好人,其情形正如次日南明一样。呜呼!古
今兴亡,何竟如出一辙?世之主国政于危难之间者,能不惕然于中,以此为
鉴乎?”

  诚哉斯言!


CG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