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并答贝勒,苦雨和蛮人


论坛文摘主页

送交者: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17, 1999 18:00:09:

送交者: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更正并答贝勒,苦雨和蛮人

谢谢贝勒指出丞相和宰相之间的差别,我改正了下文中一些错误.

宰相是百官之首长官的通称,而不是职称.丞相却是一个官职.

CG说的宰相和丞相,宰辅,宰衡,三公是同一个概念也是有道理的.
尤其在文学作品中,甚至在史载中,统称和特称不加以严格区别的
例子很多.

苦雨问到的宰相弄权,挟天子令诸候者是否大多为军人出生?其实
不然,文人弄权的例子也不少.秦桧就是文人.孔明也是个文人,人都
说阿斗扶不起, 可有一种观点倒认为阿斗是大智若愚明则自保.有孔
明这样的"强人"当政,他不愚也得"愚".刘备当年托孤,正是知人善用,
巧用士大夫的伦理信念,假意让诸葛取阿斗而代之,实为逼孔明在众臣
面前发个"决不篡位"的重誓.以后又有孔明前后出师表为证,就是君臣
之间对是否应该对外频频用兵的一场大争论.结果如何,是家喻户晓的
故事了.CG和讷讷在做明史"史普"同时,有兴趣不妨说说张居正.也是个
皇帝怕文人宰相的例子.所谓弄权,其中即有忠有奸,有善有恶,有君子
和小人,难以一概而论.

-----------------------------------------------------------------------

小议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内阁制


说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权力机构构成,还是要从秦朝开始。在战国时,秦悼武王二
年开始设立左右丞相.秦也设过相国. 曾有个叫苏秦的人,一度同时兼七国相职, 真不知道
是否真正有什么军政实权.自秦统一中国起,标志集权的中央政府真正建立, 并设郡县制.
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制。

汉初基本保持秦制,初设相国,后改为丞相.西汉末改成大司徒;原来的“三公”改成大
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即所谓“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物。汉成帝时开始设尚书五人,实
行“分曹办事”,开始了中央集权下的首长责任分工制。东汉开始设尚书省,又称尚书台,
中台。尚书省的出现,说明尚书权力增大,三公权力的削弱。秦汉时代,虽然皇权有绝对权
威,但三公或三司的权力也十分显赫,几乎是制约皇权的唯一体制上的约束。比如赵高,李
斯和谋扶持胡亥上台,谋害扶苏就是“三公”谋逆的一例。还有汉高祖欲废太子盈,立如意,
就是因受到重臣反对而搁浅。后来吕雉称制时,双管齐下。不仅大封异姓王以加强外势,同
时把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削权,并任命吕产为太傅,才控制了中心权力机构。三国时代,又
出现董卓进京和曹操弄权,生动地写下一幕又一幕的宰相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历史。到了魏文
帝曹丕时,为了遏制权力过大的尚书台,开始另设中书省,首席长官称为侍中。拿现代的术
语说明,中书省相当当今的总统秘书处,是皇帝的第二权力班子。后来逐渐地中书省成了决
策机构,尚书省反到成了执行机构。这种架构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晋朝一度把中书省改成门
下省,但是职能上基本上还是皇帝的决策班子和秘书班子。汉平帝时,王莽封称宰衡.意思是
殷汤时伊尹官职叫阿衡,周武王时周公的官职叫大宰.王莽的居心何在很明显的.

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形成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套马车并立式的国家体制,即分权而立,设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大体系。其首席执行官分别称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其地位和
职能就是宰相,统挟百官。三省之下又分六部,史,户,礼,兵,刑,工。部下设司。当时的
部长称为尚书,副部长称为侍郎。三省六部的国家机构体制,从隋唐到明清虽然每个朝代有些
改变,但基本架构未变。

三省制到了唐太宗手中,废中书令,改成左,右仆射。一方面凸显了“总理”职能,另一
方面分左右两套体系,分权加以约制. 唐太宗是个不肯轻授人官职的人,所以在他手中,常常在其
它官职上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的名义行宰相之权,但并不封官品.这种形式一
直沿续到宋代,演变出"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正式宰相官衔.


五代沿用唐制,不同的是增设枢密院,其主要职能是集中处理军机大事,同时参与内政。

北宋时代,在中书省加设政事堂,又称中书,其职能和枢密院平行,分掌内政和军事,从而
有“二府”制更趋完善.在宋神宗时,正式废除平章事,改尚事,左右扑射为宰相.宋孝宗时,又改左
右扑射为左右丞相.至此,宰相又复称丞相.

元代废除尚书和门下省。以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内政,军事和督察三权。基本上还
是三省的框架。

明洪武时代,废中书省,也就是废了宰相一职。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为了能应付繁重的政
务,明太祖仿宋代殿阁学士制,设大学士,直接成为皇帝的决策顾问,形成了大“内阁”。事实
上明代的大学士“内阁”的实权高过历代宰相。值得一提的是,自明代起,国家机构中出现特别
机构---特务。中国最早有规模有实权的特务制度,并成为国家机构中的一部分,开始在明代。
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就是特务制度下的产物.

清代继续沿用“内阁”制。并演变成“议政五大臣会议”,五大臣取代了大学士的职能。为
了保密和处理重大军国大事,雍正开始设立“军机处”,直接向皇帝负责,处理要务,任免官员,
发布命令。大学士的大“内阁”也就名存实亡。清代的大学士并不具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军机处
才是名符其实的宰相小内阁。

所有跟贴:

张居正政绩不错,尽管于大局无补,多少给明朝吊了口气 - 讷讷 (630 bytes) 15:53:24 9/09/99 (0)
有人点我的名字,吓了我一跳 - 苦雨弟子 (457 bytes) 14:45:12 9/09/99 (0)
给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实是有的--- - 蛮人 (883 bytes) 14:17:25 9/09/99 (11)
都没那么好吧 - 临时 (475 bytes) 15:14:50 9/09/99 (3)
不是翻案,是矮子里面拔高~ - 蛮人 (581 bytes) 15:36:44 9/09/99 (2)
是邓艾吧?陆逊哪回儿早死了。 - 贝勒 (0 bytes) 19:51:06 9/09/99 (0)
这是三国志里的内容么? - 笑嘻嘻 (0 bytes) 16:05:18 9/09/99 (0)
他用人不疑? - 苦雨弟子 (241 bytes) 14:58:12 9/09/99 (6)
回去再看看。 - CableGuy (111 bytes) 15:12:32 9/09/99 (5)
其实蜀是最小,也是国力最弱的 - 笑嘻嘻 (72 bytes) 15:34:48 9/09/99 (2)
你这老笑,吃了? - 苦哈哈 (71 bytes) 15:37:43 9/09/99 (1)
哈哈,草锅盖怎么吃 - 笑嘻嘻 (118 bytes) 16:02:56 9/09/99 (0)
谢谢指正,还有一个想法想求证一下 - 苦雨弟子 (260 bytes) 15:29:01 9/09/99 (1)
身为拖孤之臣,理有固然。 - 蛮人 (0 bytes) 15:37:41 9/09/99 (0)
说说阿斗 - 贝勒 (425 bytes) 14:13:52 9/09/99 (1)
敲错了,要名还是要命 - 贝勒 (0 bytes) 14:18:08 9/09/99 (0)

说说阿斗
送交者: 贝勒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3:52:

回答: 更正并答贝勒,苦雨和蛮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人都说阿斗扶不起,其实焉知他不是韬光养晦?
当年齐桓得了管仲,不也是一样躲在后宫跟一
干弄臣寻欢作乐. 阿斗很精明呢,孔明干得好,
一统天下,他阿斗一样是雄霸之主,青史流名,
孔明干不好,自己不担干系.只要拿得稳他不会
篡权(当然拿得稳的),乐得让他放手去干.
同样是亡国之君,李昱日日苦吟,一句"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送了性命,刘禅"乐不思蜀"遗笑
后人,却衣食无缺得保首领. 要名还是要名,两
人选择不同而已.难说谁聪明谁糊涂.


给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实是有的---
送交者: 蛮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7:25:

回答: 更正并答贝勒,苦雨和蛮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而且事实上,阿斗至少作到了用人不疑--基本如此。不然
如果换个精明点的,如崇祯那样的,恐怕握有重兵权倾朝野
的诸葛,日子是不会好过的。其实若都三国志,后主还不是
那么笨蛋的人。三国演义人说七分真,其实我看也就六成,
最多六成五,并算不得数。

张居正当位时痛快,万历如果淘气,他妈只要说声老张头来
了,立马就要吓得不得了。死时也备及殊荣,可不到几年,
就完了,最后就剩下八十老母,神宗还给她留下几母地靠
收租过日子。其他人就惨了。如果他实在作的也还是不是
很差,落给那个“芒刺在背”的下场,完全是可能的。而
如果没有张居正的十年革新,明在嘉靖四十七年折腾之后,
还能再让混球万历折腾48年?到后来国事不行了,连当初
搞臭张居正的人,也明白过来他的贡献究竟有多大。有人
说,张居正乃明朝第一官,我看不算过份。可他结果也
不过如此下场,再看看袁崇焕熊廷弼他们,真可谓世态炎
凉,冷暖自知。诸葛能以全身而退出江湖,为后人敬仰如
此,他实在是运气大大的好了。

CG

他用人不疑?
送交者: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58:12:

回答: 给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实是有的--- 由 蛮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7:25:

猪哥靓几出祁山来着,朝里的宦官头子黄神马就在阿斗同志的耳朵
边吹了个小风,结果阿靓乖乖的回来了。是二出还是四出我忘记
了。

中国古代的亡国之君都坏在用人不疑上,他们用的都是些无用兼
变态的宦官,加之不疑,所以坏事。

瞎说一番。

小苦

回去再看看。
送交者: CableGuy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2:32:

回答: 他用人不疑? 由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58:12:

失街亭,郝昭死守陈仓,
张苞之死,黄皓进谗言,
李严谎报军情,五丈原禳星。

六次退兵,只有一次是内廷谗言。

谢谢指正,还有一个想法想求证一下
送交者: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29:01:

回答: 回去再看看。 由 CableGuy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2:32:

我老觉得孔明在晚年有些穷兵黩武的,六次出祁山,都是没有准备
得充分就上马,那次都是相差个两三年就打一次,结果兵马都劳
顿得不行,将军折损太快了。

其实他应该准备五年以上,再一次出击。他泪死乐,我看活该。

三国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其实是鲁肃,也不知道为神马。

都没那么好吧
送交者: 临时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4:50:

回答: 给阿斗翻案的文字,确实是有的--- 由 蛮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17:25:

给阿斗翻案似乎也没什么道理,从前后出师表就可以看出,
阿斗至少阶级立场不够稳,不然他诸葛老叔用不着叮嘱些
小儿科的大废话。军队不管,内政还是可以仔细管管的嘛。

至于他老叔,打架怎么样很难讲,反正“益州疲弊”是真
的,有人说自打刘备死后就没进什么能人,这也是真的,
虽然中间有陆逊一把大火,确实难为了老叔,但烧得不是
庄稼,老叔看起来对得起老爸,但难逃“穷兵黩武”的嫌
疑。在查人至清之余,是否有点刻薄寡恩,都很难讲:)

哈哈,越远的历史越好翻案,还有要翻的没有?

不是翻案,是矮子里面拔高~
送交者: 蛮人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36:44:

回答: 都没那么好吧 由 临时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14:50:

自古皇帝,十有八九是混蛋。在这八九成混蛋里,不太
混或者坏事干的不是太多的那种,就算不错的了。我看
阿斗大抵算是那里面的那种--而且他也没多少时间干坏
事。毕竟后来他还是听了老叔的建议,任命了姜先生。
虽然也有内官捣蛋,姜先生总还一直有得兵带。姜先生
兵法虽好,脑子却不太灵光,而况那边还出了个陆逊。
但后蜀虽是第一个亡的--这和司马的计划有关系--但
毕竟也是在老叔死后十六(?)年,而这的直接原因我看
还是和姜先生有直接关系--但你想如果钟会谋反真的成功
了,历史怎么,还真难说。所以,阿斗还不算太混蛋。

至少,他比那个爱吃人眼珠子孙皓不强多了?~

回了,饿坏了~

CG

有人点我的名字,吓了我一跳
送交者: 苦雨弟子 于 September 09, 1999 14:45:12:

回答: 更正并答贝勒,苦雨和蛮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关于秦桧,我倒是觉得有可商量之处,他是宰相级别的人物,但
我一直认为是赵构那厮害怕他老爸和哥哥回来争位子,所以杀岳飞
喽签降书喽这样的勾当都是小赵自己主导的,老秦只是临门一脚
功劳大。但三从四德不让骂皇帝,所以全部的骂名后来都让老秦
和老秦婶给背过去了的。

关于孔明,也是文权和兵权交配后的产物,他是文人不假,但出
山后伸手要的第一个东西就是兵权。所以他也是跟操操一样的人
物。

操操的湿比孔明要好多了,操操才是大文人兼大军阀。

呵呵,瞎聊。

张居正政绩不错,尽管于大局无补,多少给明朝吊了口气
送交者: 讷讷 于 September 09, 1999 15:53:24:

回答: 更正并答贝勒,苦雨和蛮人 由 **半瓶油 于 September 09, 1999 13:45:01: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他死后悲剧的原因。

张居正不是个廉洁的官员,但也不是极度腐败。

他对皇帝万历就象哄小孩,满口仁义道德,把万历教成象生活在
真空中一样。

当万历发现张居正并不如此纯洁时,可以想象他受骗的感觉有多
强烈。

虚伪的教育,必然造成这种后果。

实施这种虚伪的教育,原因有二:

一、中国的大一统制度,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并不吻合。需要
人为的教化来维持。

二、文官系统通过哄骗皇帝来控制他。

原因一是历史的责任。
原因二是张居正的责任。
当然,万历自己也不够聪明。这是他爹的责任。

所以,张居正的悲剧,并不全是万历的错。

万历后来荒于政务,一是因为斗不过文官系统,二是实在搞不清
是是非非。








论坛文摘主页