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到基督再到阿甘正传(瞧这一个乱——回老剑)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宛云 于 September 14, 1999 06:13:33:

送交者: 宛云 于 September 06, 1999 07:52:11:

老剑,你好,你说得很对,我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忍辱,精进,制欲都会
使人深深受惠。禅宗的方便法门并不是没有道理,但禅宗的顿悟是为大根
器的人准备的。我们都是俗人,想捡便宜绕过辛勤耕耘而直接收获是不可
能的。但是,我也有疑问,就是要灭除人类的欲望这乃是最大,最难实现
的欲望。佛本来就是要灭欲的,关键是方法,是硬性压制呢?还是循循疏
导?硬性压制,它换个方法改道怎么办?循循疏导,我们命光短暂的有生
之年是否够用?

佛也有它的灵活法门,大圣自在天与放荡的乌摩女结为夫妇,生下2000
(?)多个后代,一半是行善的,一半是做恶的,佛令那些善的与恶的结
为夫妇,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样的方法在凡夫如我眼里就很"人
道"。面对芸芸众生,你有时会生出大悲悯:这么多根植于欲望的生命,
让他们灭欲,谈何容易呀!告诉他,贪欲是你不满足,不平和的症结,他
们中有人会重重点头,谦虚承认。可是方法呢?这样的欲望如何来灭?那
是一个能量啊,不是你要压制,它就会变小的,压下它,它只不过换一个
栖身之地罢了。比如,你说,欲望不好,每每它一露头,你就用暗示把它
压下。可是,也许很快,也许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身体不如以前了。
那压下去的欲望找了个借口,通过你的身体开口说话了。

台湾有个法师叫证严,有人问她对堕胎的看法,她说,避孕好过堕胎。一
听就觉得这法师仁慈,总给俗人有路可走,而不是斩钉截铁地设一路障把
路给你封死。这才是人间宗教啊。有人说,自从有了圣经以来,关于上帝
的解释和因信得救的方法是没有多少变化的,而佛的修行之法却变化忒多
,今天的佛法与佛的初修相比,差别太大了。方便法门就是后世之人的延
伸,它把佛勤勉的勇猛精进变成了简写本,办成了速成班。这方法好不好,
我不该在此定论,但它的缺点是明显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把一个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的过程给快餐化了,当然对于大根器的人来说,这法子灵,你
本来慧根就足斤足两,撒下一粒小种子真可能结出一个大硕果。但对凡人
如我们者,却不适合,我们的根性本来就没有那份天然的圆满,怎么可能
在付出极小的前提下收获到精神上的大满足?但它也不是没有优点,苦修
在简化了的禅宗法门中变成了诗情画意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的细枝末节联
系了起来,你可以不必委屈自己,面壁10年,可以不必闭关打坐,苦思冥
想,你只需困来睡觉,饥来吃饭就行,挑水担柴,栉风沐雨无不修行。但
我觉得禅宗的见性成佛是在生活的细枝末节的修炼中练就了神聚,都是挑
水担柴,凡夫想的是放下胆子会有一杯热汤等着自己,而佛的挑水担柴关
注的就是当下,那一刻,他的神是聚的,心是团的,这样的日常行为已经
没有贪欲在里面了。

有朋自澳洲来,说起佛教与基督教的区别,认为基督教是积极入世的宗教
,著名的医院,学校许多都是基督教建成的。朋友反问,佛教建成了多少
济事利人的东西?朋友又说,基督教造就的人物,在历史上是无法跨越的
。比如达`芬奇,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巨人,历史若没有了这个人物是会
衔接不上的。而弘一法师虽然功德圆满,但可以被历史跨越好多次而不影
响历史的进程,因为他成就的东西对人类历史的改变与达芬奇相比差距太
大了。

基督教不限制人类过丰富的生活,不限制人的欲望,基督教徒在享受上是
没有限制的。而佛教的制欲有时却显得苛刻,但是,真正的方便法门应当
是令人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放弃贪欲,而不是强行压制,是令人在心生欢
喜的状态下自动开启智慧,而不是催生。那样生出的智慧才会长久地驻扎
下来,使人受惠。

朋友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佛教和基督教的区别:猴子在山洞外面看到洞口里
有一堆南瓜子,便伸手去抓,瓜子是抓到了,但因为握得太多,却无论如
何拔不出手来,佛教猴子在一边说,松手吧,人松了手才没有挂碍。而基
督教的猴子则不这样,它先量好洞口的尺寸,看好自己的拳头的大小,每
次只拿出一点。结果是佛教的猴子在一边看基督教的猴子吃南瓜子。

不知这样的例子能否解释清佛教和基督教的区别,但我在朋友脸上分明看
到了被保佑的神态,那是一张自足快乐的脸,信心十足,愿心十足。那是
生命即使走到尽头也会欣然赴死的人,他对人生的领悟会让人心生欢喜。
他每天行走3小时,我毋宁把它看成是一种仪式,他深深感慨阿甘的行走
和奔跑,他说,阿甘从挣脱开腿上的铁枷而奔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奔
跑和不断行走的命运。当时话外音是这样说的:我母亲说了,每一天都有
神迹。"自打那天起啊,无论我到哪儿,我就是跑啊。"

朋友认为,阿甘正传说的是被神护佑的一个人如何看待和左右这个世界的
。不管那女孩子怎样,吸毒也好,乱来也好,阿甘对她的爱是不变的。不
管世态如何变迁,只要你回到他这儿来,他的爱永远呈现最初的状态。所
以女孩子最后回到了阿甘的身边,那里是她的归宿。阿甘的幸运是因为自
己傻,stupid as stupid does,人只有傻的时候才会有神助,你这也
能,那也能,那好,你自己折腾吧。"人因过度的自信必遭诅咒",但你一
傻,觉得没把握了,那好,就会有天意来安排你的生活,一安排就是奇妙
的一生。奇妙到最后那根羽毛可以稳稳地落在阿甘的脚上。那羽毛是不走
的,它就要跟阿甘在一起。

奔跑贯穿阿甘正传始终,阿甘的跑在越战中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失去爱
情后,阿甘又跑遍了美国。后来,他在大沙漠中停下来,说:我觉得,我
该回家了。这其中蕴涵的普示性是极为丰富的。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他在澳洲的经历,他曾独自一人做别人无法想象的苦力
--仔细清洗成吨的水果,大雨滂沱时,他脸上的泪水也流成河,但那不是
怨天尤人之泪,而是感激之泪,感谢天意赐予自己这样一个磨练的机会。

一个人,不把苦难看成负担,而视之为考验的契机,我想,那压到他身上
的沉重负荷有一天必会变成拓宽他精神容量的广阔空间。这样的人实在是
有福了。

所有跟贴:

也跟一贴,让大家看看阿甘的阶级本质 - 笑嘻嘻 (56 bytes) 20:37:59 9/07/99 (1)
也跟一贴,让大家看看阿甘的阶级本质(OOPS!) - 笑嘻嘻 (56 bytes) 20:39:02 9/07/99 (0)
也乱一回 - 老剑 (3443 bytes) 09:10:03 9/07/99 (0)
未免有失偏颇 - Windy (480 bytes) 10:57:40 9/06/99 (1)
有道理 - 一老中。SR (380 bytes) 11:20:20 9/06/99 (0)

未免有失偏颇
送交者: Windy 于 September 06, 1999 10:57:40:

回答: 从佛到基督再到阿甘正传(瞧这一个乱——回老剑) 由 宛云 于 September 06, 1999 07:52:11:

“有朋自澳洲来,说起佛教与基督教的区别,认为基督教是积
极入世的宗教,著名的医院,学校许多都是基督教建成的。”

那火刑柱呢?算不算一个?在人类历史上信奉基督教的人所
杀的人是最多的,算不算他们的造就呢?

“朋友又说,基督教造就的人物,在历史上是无法跨越的。”

加利略,哥白尼呢?被基督教烧死的这些呢?

“基督教不限制人类过丰富的生活,不限制人的欲望,基督教
徒在享受上是没有限制的。”

那“红字”呢?“荆棘鸟”呢?“巴黎圣母院”呢?

以上的东西也有失偏颇,权当个反例。

有道理
送交者: 一老中。SR 于 September 06, 1999 11:20:20:

回答: 未免有失偏颇 由 Windy 于 September 06, 1999 10:57:40:

就出世和入世这点上来说,基督教确实是世内之教,而
佛教似乎更有遁世的味道。

入世就不可能与权政无关,涉及权政,黑白难清。

强调清心寡欲,确实无助于社会的进步----这个
社会就是被欲望推动发展的。

达芬奇是基督徒,但达芬奇们是不是基督教创造的
人物,嘿嘿,似乎还有待商榷。否则就象WINDY说的,
西特乐也该算承先起后的历史巨人了,不知道是不是
有人愿意说他也是基督教创造的。

也乱一回
送交者: 老剑 于 September 07, 1999 09:10:03:

回答: 从佛到基督再到阿甘正传(瞧这一个乱——回老剑) 由 宛云 于 September 06, 1999 07:52:11:

佛教传入中国扎根后,根器大约分为两类,北派根器与南派
根器。北派根器重实修,喜欢钻研功夫,南派根器讲顿悟,
对于见地与直接的印心很偏好。两派根器各有所长,你说的
困惑,源于张冠李戴。大部分人喜欢南派的顿悟,说白了,
很省事,但相对地对根器要求比较高,从效果来看,好象
大部分人是属北派根器的。也就是说,北派根器的人非要
修南派的禅境,所以闹出许多困惑。从神秀与慧能的诗,可以看出,其实两者
都是很高的境界。但有一点,五祖是南派的爱好者,故偏
好慧能。所以喜慧能笑神秀实际上是个误区。见地与修证并本
就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理论与
实践的联系。“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是大乘唯识风范 :)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恰是“善护念”的写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在说善护念的无所住,用照见
一照,无法无我,也没错啊。一个在说过程,一个在说结果,
哪个对哪个错?:),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我对佛法是门外汉。
可以听羽箭兄侃,他自认是居士的,虽然不为正修者所容,哈。
禅宗自慧能始看起来轻实践重理论,其实是因为
当时北派盛行,每天的功课不厌其烦,就好象现在的中学生一样。
学习负担很重 :)
这时慧能突然提出素质教育,是指在大家仍然好好学习的基础上
不要读死书。不想许多方便者,认为慧能是在说大家
可以扔掉课本了,天天侃大山就能上大学 :)唐宋文人此风尤甚,
被称为文字禅风。将禅修等同于聊天写文打机锋。我想许多人也有
这样的理解罢。一次实修参坐入境的体会都没有,凭着书上看来
的感觉和自己琢磨着的似是而非,就论佛教,则与文字禅风无异。

严格地说,佛教仍然是无神论。他们崇拜和追求的是经过努力和
修行而大彻大悟的人,后来的神化部分是衍生物,并非佛家本意。
换句话说,佛教鼓励人相信自己,而基督教鼓励人相信上帝这个
绝对公义的化身。两教从信仰的效果角度来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结
果都是使人有了凭仗,并且在“信”的状态之后,可以化解很多
的无明和烦恼。这是对人生的实际意义。
其余的比如对此生之外的探讨无论是“来”还是“去”都是另一回事了。
这样的讨论,会导致树己毁它。其实我对这些信仰都是很尊重的。
佛教认为人与动物的不同就是人有宗教需求,基督教认为人与动物
的分水岭在于人有自由意志。总言之,人是有宗教性的。所以任何
一种完备发展的宗教,只要可以满足人的宗教性,都是不错的。
宗教比较上的讨论,大多是“不信”者的行为。对于“信”者是
多余的。其实所有宗教也都是排它的,只有在“不信”者里才会
出现比较讨论。在信仰者中,大多是树己毁它了。
猴子松手不是佛教的目的,无挂碍也不是,无所住的本意是不要
贪看路边的风景。佛教认为要修成正果,得到大彻大悟的智慧,
无挂碍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而已。戒定慧三部曲,无挂碍只在定中,最终是
为了慧。慧之后,人自然就是戒定状态。换句话说,遇到南瓜子,
佛教猴子之所以放手,不是因为它得不到南瓜子,是因为它看到
了更前面的景象,原来,
忍住对南瓜子的渴望,再往前走几步可以有香焦吃啊 :)。这才是
戒定的本意啊。你那位朋友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场在谈佛教,
和站在佛教的立场谈基督教一样南辕北辙。他预设了一个前题,
两教猴子只能吃南瓜子,而且只有南瓜子可吃。真是这样吗?:)
这恰是基督教对于唯一的绝对的上帝的角度来看的。
其实有关这一点,你可以看到更多的理论,有的很生动鲜明的。
和信徒讨论宗教,其结果不言而喻。所以说讨论不如说是聆听。

说起阿甘这个形象,在极简单的动机下却很具机缘地参与了自己国家
当时许多大事件,甚至身处一些矛盾的中心,而且对自己心爱的女人
始终衷爱,其实这个形象不是愚人的专利。我给你个相近的例子,
韦小宝 :)
有生活信念的人,换句话说,从生存意志迈入生活意志的人,
其表现出来的光辉都是可贵的,所有信仰皆然。这是宗教留给我
们有现实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宗教的本意,我一直认为是探索
已知现实之外的东西的,其对现实的意义只是一个副产品。当然,这里
的“现实”在佛家是“世俗”的。









论坛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